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歸園田居其三分析陶淵明詩的特點
陶淵明的詩歌語言平易純樸,質樸無華,不尚藻飾,不加雕琢,極盡語言純凈之美。陶淵明詩句的魅力,在於他性情中自然流露出的言語,在於內在的感情力量。陶淵明向往的是閑適淡泊的人生。表達的是壹片純真心的情懷,所以,他選擇的是純凈的去盡華飾的語言。陶淵明慣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和疏淡的筆法精練地勾勒出生動的形象,傳達出深厚的意蘊,達到了寫意傳神的藝術效果。陶詩的語言雖是極普通的“田家語”,但不是信手拈來,而是經過高度藝術提煉的產物, 雖刻意精工但讓人渾然不覺,於自然處見精工,於精煉中顯真純。在《歸園田居》中,陶淵明在語言上運用“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狗吠”“雞鳴” “桑麻”“草莽”“種豆”“荷鋤”“夕露”“丘壟”“井竈”“山澗”等這類淺顯古樸的田家語和白描的手法來傳寫農村的生活情調和氣氛,描繪出壹幅平淡無奇而極有韻致的畫面,達到了“壹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的極高境界。同時,陶詩的語言又是經過加工錘煉,剝落浮華後高度凝練出來的。如“少無適俗韻”的“韻”,看似簡單,但其實點出了作者高潔的誌趣,而且,壹種清雅脫俗的意境油然而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直白的語言,表面上是寫門庭、房子,實際上卻道出了作者歸隱田園的閑適心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中的“掩”“絕”用字精確,表明作者決心將塵世的喧囂俗念都遠遠地隔絕;“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願” 蘊含了作者不要在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陶淵明的詩在平淡無奇中創造出生動和諧歡快的田園生活。北宋詩人梅堯臣說:“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陶詩語言能夠做到如此平淡樸素而又寓意深遠,的確難能可貴。陶詩的語言就是這樣在樸素自然中見功力,不在“飲”,而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