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用了《詩經·秦風·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以此寫出別時水邊晚景,渲染氣氛,突出壹種冷意,襯托人物因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戀情緒。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辭手法使詩句的內涵更為深厚(或內容更為豐富)。 (2)“誰言”即“誰說”,也即“不要說”,句意為不要說從今晚起妳我就要離別千裏。用“誰言”壹反遺憾之意,從而表達出對友人的勸慰和對友情的執著(或情意之長、思念之深)。 |
(1)前兩句中最顯著的就是“蒹葭”二字,而中學階段需要背誦的篇目中,就有《蒹葭》壹篇,近幾年,對於名句的考查形式多樣化,這種題目就是其中的壹種,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熟記名句。作用有二:壹是化用的句子本身就有與作者相似的情感,《蒹葭》中表現的是思而不見,求而未得的悵惘之情,在這裏亦有體現。另外,更表現了友人遠去的牽掛之情。其二,化用了詩句,渲染了氣氛,為抒發情感營造了壹種淒迷、冷寂的意境。 (2)“誰言”即“誰說”,也即“不要說”,句意為不要說從今晚起妳我就要離別千裏。用“誰言”二字,打住前兩句離別的感傷和淒迷的心緒,轉而寬慰遠去的友人,不必介意。而詩歌的第四句復又愁腸百結:此番遠去,難再聚首,見面之緣,只在夢中,而山路迢遞,關山難越,怕連夢也難度越,不堪之情達到高潮。所以,“誰言”二字,既結悲傷之情,又啟勸慰之情,再導不堪之情,起到推動感情發展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