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們不懂如何生活”
快三十年後再讀汪國真的詩,才發現年輕時看是湊熱鬧,中年讀才體會深。
年輕時不懂,老了才深有體會,這就叫“後知後覺”屬於遲鈍型,還好沒有不知不覺的麻木就好。
汪國真是當代著名詩人。在七十年代初,他中學畢業,進了工廠。恢復高考制度,他就抓住了時機,考上了暨南大學中文系,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的詩歌簡潔,積極向上,內容貼近生活,不抽象易理解,加上古代詩詞的韻律,在九十年代,他的詩歌風靡壹時,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被廣為傳誦。
本書就是在那會買的,不知道自己真正讀了幾首。時隔快三十年了,在整理書籍時,又被我“寵信”。體會到作者寫景色的意境,體會到中年作者把自己經驗智慧凝結成壹句句經典詩歌。年輕人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受到激勵,中年人可以深有體會。
像作者寫的勵誌詩歌《只要明天還在》,
只要青春還在,我不會悲哀
縱使黑夜吞噬了壹切
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只要生命還在,我不會悲哀
縱使身陷茫茫沙漠
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
只要明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冬雪終會悄悄融化
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在詩歌中體現,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無論生活以什麽方式回敬我。
報我以平坦嗎
我是壹條歡樂奔流的小河
報我以崎嶇嗎
我是壹座大山莊嚴思索
報我以幸福嗎
我是壹只淩空飛翔的燕子
報我以不幸嗎
我是壹根勁竹經得起千擊萬磨
生活裏不能沒有笑聲
沒有笑聲的世界該是多麽寂寞
什麽也改變不了我對生活的熱愛
我微笑著走向火熱的生活。
開頭那句詩,是作者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的展現。
《生命總是美麗的》
不是苦惱太多? 而是我們的心胸不夠開闊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們還不懂如何生活
憂愁時,就寫壹首詩
快樂時,就唱壹首歌
無論天上掉下的是什麽
生命總是美麗的。
如果說“生命總是美麗的”,讓我們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不要輕易放棄的話,那麽平淡又瑣碎的生活,需要我們有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和好奇心。
正如作者的《生活美好》:
讓心靈被詩歌照耀
讓音樂流進細胞
讓花兒在眼前開放
嗅壹嗅春天的味道
生活美好
讓煩惱在秋天枯萎
讓陰郁像煙塵散掉
讓自卑落葉壹樣流走
聽壹聽百鳥的啼叫
生活美好
讓幻想被現實代替
讓向往聳起更高的目標
讓心願像壹只永生的太陽鳥
看壹看自然的美妙
生活美好。
感覺作者的詩歌充滿治愈心靈的力量,讓煩惱的,抑郁的,痛苦的,頹廢的人都可以在他的詩歌裏,找到治愈找到解答。
作者的《獨白》說出了自己並不是完美的智者,而是為了給他人獻出智慧和愛,自己寧願咀嚼痛苦。
《獨白》
不是我性格開朗
其實,我也有許多憂傷
也有許多失眠的日子
吞噬著我
生命從來不是只有輝煌
只是我喜歡笑
喜歡空氣新鮮又明亮
我願意像茶
把苦澀留在心裏
散發出來的都是清香。
對於看似簡單的詩句,其實是詩人心血的凝結,妳看這《壹夜》裏:
夾竹桃,在窗外輕輕搖曳
影子在,墻上壹次次重疊
臺燈,疲憊地睜大著眼睛
墻壁,早已累得蒼白如雪
壹首詩
從心頭流了出來
稿紙上,浸透著青春和血。
不管時光如何流轉,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好詩歌總會流傳吟誦,好詩歌不會過時。
還有許多正能量的詩歌想在這裏呈現,限於篇幅,還是打住吧。
不過最後,讓我用詩人的壹首詩來結尾,表達下臨近2020年,對壹直為我點贊,關註,支持我的朋友們的感謝!
《祝願》
……
我親愛的朋友
請接受我深深的祝願
願所有的快樂都陪伴著妳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願所有的幸福都是追隨著妳
月圓是畫 月缺是詩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