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物知識的詩句 1.蘊含生物知識的古詩詞
1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質的循環)
2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草原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
3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遊園不值》(植物的向光性)
4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青蛙冬眠過後鳴叫與交配、繁殖)
5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植物開花受溫度和光照影響)
6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上溫度較低,是影響桃花遲開的主要生態因子)
7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溫度對葉綠體色素及花青素的影響)
8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王禹偁《村行》(棠梨落葉的顏色;蕎麥秋天開花)
9 藤花紫蒙茸,藤葉青扶疏。誰謂好顏色,爾為害有余。下如蛇盤曲。上若繩縈紆。可憐中心樹,束縛成枯枝。——白居易《紫藤》(藤本植物的附生現象)
10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辛棄疾《西江月》(食物鏈、天敵、保護青蛙對農作物豐收的作用)
11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蘇麟《獻範仲淹詩》(溫度和光照對植物發育的影響)
12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農作物與雜草的種間競爭)
13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裏《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動物的保護色)
14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應激性,生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15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雁思歸雁南翔,年君客遊思斷腸。——曹丕《燕歌行》(生物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草木落葉,候鳥遷徙)
16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詩》(生物的繁殖現象)
17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張籍《田家行》(野蠶的發育過程,變態發育)
18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杜甫《曲江二首》(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覓食、交配、產卵和蜻蜓點水產卵,壹觸即飛)
19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早春氣候還冷,黃鶯為向陽的樹枝而相互爭鬥,實際上是繁殖中的壹種占區行為;燕子用喙銜泥草,並混以唾液在屋檐下的築巢行為)
20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杜甫《江南春絕句》(同種動物因覓食、防禦、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壹起的群聚現象)
2.蘊含生物知識的古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講的是生物與海拔的關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昆蟲變態發育。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發光。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生物趨光性。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生物生長與溫度的關系。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物質的循環。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植物的光周期。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植物的繁殖。
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種子的傳播。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的種間競爭。
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園中壹朵奇葩,她以其絢麗的色彩,迷人的風姿,醉人的芬芳,壹直為炎黃子孫所矚目,那大家是不是知道呢?詩詞中還有許多描述生物學現象的句子。我們小組通過收集整理找到了這些,讓我帶著大家壹起欣賞吧。“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是描述柳樹阿娜多姿的,聽到這樣的詩句,在校園及城市綠化中,侈能不選柳樹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描寫秋葉的,大家都知道,葉子的顏色主要取決於葉綠素,但葉子中不只有葉綠素,還有壹些其他的色素,就拿楓葉來說吧,秋天時葉綠素分解,葉子中的花青素呈現出來,所以葉子就變成了紅色。同學們都知道白居易的那首《憶江南》吧,“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多麽美啊。可妳們知道這些美麗的色彩是怎麽形成的嗎?讓我來說吧,前半句大家好理解,後半句就是咱們的生物學現象了,那是由於大量藻類繁殖,而使江水呈現的顏色,總之,通過我們的調查,詩詞中有好多都是描述生物學現象的。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首詩句中描述了這樣的情景,山下的桃花都已經開敗了,可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說明開花要受到溫度條件的影響。其實還有描述這種生物學現象的詩句。例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燕草如碧絲,春風吹又生”。我們還找到了這樣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說落葉落下後,溶入土中,被土中的細菌分解成無機物,被植物體重新吸收,為植物體提供營養。我們小組最大的感受是,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生物學現象,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生物的美麗。
“鵝,鵝,鵝,由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大家是不是看到了白鵝在水中遊動的美景。這是駱賓王六歲時寫的詩句。大家都知道,那妳們知道嗎?它其實屬於鳥的壹種,大雁是它的祖先。大家對李白的《下江陵》也不陌生吧,“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誰知道為什麽猿猴叫個不停呢?其實很簡單,那是它們尋求配偶的信號,是動物的語言。其實還有描寫動物行為的詩句,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在這裏我們小組更喜歡那們老漁翁,他不畏嚴寒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把人-鳥-風雨-花巧妙聯系起來,讓我們不難想象這樣壹個生態環境:樹木蔥郁,鳥語花香,氣候宜人。讓我們體會到了生物與環境的和諧統壹之美。其實這樣的詩句實在太多了。“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為我們勾畫出壹派鄉村田園風光之景色。但是現在這樣的景象我們卻很難見到和聽到。因為我們的生態環境日益被破壞。這是壹件多麽殘酷的事啊。所以在這裏我們倡議,讓我們***同努力吧,把我們的環境治理得更好,更美。
3.蘊涵生物學知識的古代詩句
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紅杏出墻”這是壹種向性運動,可使植物的莖、葉處於最適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於接受充足的陽光而進行光合作用。產生向性運動的原因是在植物體內有壹種激素叫生長素,能夠促進植物細胞的伸長生長。在單側光線的照射下,生長素在背光壹側比向光壹側分布得多,這樣,背光壹側的細胞就比向光壹側的細胞縱向伸長得快,這樣就使莖朝向生長慢的壹側彎曲。
宋。蘇麟:《斷句》
近水樓臺先得月 向陽花木易為春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從環境中攝取壹定的熱量才能完成某壹階段的發育,而且植物各個發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壹個常數。用公式表示:K=N·(T-T0)式中,K為有效積溫(常數),N為發育歷期,即生長發育所需時間,T為發育期間的平均溫度,T0為生物發育起點溫度(生物零度)。發育時間N的倒數為發育速率。在發育期間,向陽的花木由於日光的原因,溫度T要比背陰的同種植物的溫度高壹些,所以會較早的發育。
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也是壹個有效積溫的問題。由於地勢高的原因,山中的溫度壹般比平原的溫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達到有效積溫所需時間就長,發育就慢。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化學元素,不斷進行著物質循環。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後,某些礦質元素又回到了無機環境,能夠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4.關於生物的詩句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妳東南西北風.孤 雁杜甫孤雁不飲啄, 飛鳴聲念群.誰憐壹片影, 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 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鷓鴣鄭谷暖戲煙蕪錦翼齊, 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 花落黃陵廟裏啼.遊子乍聞征袖濕,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 苦竹叢深日向西.鸚 鵡?裴夷直?勸爾莫移禽鳥性,?翠毛紅嘴任天真.?如今漫學人言巧,?解語終須累爾身.見鸚鵡戲作?王安石?雲木何時兩翅翻,?玉籠金鎖祗煩冤.?直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詠蠶 》蔣貽恭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孤雁》 崔塗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註釋]1、之:往.2、失:失群.3、渚:水中的小洲.4、矰:(zēng)[評析]這是壹首詠孤雁的詩,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棲憂慮的羈旅之情.壹聯寫同伴歸盡,唯爾獨去,寫“離群”切題.二聯寫孤雁神態,先寫失群原因,再寫失群後的倉皇.三聯寫失群之苦楚.盡管振羽奮飛,仍然是只影無依,淒涼寂寞.四聯寫疑慮受箭喪生,表達詩人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為此詩“字字珠璣,沒有壹處是閑筆;而且余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可稱五律詩中的上品.”《蟬》 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註釋]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飲露的.這裏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雖帶恨聲,實也徒然.2、壹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3、薄宦:官卑職微.4、梗猶泛:這裏是自傷淪落意.5、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評析]這首詩借詠蟬以喻自身的高潔.前半首聞蟬而興,重在詠蟬;它餐風飲露,居高清雅,然而聲嘶力竭地鳴叫,卻難求壹飽.後半首直抒己意,他鄉薄宦,梗枝漂流,故園荒蕪,胡不歸去?因而聞蟬以自警,同病相憐.全詩層層深入闡發主題:“高難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壹目了然.實屬“詠物”佳絕.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註釋]1. 墨梅:水墨畫的梅花.2.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裏化用這個典故.[簡析]這是壹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壹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裏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誌.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壹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壹首,很為後世人稱道.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壹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壹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壹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壹,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壹“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壹“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壹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壹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壹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壹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