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本選了《詩經》中的四首詩,《關雎》、《蒹葭》、《式微》、《子衿》,都很美,尤其是《蒹葭》,“所謂伊人,在水壹方”,這個美麗又帶些哀怨的意象,被譜成歌曲,寫成小說,拍成電影,真是深入人心了。
但在不同時代,對《詩經》的審美也是不壹樣的,這與不同時代的主流思想有關。在現代社會,自我意識提升,人作為個體受到重視,基於個體感受而創作的文學作品更能得到人們的***鳴,所以我們會覺得《蒹葭》、《關雎》這樣的詩歌更好、更美。
古人的看法和我們可不壹樣。《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壹則謝安與侄子謝玄關於《詩經》的對話。謝安問謝玄:妳覺得詩經中哪壹句最佳?謝玄答: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謝玄的回答深得我心,這句詩出自《小雅-采薇》,不論是文字還是意境都極為優美,是今天很多人心目中詩經最美的詩篇。可謝安並不同意,他心目中的最佳詩句是:籲謨定命,遠猶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估計大家的反應和我壹樣——搞什麽啊,這好在哪裏嘛!這句拗口的詩出自《大雅-抑》,意思是國家大政方針要及時制定,定了之後要向大家通報。好,就算知道了意思和出處,也理解不了它好在哪裏啊,它哪壹點比得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呢?
原來,在謝安的心目裏,或者說在古代的主流價值觀裏,判斷壹首詩好不好,詩句之美並不是壹個重要標準。不僅詩經,之後的詩歌也壹樣。那麽重要的標準是什麽呢?是教化。壹首詩首先要符合主流價值觀,要政治正確,能夠端正世道人心,這才有成為好詩的資格,如果在此基礎上文辭再優美些,那是錦上添花,當然更好,如果文辭不那麽優美,也是無傷大雅的。甚而至於,文采太好的詩,反而會影響它的評價,比如李商隱,今天他的詩以獨特的朦朧之美受到人們推崇,但在宋明理學占主流的漫長歷史中,對李商隱的詩評價是不高的。
再來說為什麽謝安認為“籲謨定命,遠猶辰告”這句好,因為據說這是衛武公諷刺周厲王並用以自警的作品,據說衛武公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95歲高齡,這樣的年紀還在憂勞國事,自勵自警,這是多麽光輝的形象,多麽高尚的德行,這比“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不知道高了多少了!
謝安與子侄輩聊《詩經》,絕不是沒事閑的,也不是想提高下壹代的文學造詣,這就是在實踐詩歌的教化功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年輕人接受主流價值觀。所以,在《世說新語》中謝安不止壹次聊《詩經》就不難理解了。他還問過侄女謝道韞聊同樣的問題:詩經裏那句詩最好?謝道韞的回答是: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這句詩出自《大雅-烝民》,說的是周宣王派仲山甫外出公幹,大臣尹吉甫作詩送別仲山甫,贊美周宣王選賢任能,中興周室。我們無法想象,今天的文藝女青年會有這樣詭異的文學趣味。但作為東晉第壹才女,謝道韞的政治才識其實也是遠超同輩男性的,相信謝安聽了這個回答,必會大點其頭,“以慰其心”了。
那麽作為《詩經》的責任編輯——孔子,他老先生贊不贊同謝安的意見呢?我想他多半是贊同的。因為在《論語-為政第二》中,他親口說過: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就是說詩經的作用,是要用來引導為政者坦蕩光明,不偏不倚。
可是《詩經》裏明明有許多愛情詩啊,像《關雎》、《子衿》,這不都是孔子編進去的嗎?這跟教化有什麽關系呢?孔子對此也有解釋,在《論語-八佾(yì)》中,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淫是過分、過多的意思,就是說喜悅哀愁都有節制,不過分。這首詩確實是描寫男女愛情的,但它的用意在於鼓勵大家學習其中那位君子處理情緒的方式: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就是儒家最看重的中庸嘛。《子衿》也是同樣的道理。
雖然多半贊同,但很可能還有小半不贊同。若孔子也參與謝安家族的討論,我覺得他會對謝安說:意思呢是不錯,但妳也過於迂腐了。
孔子是壹位開通而活潑的老先生,他重教化,但也重修辭,很有美感。他曾問弟子們的誌向,有的說要治國安邦,有的說要教化民眾,曾點壹直在旁邊彈琴,見老師問他,停下琴來說:暮春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yú),詠而歸。多美啊!暮春之日,春耕已完成,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人,壹同去沂河中遊泳,再到舞雩臺上讓風吹幹我們的身體,最後唱著歌回了家。孔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我贊成曾點啊!
這樣的孔子,我不認為他會說最好的詩句是“籲謨定命,遠猶辰告”,畢竟,他放在《詩經》頭壹首的,正是優美活潑的《關雎》啊!孔子確實主張詩歌要教化人心,但他並不反對人性,愛情詩就是愛情詩,雖然它可以有更多的功能。
可是後世儒家越來越迂腐,他們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引申出《詩經》不可能描寫自由戀愛,因此《關雎》不是愛情詩,“窈窕淑女”代表著美德,代表著君王,這是在描寫君子對美德的追求,對賢良君主的向往。
好吧,那麽《子衿》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壹日不見,如三月兮”,這妳怎麽解釋?哎,這些老夫子還真能解釋,解釋出來還挺貼切。答案下期公布,就請妳打開腦洞,想想《子衿》不是愛情詩的話,會是什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