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有壹些特定的專屬規則。
1. 格律詩
格律詩壹般指唐朝定型的,五字句或七字句,有對仗相粘等特定結構,押平聲韻的壹類詩歌。
格律本應指格式、規律、韻律。廣義講,任何詩歌都有格式、規律、韻律,因此,任何詩歌都有格律。但我們今天通常說的格律,僅指唐朝定型的那種格律詩的格律,是狹義的格律。
(1)只押平聲韻
格律詩只押平聲韻。
所謂平聲,是聲調的壹種。
所謂聲調,是語音的高低升降形式,主要由音高決定。
例如,“媽、麻、馬、罵”四個字,在普通話讀音上的不同就是聲調不同。
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分別是第壹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也叫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例如,“媽”就是第壹聲,也叫陰平;“麻”是第二聲,也叫陽平,其他不再舉例。此外還有壹個輕聲。輕聲因沒有固定的調值,壹般不被當作聲調看待。輕聲通常不在討論詩歌的範圍,本文也不論述。
古人也有四聲。古人為將四聲簡化,依據四聲平穩和波折的特性,將四聲分為了兩類。壹類叫平聲,壹類叫仄聲。仄指不平。
古人四聲和現在普通話壹樣,也有地域性,所以不能代表所有古人。
古人平仄的稱呼延續下來,現在普通話的平聲就包括了第壹聲、第二聲。例如“媽、麻”都屬於平聲;現在普通話的仄聲就包括了第三聲、第四聲。例如“馬、罵”都屬於仄聲。
格律詩押韻只押平聲韻。
例如,《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liú)
欲窮千裏目
更上壹層樓(lóu)
“流(liú)”和“樓(lóu)”按現在讀音,都是第二聲陽平,按唐朝,只屬於平聲。
註意,唐宋時期,平聲可能還未完全分化為陰平、陽平,所以平聲都算壹個聲調。那時仄聲也和現在不同,是上、去、入三個聲調。入聲是壹種短促音,在現代普通話裏徹底消失。
我國按歷史階段分,官方語音大體分三階段。
第壹階段為上古音,時間從周朝到漢末。現在有人推斷已經有四個聲調,但也有人推斷沒有聲調。
第二階段為中古音。時間從隋朝到宋末。已有明確歷史記載,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個聲調。
第三階段為近古音。時間從元初到清末。官方語言平聲分化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還在,中古音的入聲消失。曾經讀入聲的字後來變為了其他聲調的讀音。而不少字聲母韻母也徹底發生了變化。
例如,現在的“者”讀“zhě”,而唐宋的“者”可能大體讀“(價)jià”。
由於唐朝時平聲可能沒有明確分出陰平陽平,或者只是大體分出陰陽,所以,按唐宋只押韻在平聲的規定,現在的陰平、陽平應該都可以互押。但是,格律詩極度追求工整,現在陰平、陽平已明確是兩個聲調,不屬於同壹聲調,所以,鑒於格律詩極度工整的特性,本文認為,現在寫格律詩押韻盡量區分出陰陽,就或者只押陰平韻,或者只押陽平韻,如果有選擇機會不要混用。
(2)不換韻
格律詩不換韻。
例如,《七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cháng);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kuáng);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yáng)。
全詩八句,四句押韻,都押韻在“ang”。
格律詩由於不換韻,即使長到100句也不能換,導致可用字詞範圍小,長篇創作難度大,從古至今,基本沒有極度精彩的幾十句格律詩誕生過,恐怕也無法誕生。
註意,按現代語音此詩的“鄉(xiāng)”是第壹聲,其他韻腳在第二聲,都屬於平聲,壹個陰平,三個陽平。唐朝時沒有陰平陽平的分法,只有壹個平聲,都屬於壹個聲調。當然,那時整個語音系統也和現在不同,也基本不讀現在這些音。本文為介紹方便,這裏和其他地方都盡量用現代語音分析。
2. 宋詞
宋詞指宋朝成熟的,大量借用部分格律詩句內格式,但結構上經常長短不壹,完全誕生於歌詞的壹類詩歌。
順帶說壹下,格律早期指唐朝的五言、七言格律詩的格律,後來泛化到宋詞、元曲,但仍然都屬於狹義的格律。
宋詞因非科舉考試用詩,是配合音樂的歌詞,所以人們會根據不同樂曲創作出不同格式的宋詞。樂曲名稱叫詞牌,詞的格式後來也叫做了詞牌,每壹主體格式就有壹個詞牌。例如菩薩蠻、憶秦娥等,都是配樂曲調的名稱。宋詞發展至今,至少已有壹千多個詞牌。
由於人們會按音樂曲調填寫字句,所以寫詞通常叫填詞。後來,曲調遺失,人們多仍按舊有押韻平仄模式寫,依然是填。筆者認為遺失是被淘汰所致,說白了就是不夠好聽。
詞的格式也不是壹成不變的,否則,今天不會有那麽多詞牌。而且,即使是同壹詞牌,人們也可以依據曲調寫出許多新格式的變體。實際從唱的文學體裁變為讀的文學體裁後,真實的曲調已無關緊要,人們可以直接增減字詞再創新格式,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最好是脫離原詞牌,創全新的格式。
寫詞(填詞、改詞、寫新格式詞(也叫自度))與寫格律詩比較,在押韻方面有如下三個特點:
(1)聲調多樣
宋詞雖然大量借用格律詩格式,但聲調非常多樣。宋詞可押韻在平聲,也可押韻在仄聲,還可壹首詞既有平聲,也有仄聲,有些類似唐格律詩之前的詩歌,不同是明確需同考慮平仄。
例如,《如夢令·秋千爭鬧粉墻》(吳文英)
秋千爭鬧粉墻(qiáng)。閑看燕紫鶯黃(huáng)。
啼到綠陰處,喚回浪子閑忙(máng)。
春光(guāng),春光(guāng)。正是拾翠尋芳(fāng)。
韻腳“墻(qiáng)”“黃(huáng)”“忙(máng)”“光(guāng)”“芳(fāng)”,全部平聲。
註意,古代押韻壹般在同壹聲調,因此某些字的現代讀音即使不在同壹聲調,在古時也基本在同壹聲調。如“墻(qiáng)”“黃(huáng)”“忙(máng)”“光(guāng)”“芳(fāng)” 宋時都是壹個聲調。
而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mù),沈醉不知歸路(lù)。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chù)。
爭渡(dù),爭渡(dù),驚起壹灘鷗鷺(lù)。
韻腳“暮 (mù)”“路(lù)”“處(chù)”“渡(dù)”“鷺(lù)”,全部仄聲。
而如,《釵頭鳳·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bò),人情惡(è),雨送黃昏花易落(luò)。
曉風幹(gān),淚痕殘(cán),欲箋心事,獨語斜闌(lán)。
難(nán),難(nán),難(nán)!
人成各(gè),今非昨(zuó),病魂常似秋千索(suǒ)。
角聲寒(hán),夜闌珊(shān),怕人尋問,咽淚裝歡(huān)。
瞞(mán),瞞(mán),瞞(mán)!
韻腳“薄(bò)”“惡(è)”“落(luò)”“各(gè)”“昨(zuó)(唐宋音為入聲)”“索(suǒ)”等是仄聲,韻腳“幹(gān)”“殘(cán)”“闌(lán)”“難(nán)”“寒(hán)”“珊(shān)”“歡(huān)”“瞞(mán)”等則是平聲。
(2)交叉押韻
宋詞經常交叉押韻。還是如《釵頭鳳·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bò),人情惡(è),雨送黃昏花易落(luò)。
曉風幹(gān),淚痕殘(cán),欲箋心事,獨語斜闌(lán)。
難(nán),難(nán),難(nán)!
人成各(gè),今非昨(zuó),病魂常似秋千索(suǒ)。
角聲寒(hán),夜闌珊(shān),怕人尋問,咽淚裝歡(huān)。
瞞(mán),瞞(mán),瞞(mán)!
前壹部分韻腳“薄(bò)”“惡(è)”“落(luò)”和中後部分的“各(gè)”“昨(zuó)(唐宋音為入聲)”“索(suǒ)”押韻,前後部分韻腳“幹(gān)”“殘(cán)”“闌(lán)”“難(nán)”和最後部分“寒(hán)”“珊(shān)”“歡(huān)”“瞞(mán)”押韻。
(3)可大量部分連續句句押韻
格律詩是除第壹句外,只偶數句押韻,其他地方不會連續的句句押韻。詞則可有大量部分連續的句句押韻。
還是如《釵頭鳳?世情薄》(唐婉),“世情薄(bò),人情惡(è),雨送黃昏花易落(luò)”,“難(nán),難(nán),難(nán)!”,“人成各(gè),今非昨(zuó),病魂常似秋千索(suǒ)”,“瞞(mán),瞞(mán),瞞(mán)”,都是連續的句句押韻。
詞雖然會連續押韻,但通常會換韻,不會全部句子連續押同壹個韻,只少部份詞每句都押同壹韻。
例如,《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liú),泗水流(liú),
流到瓜洲古渡頭(tóu),吳山點點愁(chóu)。
思悠悠(yōu),恨悠悠(yōu),
恨到歸時方始休(xiū),月明人倚樓(lóu)。
句句押同壹韻。
3. 元散曲
元散曲是元朝時配合當時流行音樂的北方歌詞,由宋詞俗化而成。“後來隨著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個性鮮明的鮮活市民文化血液,變得與宋詞幾乎無異,隨之衰敗”(摘自百度)。
元散曲同宋詞類似,也有許多格式,叫曲牌。不同的格式有不同的曲牌,如,《天凈沙》、《山坡羊》等。
元散曲押韻主要特征是常句句押韻、不忌諱變聲調和不忌諱聲母相同。
(1)常句句押韻
元散曲常句句押韻。
例如,《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yā),
小橋流水人家(jiā),
古道西風瘦馬(mǎ)。
夕陽西下(xià),
斷腸人在天涯(yá)。
句句押韻在“a”。
(2)不忌諱聲調不同
仍舉例,《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yā),
小橋流水人家(jiā),
古道西風瘦馬(mǎ)。
夕陽西下(xià),
斷腸人在天涯(yá)。
第壹、二句“鴉(yā)”、“家(jiā)”在第壹聲,第三句“馬(mǎ)”在第三聲,第四句“下(xià)”在第四聲,第五句“涯(yá)”在第二聲,全篇聲調有明顯變化。
(3)不換韻
元散曲不換韻。
如《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全部押韻在“a”。
(4)可聲母相同
元散曲押韻不忌諱聲母相同。
如《天凈沙·秋思》(馬致遠)第壹句的“鴉(yā)”和最後壹句的“涯(yá)”只是聲調不同,但聲母韻母都相同。
4. 柏梁體
"柏梁體"又稱"柏梁臺體""柏梁臺詩",句句押韻。據說漢武帝築柏梁臺,與群臣聯句賦詩,句句押韻,所以這種詩稱為了柏梁體。
例如,《燕歌行(節選)》(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liáng),草木搖落露為霜(shuāng)。
群燕辭歸鵠南翔(xiáng),念君客遊多思腸(cháng)。
……
句句押韻在“āng”。
柏梁體主要是句句押韻,有時還重復用壹個字押韻。這類詩歌押韻過繁,旋律感弱,基本不被大眾接受,所以流傳不廣。
5.現代詩歌
現代詩歌又稱新詩,是指“五四運動”以來的詩歌,通常以現代白話寫成,詩句多數參差不齊。
現代詩歌押韻形式非常多樣,通常情況下囊括了上述所有形式,部分時候還可以不押韻。不押韻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基本沒有(有說《詩經》中壹小部分不押韻),而在現代詩歌非常常見。各種常見押韻形式上文已經列舉了許多範例,現代詩就不再列舉,只列舉壹首不押韻的現代形式。
例如,《痛苦》(譚笑)
疼,真疼(téng)
這牙真疼啊(à)
我無比痛苦(kǔ)
這牙還活著(zhe)
“疼(téng)”“啊(à)”“苦(kǔ)”“著(zhe)”不押韻。
現代詩歌不押韻之所以還能構成詩歌,表面經常是有重言,而內部是句子語法結構和語義的詩歌化造成的。例如《痛苦》,就用了兩個“這牙”的重言,後面同是狀態描寫等。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