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發了作者對美好未來、人生方跡向往的思想感情,也同時暗示了作者對於現狀的豁達。
出自:《浣溪沙五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詞作品,元豐四年(1081)冬天作於黃州。
浣溪沙五首
十二月二日,雨後微雪,太守徐公君猷攜酒見過,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復作兩首。
其壹
覆塊青青麥未蘇,江南雲葉暗隨車。臨臯煙景世間無⑷。
雨腳半收檐斷線,雪床初下瓦跳珠,歸時冰顆亂粘須。
其二
醉夢昏昏曉未蘇,門前轣轆使君車。扶頭壹盞怎生無。
廢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凍真珠。清香細細嚼梅須。
其三
雪裏餐氈例姓蘇,使君載酒為回車。天寒酒色轉頭無。
薦士已曾飛鶚表,報恩應不用蛇珠。醉中還許攬桓須。
其四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壹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撚髭須。
其五
萬頃風潮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樽前訶手鑷霜須。?
譯文:
十二月二日,下雨之後又下雪,太守徐君猷帶酒來訪,酒席上創作了三首《浣溪沙》。第二天酒醒後,雪更大了,又創作了兩首。
其壹
覆蓋著的田畦小麥還沒有返青。像雲壹樣的枯葉悄悄地在車輪下飄著。臨臯亭雲煙繚繞景色奇麗世間少有。
雨小了壹半的屋檐水滴斷絕了,剛剛下的霰粒在瓦片上如珠子般散動。回到房屋裏的時候胡須都結成冰了。
其二
清早醉夢昏沈之中還未蘇醒,聽到門前轣轆的車馬之聲傳來,原來是徐守攜酒造訪。怎能少了壹杯淡酒讓我與友人***赴醉鄉呢?
荒廢的苗圃裏種著冬天食用的蔬菜,壹排排樹木葉子青蔥,酒器上的酒滴如珍珠般晶瑩剔透,咀嚼梅花蕊,品嘗到細細的清香。
其三
身居異地,艱難困苦,雪裏餐氈的按道理都是姓蘇的人,可幸的是徐守駕車載滿美酒前來照顧我,大寒天裏臉上的醉容轉頭之間消散了。
酒宴上還聽說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薦,如此恩德我無以為報,可惜生活困頓,我作為主人卻沒有佳肴來招待摯友,在沈醉之中面帶愧容。
其四
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壹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裏雨雪交加,昔日大江裏奔湧的波濤和沙渚上彌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
饑餓的肚子裏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潮濕的柴火像桂木壹樣寶貴,壹粒粒的米就像壹顆顆珍珠壹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裏撚著胡須吟詠詩句?
其五
我記不得姑蘇萬項風潮侵襲田野。只記雪睛江上明亮麥豐收滿千車。但我心願是人飽我的愁自然也無。
舞女甩著綠袖子隨風繞著柳絮飛,歌女塗抹絳唇喝酒紅得似爛櫻珠。酒杯之前我暖著手捋著霜白胡須。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根據詞前小序及詞中內容可知這五首詞的創作背景。元豐四年(1081)冬十二月二日,黃州下雨之後又下雪,蘇軾因夜來飲酒醉睡未起。
太守徐君猷給蘇軾送來了酒,蘇軾家人到廢圃挑選寒菜以待太守。二人暢飲的酒酣之際,蘇軾創作了《浣溪沙》三首。
第二天酒醒後雪更大了,他又用原韻創作了兩首。因徐君猷在此之前舉薦蘇軾還朝,故蘇軾在詞中表示謝意。
作者介紹:
蘇軾(別稱蘇東坡、蘇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唐宋八大家”之壹。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壹;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
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
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壹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壹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壹直被視為“小道”。
雖然柳永壹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他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這個任務有待於蘇軾來完成。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
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壹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壹致的。
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壹家”的創作主張。此處的“自是壹家”之說。
是針對不同於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壹致,作詞應像寫詩壹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作上自成壹家。蘇軾壹向以文章氣節並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後塵,因而他不滿意秦觀“學柳七作詞”而缺乏“氣格”。
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
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展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壹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
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誌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