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我想學寫詩句怎麽辦?

我想學寫詩句怎麽辦?

1、什麽是詩

詩是文學基本體裁之壹。《詩大序》:“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詩和歌的不同之處是:詩以誦為主,歌以唱為主,所謂詩要誦其言,歌要詠其聲。詩多為有感而作。詩是壹種最普遍的藝術,如陽光壹般灑落在人類社會的每壹個角落。

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 統統把這壹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

它源於宗教。還有壹種形式,起源於勞動。原始人壹面勞動,壹面發出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調動作。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聲,發展成為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詩是韻文,從勞動時發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生的。”所以我們說,詩是普遍的藝術,是壹種最為古老的文學藝術樣式。

詩最本質的特征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詩歌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科學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散發出智慧光彩都有詩的蹤影。

詩並不是只在詩裏,而且抒情美是壹切文學樣式和藝術類型的***同質素。所以,詩是壹種普遍的藝術,甚至是超過藝術疆界的藝術.

2、怎樣寫詩

要想寫好詩,壹定要讀詩歌史。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學習寫作的好方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否則就不要寫,否則就不斷的改。好詩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易創造,我們的生命不發光就寫不出好詩,生的感悟是詩的結晶。詩要有意境,壹首詩可以是宇宙也可以是壹根蔥。詩人最好是個思想者是個哲學家,哲學家和思想者最好是個詩人。寫小我寫大我寫眾生寫蒼生。沒有情誌的人不叫人,沒有情誌的詩不叫詩。詩絕不等於浪漫,詩絕不等於美。

很多問題出在原本壹句話就可表達出壹首詩要表達的東西。壹首詩的全部語言並未用來表達同壹個內含,他們是四處散落的,玩弄語言的花樣對於壹首詩是致命的傷害,多數語言的花邊與零碎是不必要的。不要用繁雜的語言去表達原本很簡單的東西,讓原本簡單的東西因那些文字而顯得繁雜。語言不應成為閱讀的障礙,不應讓讀者首先去穿過語言的森林,再去分辨那森林後面發生的事物,不要讓讀者看到妳的語言,要讓他們看到妳的心田,通過妳的文字,讓他們看到妳想讓他們看到的壹切,而不是文字的瘴氣。不能讓讀者去猜疑妳的文字,文字是不該被猜疑的,就是復雜的語句也應該是人類心意中存在的,否則那文字就是死亡的,沒有生命力的。文字的組織不能讓人的意識產生昏迷或者沈睡,我相信閱讀是讓人神誌清醒的,不能讓人讀了迷迷糊糊,這樣的文字不是天書,天書的內含是相當偉大的,天書是讓人的意識讓人生命清醒的讀本。聲韻不能影響語境,聲韻與語境應該統壹。

文字什麽都可寫,但不是什麽東西都叫詩歌,詩歌是壹種高級精神,他所表達的東西不是庸俗的人能夠掌握的,要想寫詩歌,內心世界壹定不能平庸,要想寫出偉大的詩篇就要有高尚的品質與光輝的精神。不是會寫字的人就能當詩人,也不是情感豐富的人就能當詩人。詩人是高級文明的代表之壹,詩人也是最平凡的人之壹,但詩歌絕對是偉大的,能稱為詩的事物非常多,但能稱為詩的文字在世上並不多。

詩歌的種類較多,學寫哪壹種詩呢?只要是新詩,具體哪種詩並不限制,如內容上敘事詩、抒情詩都可以寫,形式上自由詩或散文詩亦可。

怎樣寫詩?在學過詩歌之後,應該在以下幾點加以註意:

①在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提煉主題,要有鮮明的形象。"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我們寫作的源泉,平常我們寫作文,強調的總是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真實的感受。在寫詩歌時,我們同樣應該如此。對於自己真實的感受,要著眼於寫出具體的形象,用形象體現思想觀點。

②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進行構思和立意,抒發充沛的感情。人總是有感情的,而詩歌是最要抒情的文學形式。因為,詩歌常常是有感而發的,而且,優美的詩篇也總是產生在感情激蕩的時候,試看我們學過的《沁園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周總理,妳在哪裏》、《甘蔗林--青紗帳》,哪壹首不是詩人感情的噴發?在我們為某壹人,某壹事或某壹物而動情之時,抓住自己的這種感受,通過詩歌的形式抒發出來,將自己的這種感情賦予詩歌之中,是寫好詩歌的基礎。

③語言凝練、準確,生動流暢,富有韻律。詩歌究竟是詩歌,在語言運用上,它畢竟與其它文體不同。詩歌的語言比其它文體要精煉,我們要註意把握這壹不同之處,捕捉生活中最好的鏡頭,用最精煉的語言勾畫出鮮明的形象;詩歌的語言有韻律感,我們可以在寫詩的過程中嘗試押韻,讓自己的詩給人以美的感受。

④寫詩時,可以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和象征、烘托等表現手法。

3、詩有哪些種類

關於詩的種類,問題是相當繁雜的。《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壹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壹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添了五言長律壹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略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現在我們試就上述三種分類法再參照別的分類法加以討論。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1]。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壹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壹)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按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按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必定的尺度。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壹點是壹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約束。我們可以說 ,凡不受近體魄律的約束的,都是古體詩。

樂府發生於漢代,原先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期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後來又發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發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後,詞發生之前的壹個過渡時代,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納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情勢。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考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性: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d、每篇必需有對仗,對仗的地位也有規定。

有壹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長律自然也是近體詩。長律壹般是五言的[2],往往在標題上標明韻數,如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壹百韻寄微之》,就是壹千字。這種長律除了尾聯(或除了首尾兩聯)以外,壹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

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壹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矩的約束。這可以歸入古體詩壹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按照近體詩的平仄規矩。在情勢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3]

總括起來說:壹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包含長律)則屬於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些屬於古體,有些屬於近體。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個字壹句,七言就是七個字壹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實除了五言、七言之外,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指的是長短句雜在壹起,重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雜言詩壹般不別立壹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整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甚麽理論依據的。

[1]六言詩是很少見的。

[2]也有七言長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3]郭知達編杜甫詩集把多數絕句都歸入近體詩。元稹所編的《白氏長慶集》索性就把這種絕句歸入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