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杜荀鶴《送人遊吳》
我知道遠方的妳在月明不眠之夜,會把對我的思念寄托在漁歌聲中。
《送人遊吳》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作品。這是壹首借送行向行人描繪蘇州風貌的詩,詩題中的“吳”,詩中的“姑蘇”都是蘇州故稱。結尾以料想行者赴蘇後的鄉思來襯托自己的惜別之意,尤具清新蘊藉之美。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作品。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3.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溫庭筠《商山早行》
踏上遙遙征途,遊子不禁思念故鄉。
《商山早行》選自《溫飛卿詩集箋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詩作。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淒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字裏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壹首詩。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壹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象和誇張,條理通暢,感情真摯,余韻無窮。
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壹篇。這是壹首戎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全詩六章,每章八句。詩歌以壹個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興,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禦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
擴展資料
羈旅行役類詩歌,所寫內容無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所思所想/ 所感所嘆。指滯留他鄉很久而不能回家所產生的思鄉及思親之情。遊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或遊歷名山大川,或探親訪友,所謂“羈旅”,即因上述種種原因,長久寄居他鄉之意。這類詩,多抒發綿綿的鄉愁,對親人無盡的思念和郁郁不得誌之情。閱讀這類詩,要大抵了解詩人的歷史和遭遇,弄清詩人所思所想和詩中寄寓的復雜感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