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邊防建築,知道如今也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說法,而除了北京長城以外,在各地其實都有長城,其中被譽為中華第壹關的雁門關便是壹處極為重要的長城關隘,乃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1、雁門關為什麽是中華第壹關古語有雲:“三邊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壹關”,這句話所描寫的景區就是雁門關。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是古代宋明兩代的歷史標誌,又地處長城上的重要關隘,所以又被稱為“中華第壹關”。作為“中華第壹關”,雁門關有東、西二門,分為古雁門關和明雁門關。古雁門關即鐵裹門,位於西陘關舊址。古雁門關的有名景色為關城和古官道,猴嶺長城以及孫傳庭暮等景點。關城是人工開鑿的關隘,呈V字型,現存周圍墻基,南有4處屋基,北有壹座烽火臺。古官道全長30多公裏,是當時商家來往和行人走路的必經之道。猴嶺長城因懸崖上有石頭酷似猴子而聞名,孫傳庭墓則是清朝大官的墓葬,具有十分高的歷史價值。
明雁門關位於東陘關,其中有名景點包括天險門及雁樓,鎮邊祠,雁門關長城等眾多景點。天險門是關城南側第壹道城門,為明代所築。天險門上建有雁樓,坐西朝東,是當時歷史上的重要關點。鎮邊祠是紀念戰國時的將軍李牧而建,祠宇建築規模宏大,是雁門關最具規模的建築群之壹。雁門關長城是明萬歷三十三年建造而成的,全長5033米,每120米建壹座敵樓,是明代長城有名的代表作。
2、雁門關在哪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裏的雁門山上,從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起,就變成了國家戰略上的軍事要地。
歷史上雁門關,曾是楊家將故事的發生地,北宋與遼國在雁門關壹線進行過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雁門關以北地區緊鄰農牧交錯帶,是中原與北方遊牧民族角力的前沿楊家將鎮守的金沙灘古戰場就在這裏。
3、雁門關名字的來歷雁門關名字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其壹是“雁門山東西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蜚雁出於其間,故名雁門關”,其二是“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而得名的雁門關,被長城專家輿為“萬裏長城第壹關”,扼守著山西北部重要的戰略通道,其得失對於中原王朝的存亡至關重要,被當之無愧地譽為“中華第壹關”,上迄秦漢,下至明清,太多的故事發生在這裏,正所謂“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關。”雁門關並非單壹的壹座關隘,而是由“雙關四四口十八隘”和長城***同構成的軍事防禦體系,堪稱中國冷兵器時代最為龐大完整、嚴密、復雜的軍事防禦工程。雙關指的是雁門關由東陘關和西陘關***同組成,雙關並存,互相倚防,東陘關是指現在的雁門關。四口指的是連接東陘關的廣武口和南口,連接西陘關的白草口口和太和嶺口,這是逾越雁門天險的兩條戰略通道。
4、描寫雁門關的詩句1、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_。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出自唐代:盧照鄰《戰城南》
2、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出自唐代:李賀《雁門太守行》
3、苦竹嶺頭秋月輝,苦竹南枝鷓鴣飛。嫁得燕山胡雁婿,欲銜我向雁門歸。——出自唐代:李白《山鷓鴣詞》
4、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出自唐代:崔顥《雁門胡人歌》
5、秋風夜渡河,吹卻雁門桑。遙見胡地獵,韝馬宿嚴霜。——出自唐代:王昌齡《塞下曲·秋風夜渡河》
雁門關景區門票價格:/trip/84346.html
雁門關景區交通路線:/trip/116342.html
雁門關景區遊玩攻略:/tour/116346.html
雁門關景區附近美食推薦:/meishi/116343.html
雁門關景區附近住宿:/trip/11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