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白居易 朝代:唐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譯文
壹道余輝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壹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壹半呈現出紅色。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壹彎新月仿佛是壹張精巧的弓。
賞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壹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壹時壹物的吟詠,在壹笑壹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內心深處的情思。
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壹幅是夕陽西沈、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壹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被迫遠離朝廷後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梅花(六首其三)
詩人:陸遊 朝代:宋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註釋
①聞道:聽說。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②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③何方:有什麽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遊字放翁)。
④梅花:壹作梅前。
賞析
陸遊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壹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遊,而每個陸遊前都有壹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閑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壹,凸現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江雪
詩人: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譯文
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壹葉孤舟上,壹位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漁翁,默默地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作於詩人謫居永州期間。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和壓抑。這首詩就是他借助歌詠隱居山水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壓抑。詩中客觀境界的幽僻更能體現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詩用簡單而細膩的語言描繪出了壹幅寒江雪釣圖:千山萬徑都沒有人煙鳥跡,天地間只有孤獨的漁翁在江雪中垂釣。廣闊寂寥的背景空間,更加突出了獨釣的孤舟。詩人淡墨輕描,渲染出壹個潔靜絕美的世界。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詩人:柳宗元 朝代:唐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
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譯文
汲來清涼井水漱口刷牙, 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塵土。悠閑地捧起佛門貝葉經, 信步走出東齋吟詠朗讀。佛經真諦世人並無領悟, 荒誕之事卻為人們追逐。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 但修養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禪院多麽幽雅清靜, 綠色鮮苔連接竹林深處。太陽出來照著晨霧余露, 蒼翠松樹宛若沐後塗脂。 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說, 悟出佛理內心暢快滿足。
賞析
寫出晨讀禪經的情景和感受,曲折地表達了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如同蘇軾所說:“寄至味於淡泊”。
這是壹首抒寫感想的抒情詩。詩的內容是抒發了詩人的哲學見解。前半部寫他到禪院讀經,指責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誕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經的真正含義。後半部寫他認為佛家的精義與儒家之道有相通之處,但如何修養本性,卻難以精熟。然而,他對禪院的清靜幽雅卻流連玩賞。
樂府雜曲·鼓吹鐃歌·獸之窮
詩人:柳宗元 朝代:唐
獸之窮,奔大麓。天厚黃德,狙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敵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屈赟猛,虔栗栗。
縻以尺組,啖以秩。黎之陽,土茫茫。
富兵戎,盈倉箱。乏者德,莫能享。
驅豺兕,授我疆。
沒找到譯文,抱歉~
賞析
《獸之窮》仍頌高祖之厚德。曰“天厚黃德”,可使“狙獷服”。全篇皆用比喻,明寫豺兕野獸,暗指李密之流。李密乃首鼠兩端小人,幾易其主,與唐軍對壘,因“自亡其徒”,走投無路而降唐歸李,“乏者德,莫能享”,理所當然。全詩大氣磅礴,每有奇字佳句,開篇“獸之窮”三字,便奇崛,李密之狼狽困窘之態畢現;“皇旅靖,敵逾蹙”兩句尤為形象逼真:皇旅所至,雞犬不驚;叛軍過境,百姓已亂。天兵平定叛亂,李密日暮途窮,理固宜然。如果說,詩人用“蹙”字狀李密之狼狽還有些筆下留情的話,那麽以“逾”修飾之,其“蹙”便發生了質的變化,“獸之窮,奔大麓”,走投無路的喪家犬醜態暴露無遺矣!
相對於《晉陽武》,《獸之窮》多參差錯落。全詩以三言為主,雜以四言,讀來仍感圓潤流暢,不覺得佶屈聱牙。在音韻方面,1-14句偶句押lu韻,仄聲,幹脆利落,明快短促,敘高祖制服李密,最是恰當;15-22句偶句押ang韻,響亮悠揚,鼓舞人心,有效地抒發了詩人歌功頌德之激情。此乃音錯落,意亦錯落。前人評“此篇語特多精峭”,“寫得神武,氣象萬千”,實不謬也。
早梅
詩人:柳宗元 朝代:唐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裏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譯文
臘梅在高高的樹上早早地綻放,花朵兒映著碧藍的南國天空。夜晚北風吹來縷縷清香,清晨嚴霜滋潤花朵潔白的華容。想將花兒贈給萬裏外的親友,路途遙遠重重山水阻隔。寒風中花朵就要雕落,又能用什麽來撫慰遠客?
賞析
梅花傲霜雪鬥嚴寒,歷來是詩人歌詠的對象,且多以梅自喻,表達作者的情趣。柳宗元也正是這樣,在《早梅》詩中借對梅花在嚴霜寒風中早早開放的風姿的描寫,表現了自己孤傲高潔的品格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詩人:李賀 朝代: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註釋
①鉤:兵器,似劍而曲。
②何當: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三“何當(壹)”:“何當,猶雲何日也。”
③金絡腦:用金的籠頭(套在馬頭上的東西,壹般用皮條做成,用來系韁繩)套在馬頭上。“金”,借代籠頭,說它非常貴重,是黃金打成的,或是鑲嵌著黃金的。絡,動詞,套上。腦,指馬頭。“頭”是平聲,這裏當用仄聲,所以以“腦”代“頭”。這是化用了漢樂府《陌上桑》“黃金絡馬頭”的詩句。“金絡腦”實際上泛指把馬全副武裝起來。
④走:跑。走的古義是跑,與今義不同。
⑤清秋:涼秋,寒秋。
賞析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誌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南國十三首(其五)
詩人:李賀 朝代:唐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譯文
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麽不腰帶吳鉤,去收取那被藩鎮割據的關塞河山五十州?
請妳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淩煙閣去看,又有哪壹個書生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
賞析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
第壹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帶吳鉤”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麽豪邁!“收復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壹、二兩句,十四字壹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只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何不”雲雲,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郁積已久的憤懣情懷。李賀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壹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壹語,表示實在出於無奈。次句壹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願。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容易?書生意氣,自然成就不了收復關山的大業,而要想擺脫眼前悲涼的處境,又非經歷戎馬生涯,殺敵建功不可。這壹矛盾,突出表現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追和柳惲
詩人:李賀 朝代:唐
汀洲白蘋草,柳惲乘馬歸。
江頭楂樹香,岸上蝴蝶飛。
酒杯箬葉露,玉軫蜀桐虛。
朱樓通水陌,沙暖壹雙魚。
註釋
①汀(音聽)洲:用柳詩中詞,水中小洲。《楚辭·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唐李商隱《安定城樓》詩:“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②江頭:江邊,江岸。隋煬帝《鳳艒歌》:“三月三日向江頭,正見鯉魚波上遊。”
③箬(音弱)葉露:竹葉上的露水,指酒。又《輿地誌》曰:“夾溪悉生箭箬和,南岸曰上箬,北岸曰下箬,二箬皆村名。村人取下箬水以釀酒,醇美勝於雲陽,俗稱箬下酒。”
④玉軫:玉制的琴柱。王琦匯解:“軫者,琴柱所以系弦,麗者以玉為之。”
⑤蜀桐虛,蜀桐,四川桐木古稱宜為琴瑟,所以用“蜀桐”作琴身;虛,因琴身中空,故稱之。
⑥水陌:水邊小路。
⑦沙暖:指居處的溫暖。
⑧壹雙魚:喻指夫妻。
賞析
三四句寫柳惲回家時路上的美好風光。五六句寫回家後飲酒彈琴。七八句寫夫妻團聚舒適生活。追和柳惲,充滿羨慕意,因有自嘆不如之感。
嫦娥
詩人:李商隱 朝代:唐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註釋
①深:暗。
②長河:銀河。
③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④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譯文
雲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銀河漸漸疏落,啟明星要消失了。嫦娥應該後悔偷吃了靈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賞析
這首詩借嫦娥飛月的故事抒寫了身處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汙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於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被詩人用精微而富於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正是本詩的特色。全詩精致傷感,蘊含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