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誰給我說說古詩和詩意

誰給我說說古詩和詩意

判斷什麽是古詩,應該從形式和內容上做文章。

先說形式。這裏說的形式包括字數、韻、平仄和它們的載體語言。壹般地講,古詩對字數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因為詩歌講究的是節奏美和韻律美,稍微註意壹下,我們就會很容易的看到古詩字數的演變軌跡:四言——五言——七言,這只是個大體的輪廓,其實雜言古詩也不是沒有,象李白的壹些詩,象宋詞騷體之類,都是雜言的。韻這個東西,就是要求字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效果壹致,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韻母要相同、相近或相似,再後來就出現平水韻了。平仄相對於遠古來說,其實是壹個新的東西,到唐宋的時代人們才很講究它。

古詩的語言。因為漫長的演變過程,它的區分度不是很容易把握的,站在漢代有漢代的標準,站在唐宋有唐宋的標準,站在今天自然要用我們今天的標準。如果憑感覺,好象能讓大多數人看不懂的就是文言,反之就是白話,如果這樣的話,那麽許多古詩也就不叫古詩了。我們舉個例子:

登鸛鵲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壹層樓。

如果不看詩人所處的朝代,憑直覺的話,此詩所用語言恐怕很多人會認為是白話,但仔細地分析,它已經不是現代白話了。“白日”是什麽意思?說到底就是太陽,它的關鍵字在“日”,“白”字只起壹個補足句子的作用,“日”是文言詞,“太陽”就是白話詞了,依次類推,“欲”白話應該是“想”或者“想要”,“更”白話應該是“再”,現在妳還能說《登鸛鵲樓》是白話詩麽?平白未必是白話,可見壹斑,同樣看李白《望廬山瀑布》、蘇軾《題西林壁》等詩作,也是這個樣子的,因此,語言平白未必就不是古詩。

從古詩所反映的內容上看,寫古代的山川風物應該就是古詩,否則就是現代新詩。比如“軒窗”、“舫”、“舸”、“檣”、“櫓”等等字眼,現在已經慢慢消失或者將要消失,或者已經換了稱謂。

如上所言,什麽是古詩就很容易辨別了,但是語匯、語音是變化的,山川風物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現在寫的詩,如果用古詩的形式,按新韻、新事物寫是不是古詩?我看應該是的,我想,大家讀壹讀我們開國領袖的詩詞,就會明白這個道理了。即使古人寫的古詩,如果站在他們的時代看,裏面當時的現代的東西和內容肯定也不會少,我們又有什麽理由不允許古詩的發展呢?

詩意應該是指詩所表達的 意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