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朱熹的《春日》說明了什麽道理?

朱熹的《春日》說明了什麽道理?

春日

宋 朱 熹

勝日⑴尋芳⑵泗水濱⑶,

無邊光景⑷壹時⑸新。

等閑⑹識得⑺東風⑻面⑼,

萬紫千紅⑽總是⑾春。

註釋

⑴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⑵ 尋芳:遊春,踏青。

⑶ 濱:水邊。泗水濱: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⑷ 光景:景物。無邊光景:壹眼望不到邊的風光景物。

⑸ 壹時:壹下子。

⑹ 等閑:平常、輕易。

⑺ 識得:認識到。

⑻ 東風:春風。

⑼ 面:面貌。

⑽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燦爛景象。

⑾ 總是:都是。

題解

這是壹首借泗水尋芳宣揚聖人之道的的理趣詩。因孔子曾在洙、泗之間教授弟子,所以詩的首句便提泗水。從題目“春日”看,似為遊春之作,然而,在南宋時期泗水已被金人侵占,朱熹不可能去泗水遊春,所以這首詩是虛構想象之作,而泗水就是暗指孔門。詩的字面意思,在於說明大自然具有無限蓬勃的生機,因此萬紫千紅,觸處皆春。而實際上詩人用“萬紫千紅”比喻孔學的豐富多彩,他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萬紫千紅總是春”在當今常用來形容祖國形勢壹派大好,或者文藝園地百花爭妍的情景。

譯文

我選擇壹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壹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麽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欣賞

人們壹般都認為這是壹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壹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壹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壹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壹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麽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壹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壹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