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1、翻譯: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壹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壹人而生遺憾之情。
2、表達: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衷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壹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二、《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翻譯:薄霧彌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郁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麽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卷簾而入,簾內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2、表達: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壹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三、《采桑子重陽》
現代:毛主席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壹年壹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1、翻譯:人的壹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壹年又壹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2、表達:勁厲猛烈的秋風、霜紅爛漫的秋色,鏦鏦錚錚的秋聲更能觸發作者的詩興,更宜於表現金戈鐵馬、叱咤風雲的戰鬥生涯,更宜於顯示詩人兼戰士的慷慨悲壯、豪健曠放的性格,更宜於構造雄深高遠、闊大壯美的詩境。
四、《九日齊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1、翻譯: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約朋友攜酒壺***登峰巒翠微。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壹笑, 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 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2、表達:此詩通過記敘重陽登山遠眺壹事,表達了詩人人生多憂、生死無常的悲哀。以看破壹切的曠達乃至頹廢,表現了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觀的落後、消極壹面。
五、《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1、翻譯: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裏舉起了酒杯。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2、表達: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現了這壹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托自己內心的極度苦悶。借嘆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饞離京、流放夜郎的坎坷與不幸,正見其愁懷難以排解。此詩語雖平淡,內涵卻十分深沈。主要表現了作者壹生屢遭挫敗和打擊,而在節日裏所引發的憂傷情緒。
擴展資料: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壹的規定,壹般是登高山、高塔。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壹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茱萸香味濃,配戴可避邪驅蟲,祛風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