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江南春(唐代杜牧詩作)詳細資料大全

江南春(唐代杜牧詩作)詳細資料大全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壹首七絕。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濛濛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壹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近之分,動靜結合,各具特色。全詩以輕快的文字,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壹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呈現出壹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出壹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江南春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樊川詩集註》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者 :杜牧 題材 :山水詩 作品原文,註釋譯文,字詞註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鑒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江南春 江南春詩意圖 唐 杜牧 千裏鶯啼 1 綠映紅, 水村山郭 2 酒旗 3 風。 南朝 4 四百八十寺 5 , 多少樓臺 6 煙雨 7 中。 註釋譯文 字詞註釋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江南春》 鶯啼:即鶯啼燕語。 郭:外城。此處指城鎮。 酒旗:壹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記的小旗。 南朝:指先後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余所”。這裏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 樓臺:樓閣亭臺。此處指寺院建築。 煙雨:細雨濛濛,如煙如霧。 白話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創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壹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 而另壹方面,憲宗當政後,醉心於自己平淮西等壹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壹心事佛,韓愈上《諫佛骨表》、險些丟了性命。憲宗被太監殺死後,後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繼續上升,寺院經濟持續發展,大大削弱了 *** 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杜牧這年來到江南(江蘇江陰),不禁想起當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壹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既是詠史懷古,也是對唐王朝統治者委婉的勸誡。後來武宗發動會昌滅佛,從壹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這是壹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壹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杜牧 江南春(林散之書)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壹開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裏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壹壹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壹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裏”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裏鶯啼,誰人聽得?千裏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裏,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裏,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裏,千裏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壹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於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只是因為千裏範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裏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壹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壹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壹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壹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壹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止壹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杜牧特別擅長於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壹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壹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壹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賞析分歧 關於《江南春》絕句的主旨,有沒有借古諷今是分歧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處時代的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或認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對統治者治國乏術和佛道誤國的憂慮;或認為主旨在借古諷今,諷諫統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會造成國力衰弱民生雕敝,加重社會危機。他們認為晚唐詩人有壹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為然。他們只是認為這首詩只是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了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壹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壹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 名家點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弼為實接體。周敬曰:小李將軍畫山水人物, *** 爭岍,真好壹幅江南春景圖。大抵牧之好用數目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橋明月夜”、“故鄉七十五長亭”是也。 《唐音戊簽》:楊用修欲改“千裏”為“十裏”。詩在意象耳,“千裏”畢竟勝“十裏”也。 《唐詩摘鈔》:曰“煙雨中”,則非真有樓臺矣,感南朝遺跡之湮滅而語,特不直說。許渾亦雲:“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竇牟雲:“滿目山陽笛裏人”,言人已不存也……不曰樓臺已毀,而曰“多少樓臺煙雨中”,皆見立言之妙。 《唐三體詩評》:綴以“煙雨”二字,便見春景,古人工夫細密。 《唐詩快》:若將此詩畫作錦屏,恐十二扇鋪排不盡。 《唐賢小三昧集續集》:字字著色畫。此種風調,樊川所獨擅。 《網師園唐詩箋》:江南春景,描寫莫盡,能以簡括,勝人多許。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二十八字中寫出江南春景,真有吳道子於大同殿畫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畫不能到此耳。 《歷代詩法》:“四百八十寺”,無景不收入結句,包羅萬象,真天地間驚人語也。 《唐人絕句精華》:按楊慎之說,拘泥可笑,何文煥駁之楚也。但謂為詩家善立題,則亦淺之夫視詩人矣。蓋古詩人非如後世作者先立壹題,然後就題成詩,多是詩成而後立題。此詩乃杜牧遊江南時,感於景物之繁麗,追想南朝盛日,遂有此作。“千裏”之詞,亦概括言之耶,必欲以聽得著、看得見求之,豈不可笑! 作品影響 就新時期以來影響較大的高校教材來看,遊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編的《中國文學史》都把該詩作為杜牧詩歌的代表作品分析;童慶炳主編的《文學概論》也把該詩作為“文學語言組織”的範例來解讀。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禦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