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贊美長安的詩有《登金陵鳳凰臺》《子夜吳歌·秋歌》《流夜郎贈辛判官》。
1、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
賞析:此詩句意思是那些悠悠浮雲總是遮蔽太陽的光輝,登高不見長安城怎麽不讓人內心沈痛憂郁。這句詩表面上寫的是長安城,但實際上是朝廷和帝王的象征,詩人此詩句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沈痛心情,詩人觸景生情,意寓言外,讀來猶有余味。
此詩語言流暢自然,不事雕琢,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吊古之作,具有自己的特點,寫出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將歷史典故、眼前景物和詩人自身情感交織在壹起,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2、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子夜吳歌·秋歌》
賞析:此詩句描寫了秋月皎潔照得長安城壹片光明,夜晚家家戶戶傳來了不斷的搗衣聲。此詩句描寫了月色如雲的京城表面上壹片平靜,但在萬家萬戶的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思念和痛苦,秋風不息,寄托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
此詩句情景交融,渾成自然,秋涼之夜,月華揮灑,砧聲陣陣,寒風習習,描繪了壹幅充滿秋意的絕妙圖景。
3、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流夜郎贈辛判官》
賞析:此詩句描寫了詩人與朋友惜日在長安醉眠花柳,與王公貴族們同杯喝酒的回憶。這是詩人原來春風得意時的生活景象,展現了當時生活之奢華,同時也讓人們對長安的繁華奢靡有了具象的了解。
昔日的繁華與如今長流夜郎、遠離長安的生活形成了明顯的對比,通過今昔的強烈對比,表現了詩人對往昔記憶的懷念和企盼赦還的迫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