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8、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9、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0、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
11、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2、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3、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6、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2.有關讀書苦的詩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十年寒窗無人問 壹舉成名天下知;
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2、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6、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7、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8、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9、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0、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3.有關於讀書的詩句敏而好學:“人心如良苗。
千金壹刻莫空度,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有三到,書不可以壹日不讀——毛澤東 讀書也像開礦壹樣“沙裏淘金”——趙樹理 讀過壹本好書,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清〕法式善《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必有我師也;遲壹天就多壹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勿施於人——孔子 8,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讀過壹本好書,燕去雁來促我忙;行成於思,老大無成空自傷,像交了壹個益友——藏克家 聰明在於勤奮,野泉聲入硯池中,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壹個良好的老師,晨昏憂樂每相親,日正長,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讀書是易事。黑發不知勤學早,鉆科研,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毀於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苗以泉水灌、讀書破萬卷。”
〔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菊燦疏籬情寂寞,桃紅李白寫文章,芭蕉樹下氣候涼,天地日月比人忙,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書癡者文必工,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磨其硯,雖然沒有熱情,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無以明誌,總還是有的,筆花香,從少到多。
長歌行》 莫等閑,煙打漸蒼莽,今日棲遲那可追。——陶行之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天天是創造之時,問渠哪得清如許,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三更燈火五更雞,日積月累。”
〔唐〕王貞白《白鹿洞詩》,休負春色與時光。晨鐘暮鼓催人急,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書到用時方恨少,勤學苦攻把名揚,胸臆無佳想,其義自見——《三國誌》 千裏之行。
寸陽分陰須愛惜,有壹分勞動就有壹分收獲,為有源頭活水來,而是要多加思索,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壹個愛書的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喜洋洋,胸次全無壹點塵,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壹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絕知此事要躬行,熟讀深思子自知。眼前直下三千字,切身須要急思量,壹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書籍是朋友,覺可以壹日不睡,玉露涼,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舊書不厭百回讀,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擇其善者而從之:“古來學問無遺力。夏讀書。
植諸空山中:“讀書不覺春已深,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魯迅 處處是創造之地。
農村四月閑人少。” 〔宋〕陸九淵《讀書》。
壹月不讀書,得養乃茲長,另壹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讀書不要貪多,只要願擠。” 〔唐〕杜荀鶴《閑居書事》,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問渠那得清如許,莫向光明惰寸功。
荷花池畔風光好,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書猶藥也,那麽閱讀就像陽光—池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窗竹影搖書案上,天光雲影***徘徊,白首方悔讀書遲,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飯可以壹日不吃,始於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遠。” 〔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興於《詩》,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不讀書的人,早壹天就多壹份人生的精彩,空悲切——嶽飛 發奮識遍天下字,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讀書忌死讀。
露葉既暢茂,正是男兒讀書時,周情孔思正追尋。不是道人來引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與肝膽人***事,學文章,死讀鉆牛角——葉聖陶 不怕讀得少,謂心到,功只怕壹曝十寒——郭沫若 韜略終須建新國,不恥下問——孔子 業精於勤,成於樂——孔子 7:“書卷多情似故人,打開書,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誌宜思真品格。
秋讀書:“半畝方塘壹鑒開,他必定不致於缺少壹個忠實的朋友。” 〔宋〕蘇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讀不在三更五鼓。”
春讀書,荒於嬉,但兩者缺壹,燈下苦讀聲朗朗,壹個可愛的伴侶,思索是難事,耳目失清爽,白了少年頭。讀書求學不宜懶、己所不欲,興味長,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舊書不厭百回讀,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讀書百遍,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熟讀唐詩三百首。
未曉不妨權放過,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少年辛苦終事成、三人行,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少壯不努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他日名宦恐不免,行萬裏路——劉彜 黑發不知勤學早。田野勤耕桑麻秀。
壹日不讀書,不可求驟長,眼到,立於禮,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心以理義養:“讀書切戒在慌忙。楓紅曲岸事仿徨。
燕語鶯歌希頓悟,日來而月往:“讀書如樹木,涵泳工夫興味長。” 〔明〕於謙《觀書》。”
〔宋〕朱熹《讀書有感》,壹寸光陰壹寸金〔唐〕顏真卿《勸學》。
4.關於讀書的詩句古詩大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壹》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 歐陽修《畫地學書》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壹聲長嘆。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 劉昚虛《闕題》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 孟郊《勸學》
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 陸遊《讀書》
5.有關於“寒窗苦讀的詩句”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寓意沒有經過痛苦的千錘百煉,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質不會輕易地來到,所以說,在痛苦中磨練自己,生命之火花才會閃爍。
2,讀書不覺春已深,壹寸光陰壹寸金
出自出自唐代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意思是專心讀書,不知不覺中春天又快過完了,時間寶貴就像金子壹樣,應該珍惜。
3,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出自杜荀鶴的《題弟侄書堂》。意思是少年時的辛苦勤勉將終身受用,然而要學有所成還必須要有時間的保證。
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出自詩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意思是讀書只有讀透書,博覽群書,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有如神助壹般。
擴展資料
中國的讀書人自古就有勤學苦讀的傳統。晉代的時候,車胤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光芒堅持不懈地苦讀,最終成為飽學之士,入朝為官。
同是晉朝的孫康借著冬天大雪映出的光亮如饑似渴讀書,最後他也入朝為官,成為壹個學富五車的壹代名士。但如果我們去探討這些文人學子苦讀的原因,很容易讓人想起《論語》中的壹句話“學而優則仕”。
“學而優則仕”是《論語》中子夏的名言,其實它前面還有壹句:“仕而優則學。”朱熹解釋說:“優,有余力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從政者如果尚有余力,就應該不斷地學習、充實和提高自己;讀書人如果有余暇時間,應該去做官,檢驗平時所學。子夏在這裏提出了政府官員要終身學習的主張,強調學習和時間要結合。
但實際上,在科舉制度形成以前,讀書做官的影響並不大。隨著科舉取士的到來,讀書做官的觀念才開始壹步步深入人心。
科舉時代,讀書、及第、做官成為廣大讀書人的追求,這個時候的啟蒙教育也都強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金榜題名、功名利祿的誘惑來規勸學童讀書。
百度百科-寒窗苦讀
6.形容苦讀書的詩句有哪些1.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2.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韓愈
3.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陸遊
4.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5.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6.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7.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8.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9.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10.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1.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2. 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3.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4.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15. 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
16.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九淵
17.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古人苦讀書的故事:
1、勤能補拙:鄭板橋是清代“揚州八怪”之壹.他天資並不聰明,記憶力也不好.但勤能補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壹本書,別人只需看壹、二遍,就可以記住它的內容,但鄭板橋不行.於是,他就多讀幾遍,壹些經典的書籍,他還會讀上百遍,直到融會貫通,徹底弄懂才肯罷休.他不僅勤於讀書,還勤於思考和勤於練習.他常常眼望天空,壹動不動地發呆,別人跟他說話,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問,或前言不對後語,其實他是在專註地思考問題.正由於他勤奮努力,終於成為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2、刮目相看:三國時期,吳國有壹位將軍叫呂蒙.他從小家貧,依靠姐夫鄧當生活,因此除了苦練武功以外,沒有讀多少書.其後壹直過著軍旅生活,也沒有能認真地讀壹點書.後來吳王孫權要他認真讀書,呂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說:“妳說妳事情多,難道比我還多嗎?我還經常讀史書、兵書,自己覺得收益很大.”從那以後,呂蒙發憤讀書,孜孜不倦.都督魯肅曾去看望呂蒙,開始時對呂蒙還有輕視之意.經過交談,發現呂蒙有的方面比自己知道得還多,他高興地拍著呂蒙說:“我以為妳只有武略,想不到妳現在這樣博學多知,已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自當刮目相看嘛.” 、
3、映月讀書:南齊時的江泌家境貧窮,白天做鞋為生,晚上才能抽空學習.點不起燈,他就拿書登上屋頂,借著月光讀書.白居易有詩雲:“是時天無雲,山館有月明,月下讀數遍,風前吟壹聲.”孟郊也曾有“夜貧燈燭絕,明月照吾書”的詩句,說明許多都有映月讀書的體驗.
4、囊螢映雪:囊螢映雪是說晉代的車胤和孫康為了學習,夜晚點不起燈,車胤夏日裏就捉螢火蟲裝在絹袋中照明,而孫康則在冬夜下大雪時,映著雪光讀書.後《三字經》中引用了這個典故曰:“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5、鑿壁偷光:西漢學者匡衡貧而好學.夜晚無燈,為了能借鄰家的燭光讀書,他在墻壁上鑿了個洞.當地壹個大戶人家有許多藏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但他不要報酬.主人很驚奇,問他為什麽,他說:“我想得到主人的書,全部讀完它.”主人很受感動,就用書作報酬資助他.後來,匡衡成了壹個知識淵博的學者.
6、長明燈下苦讀:元代畫家、詩人王冕出身農家,小時候要幫人家放牛,幹雜活.有壹天,他借到壹本早就想看的書,但白天在寺院裏幹活,壹則忙得喘不過氣來,二則老和尚也不讓他幹活時看書,所以他只好在晚上讀書.可是沒錢買燈油,好學的王冕忽然想到:佛殿裏不是有長明燈嗎?那裏,老和尚晚上是不會去的,極安靜,沒有幹擾.深夜,他來到佛殿,只見長明燈在微風中搖蕩,微弱的光照在佛像上,顯得陰森可怖;但是強烈的求和欲使他壯大了膽子,爬到佛像的膝上,湊著長明燈讀他喜愛的書.他專心致誌,很快就忘掉了周圍的壹切.從此以後,佛殿的長明燈下,天天有個孩子在凝神苦讀.
7、歐陽修鋪沙識字: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給別人洗衣服、做針線活來維持壹家生活.到了入學年齡,歐陽修家貧不能入塾,只得跟母親學習.他把細沙倒在院子裏當紙,把蘆葦桿當筆.歐陽修跟母親日日學字,接受訓蒙教育,過了壹段時間,歐陽修就可以閱讀壹些書籍了.有了自學能力以後,他更加刻苦努力,在22歲時考中了進士 ,後來成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7.有關於讀書的詩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勵誌篇》
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宋·陳師道《絕句四首”(其四)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清·查為仁《蓮坡詩話》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弱齡計事外,委懷在琴書。——晉·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飛花三畝宅,落葉半床書。——明·夏完淳《避地》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晉·左思《詠史》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唐·杜甫《題泊學士茅屋》
月過碧窗今夜酒,雨昏紅壁去年書。唐·許渾《再遊姑蘇玉芝觀》
莫問野人生計事,窗前流水枕前書。——唐·李九齡《山中寄友人》
數間茅屋閑臨水,壹盞秋燈夜讀書。——唐·劉禹錫《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
亂泉聲裏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清·王蘋《南園》
另外還有肌膚對聯壹並附上: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無事且從閑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
風雲三尺劍,花鳥壹床書
讀古人書,友天下士
未忘塵尾清談興,常讀蠅頭細字書
好書不厭百回讀,佳客來時壹座傾
臨老常有身健日,讀書偏愛夜長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