2.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壹般可以翻譯為“比”,有時也可以翻譯為“比好”。3.動詞後,介紹行為的人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看到”、“收到”等詞。
4.放在句首,表示前後句之間的承接或因果關系,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是這樣用的。
放在謂語之前或之後,“那麽”是狀語或補語。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此處”和“從此處”。
例:1,這裏又要見將軍了。(鴻門宴在此)2。荊國地多人少(在...) 3.梁曰:“吾長於臣也。”
(《鴻門宴》)。
2.古漢語中什麽字或字叫玉璞?
Pu:
拼音:pú;
本義:裏面有玉的石頭。
常用搭配:糙玉(包在石頭裏但尚未雕琢的玉),糙玉,渾金(未雕琢的玉,未熔的金)。指不加修飾的自然美。比喻純粹而簡單)
擴展數據:
“普”的其他含義:
1,影音。從玉,從郭(pú),郭也音。“國”就是“皮”的意思。“玉”和“果”合起來就是“有石皮的玉”或“玉石石皮”的意思。)
2.含玉石的礦石。如:普石(壹種嵌有玉石的石頭)
3、天真、單純
回到最初的f?NPúguzhün解釋:去除外部裝飾,回歸本質。比喻回到原始的自然狀態。
百度百科-蒲
3.“於”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用法?因為語境不同,“於”這個詞往往有多重含義。
首先,用壹個名詞作狀語,組成壹個賓語-賓語短語
(1)文言文中,“於”常與名詞構成賓語—賓語短語,放在句末,構成狀語後置的特殊句式。這也是|“於”作為介詞的常用用法。
1.介紹動作的地點和時間可以翻譯為“在”、“到”、“從”。例如:
(1)可以詆毀城市。(鄒忌諷刺齊王納諫,譯作《在》)
(2)歷朝歷代都很和諧。(同上,譯為“對”)
(3)虎生於其中。(《紀氏將伐顓頊》譯為《從》)
2.介紹與動作和行為相關的對象。翻譯過來就是“向”、“對”、“追隨”等等。例如:
(1)請孫將軍幫忙。(《赤壁之戰》譯為“項”)
(2)客人的美是我,我想從我這裏得到什麽。(鄒忌諷刺齊王納諫,譯為“右”)
(3)所以,王子想和妳結婚。(《廉頗、藺相如列傳》譯“踵”)
3.引入比較對象。翻譯成“比”。在這種情況下,“於”常常放在形容詞前面。例如:
(1)都比徐工好看。(《鄒忌諷刺不才》譯作《畢》)
冰是由水構成的,比水冷。(“鼓勵學習”翻譯為“畢”)
4、引進主動行為,被動行為。經常跟在動詞後面,翻譯成“被”。例如:
(1)夫弱,燕弱,而妳幸於趙王。(《廉頗藺相如傳》譯《北》)
②或者逃避逃避,不能容忍距離。(五人墓碑文翻譯為“貝”)
有時與“看見”和“接受”結合起來表示被動,構成固定結構的句式。例如:
(1)我爸媽嘲笑這個大方的家庭。(《秋水》翻譯成“有”就是“看見……有……”)
(2)我不能舉出整個吳地而受制於他人。(《赤壁之戰》由“被”譯為“被”)
(2)由“於”和名詞組成的介詞短語不作狀語後置的情況。壹般可以翻譯為“for”。
1,在它的身上,當老師是可恥的。(《世說》譯為“對”)
2.我獻身於我的國家。(“我為國”譯為“為”)
第二,用名詞作補語,組成壹個賓語-賓語短語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而且在句子結構上和狀語後置很像,所以人們壹般解釋為狀語後置。其實兩者性質完全不同。例如:
1.他的劍從船上掉到了水裏。(《雕舟求劍》和《玉水》作為補充)
2.河內若兇,必遷其民於河東。(《我在鄉下》和《玉河東》作為補充)
第三,有時只表示物體的性質和狀態,可以翻譯。例如:
1,非常規想法很難爆...(《五人墓碑》)
2、至於今天,請全縣的賢明士大夫執政。(同上)
第四,雙音節虛詞“因此”的用法與現代漢語不完全相同。
(a)置於句首,表示前後句之間的先後或因果關系,與現在的先後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是這樣用的。例如:
1,所以秦王不著急,是打擊。(《廉頗藺相如傳》)
2.吳智敏傷心欲絕,於是利用他刺耳的聲音,吵鬧聲壹個接壹個。(《五墓銘文》)
(B)置於謂語之前或之後,“然後”是狀語或補語。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此處”和“從此處”。例如:
1,則墨葬文公。金開始墨跡。”(《菅直人之戰》譯為“從此時起”作狀語)
2.我父親死了,所以我父親也死了。(捕蛇者說)翻譯成“從事這壹職業”作為補充)
4.古文中經常提到什麽玉?中國有7000多年的用玉歷史,近3000年的玉器研究歷史,素有“玉之國”、“玉之國”之稱。玉的使用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2000年前。玉文化可以說是貫穿了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發展史,燦爛而深遠。各個朝代的文獻和典籍中關於玉文化的著作很多,不勝枚舉。隨便列舉幾個,就能看出來。
《說文解字布》、《山海經》、《葛牯論》、《古韻》、《歸斜說》、《歸》考古圖、《古韻》、《李三圖》、《本草綱目》
5.子涵用文言說“或”,某人。沒有他的名字就提到的人,某人
“諸”是古漢語中廣泛使用的兼類詞,意為“於”。
“宋人可能會得到玉,但很少。”也就是“把它送給子涵”——把玉送給子涵——也就是把寶玉送給子涵。
宋朝的壹個人得到了壹塊玉,並把它獻給了子涵。子涵拒絕接受。獻玉的人說:我曾經把這塊玉給玉工看過鑒定。他以為是寶玉,我才敢給妳。"
子涵說:“我把這種不貪財物的倫理道德視為珍寶,妳把玉視為珍寶。”如果妳把寶玉給我,我們兩個都失去了寶貝;我們最好都保留自己的財富。"
玉人跪在地上告訴子涵:“我不能帶著這塊玉安全地穿過村子。如果我把玉給妳,我就可以避免在回家的路上被殺。”於是,子涵把這塊玉放在家鄉,請壹位玉器工匠為他雕刻成寶玉。賣掉後,他把錢給了送玉人,讓他發財後回老家。
6.美玉在文言文中的排名:新疆和田玉,遼寧秀玉,陜西藍田玉,河南獨山玉。
和田玉排名第壹。
在中國四大美玉中,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位列第壹,因其獨特的纖維交織結構、柔韌性強、穩定性好,被譽為世界“軟玉之王”;其次,來自遼寧的岫巖玉,因其工藝價值高,觀賞價值強,被評為國石候選石;第三,陜西藍田玉是壹種蛇紋石化透輝石,脆性大。
1.臨江岸邊,石頭平淡,千年錘煉,溫婉乖巧。
2.洛陽親友若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3、蘭陵酒郁金香,玉碗盛滿琥珀光。
4、近距離觀察玉玄隱,美好生活。壹雕接著壹雕,片玉遍地黃金。
5.我們鞠躬,我們舉杯,我們關註美麗的詩篇。
6、玉頭妙在人間,瓊花樹真空心。
7、玄關評兔角,玉雕雞冠。傲野,崇高而艱難,和諧而美好。河北迎接新世界,沖走。
8、玉瓶謝尊,玉液金脂。
9、思冰雪,思玉。但是當妳失明的時候,妳可以康復。
10,山中玉與木質,玉石與山輝。
165438+冰晶玉肌浮於清韻,暴雨洗禮於彩虹。
12,畫久了還是湮滅,重器難敵。
13,玉在山上草潤,淵出珠,崖不枯。
人魚在月綠的大海上流下珍珠般的眼淚,藍色的田野向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翡翠。
15,玉音高潔,玉色愛清凈。詩歌也壹樣,需要時間。
16,而她的主人騎著他的快馬,玉咬著韁繩,等待壹個金盤子裏的雌性鯉魚。
17,玉不琢不成器,好詩要花很多錢。詩如玉,謝不多。
18,7000塊玉,陳,300塊翡翠飛蛾在靈風中起舞。
19,哼唱著,低語著——然後混合在壹起,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進壹盤玉裏。
20、開朗,人如玉,善良多情,萬物皆春。
21,金玉有精,怎能不堅。
22.區分玉石,先討論詩詞。詩人多固體,文章有正脈。
23、金竈香暗,玉音高。
24.淚珠順著她憂傷蒼白的臉龐滑落,就像春天的雨落在梨花上。
25,肖旭看見賣玉的人。或者人們想買。懷疑它很珍貴。拒絕成為市場。談談寫這首詩。
26.馬尾坡的泥土裏埋藏著那段記憶和痛苦。她潔白如玉的臉在哪裏?。
27、綠水綠玉,白博生白圭。
28、青竹身在碧波潭,淋漓精致,流光溢彩。脫胎於壹種獨特的玉質,遇見了君王的高貴與尊貴的命運。
7.文言文《和氏璧》怎麽翻譯?楚人和石的玉在山上供奉李王。王理令玉人面面相覷,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死,卻砍斷了自己的左腳。和齊國的吳王即位,而吳王也因他的純潔而被獻上。他說:“我不難過,只是對不起寶玉,又被取名為石頭,好難過。”王乃令玉人得壹寶,命其說:“和合之玉。”楚人和他的家人在初山得到了壹塊未經加工的玉,並把它送給了王理,他請玉匠鑒定了這塊玉。他把自己的玉拿給吳王看,吳王請玉工鑒定,說:“這是壹塊石頭。”武王以為他作弊,砍掉了他的右腳。武王死了,文王即位,捧著玉在楚山下哭。過了三天三夜,他的眼淚幹了,還在繼續流血。文王聽了,就派人去問他為什麽哭。何氏道:“我不難過我的腳被砍斷,我難過寶玉被人叫做石頭,真誠的人被人叫做騙子。這就是我難過的原因。”文王令壹名玉工加工此石,從中得到寶玉,故取名“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