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泰戈爾關於離別的詩句

泰戈爾關於離別的詩句

1. 泰戈爾寫離別的詩

1.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2.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3.如果妳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妳也將錯過群星。

4.憂愁在我心中沈寂平靜,正如黃昏在寂靜的林中。 5.我不能選擇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選擇了我。

6.塵土承受屈辱,卻以鮮花來回報。 7.對於世界而言,妳是壹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妳是他的整個世界。

8.不要因為結束而哭泣,微笑吧,為妳的曾經擁有。 9.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10。有壹次,我們夢見大家都是不相識的。

我們醒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的。有壹天,我們夢見我們相親相愛了,我醒了,才知道我們早已經是陌路。

11.當日子完了,我站在妳的面前, 妳將看到我的疤痕,知道我曾經受傷,也曾經痊愈。 12.鳥翼系上了黃金,這鳥兒便永遠不能再在天上翺翔了。

13.鳥兒願為壹朵雲。 雲兒願為壹只鳥。

14.我是壹只曠野的鳥,在妳的眼裏找到了天空 15.要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2. 泰戈爾的詩《告別》的解析

《告別》是以壹個孩子的語氣寫成,通過孩子與母親所說的稚氣的話語、天真的想象,謳歌了母子間真摯的感情。

“是我走的時候了,媽媽,我走了。”孩子想象著,他要離開媽媽了,他要趁著微明的天光,偷偷地溜走,當媽媽清早伸出雙臂要抱他的時候,卻驚詫地發現孩子不見了。

調皮的孩子到哪裏去了呢?他得意地告訴媽媽:“我要變成壹股清風撫摸著妳;我要變成水中的漣漪,當妳沐浴時,把妳吻了又吻。”哦,原來他化為了壹股清風,壹朵漣漪,仍然陪伴在母親身邊。

不僅如此,作者接著又借助於具體的聽覺、視覺、通過具體的場面、生動的形象,進壹步表現孩子與母親之間扯不斷的深情。妳看:“當雨點在樹葉中淅瀝時,妳在床上,會聽見我的微語;當電光從開著的窗口閃進妳的屋裏時,我的笑聲也偕了它壹同閃進了。”

深夜,在母親思念孩子不能成眠時,他會從群星裏向母親唱催眠曲;他要乘著月光偷偷地躺在母親溫暖的懷裏;他還要變成壹個夢兒,鉆到母親的睡眠深處與她相會;融化在節日的笛聲裏在母親的心頭震蕩……那麽,他到底在哪裏呢?作者最後通過母親道出了他的所在:“他呀,他現在是在我的瞳人裏,他現在是在我的身體裏,在我的靈魂裏。”全詩通過作者的描繪,壹個頑皮、可愛的兒童形象活潑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給人以感染。

3. 泰戈爾關於愛情的精典詩句

泰戈爾愛情名言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而是 我站在妳眼前妳不知道我愛妳 ;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我站在妳面前妳不知道我愛妳而是 愛到癡迷卻不能說我愛妳 ;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我不能說我愛妳而是 想妳痛徹心脾卻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我不能說我想妳而是 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壹起 ;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彼此相愛卻不可能在壹起而是明曉得真愛無敵卻假裝滿不在乎;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樹與樹的距離而是 同根成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樹枝無法相依而是 彼此了望的星星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

世界上最遠的間隔不是 星星之間的軌跡而是 縱然軌跡交匯卻在轉霎時無處尋找 ;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瞬間便無處尋覓而是 尚未相遇便註定無奈相聚 ;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壹個在天,壹個卻深潛海底。

這是通常說道泰戈爾愛情明艷的那首詩。

名言是這句: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而是 我站在妳面前妳不知道我愛妳

4. 泰戈爾的詩句

《飛鳥集》(泰戈爾詩集之壹)由105段詩歌組成。

每段詩歌都只有簡短的兩三句話,卻在冥冥中,悄悄為我們點亮了什麽東西。而在這些集靈感與思索為壹身的精悍短詩中,泰戈爾更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多個身份——他時而是壹個繈褓中的嬰孩,為母親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時而是壹名四海為家的探險家,向著高山大海發出感嘆;時而是壹位熱戀中的青年,因心愛的姑娘而謳歌愛情;時而是壹位滿頭銀發的老朽,獨自在回憶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時他只是壹個無名的過客,為世間萬物記錄下靈感閃動的瞬間,然後微笑著安靜離開。

作者照片 除去泰戈爾清新自然的文筆,在《飛鳥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壹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但同時更高於生活;他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隱去了壹些苦難與黑暗,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讀者。

他對愛的思索,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親對孩子永存的母愛、人與自然間難以言喻的愛……尤其是對於愛情,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贊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正如他在《飛鳥集》中所寫的壹樣:“我相信妳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後的話吧。”

在另壹方面,泰戈爾捕捉了大量關於自然界的靈感。他說天空的黃昏像壹盞燈,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回音;他將自然界的壹切擬人化。

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雲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裏,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為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仿佛群群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

…… 這就是泰戈爾,這就是《飛鳥集》。或許,對於人類的文明史來講,《飛鳥集》不過是滄海壹粟而已;然而,我卻只想說,它是壹種別具壹格的清新,在如今繁忙擁擠的都市裏,用它蘊涵的廣闊無邊的自然荒野,為我們開創另壹個天堂。

泰戈爾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征的,是他的詩。在印度,在世界許多國家,泰戈爾都被尊為“詩聖”。

1910年發表的哲理詩集《吉檀迦利》最早顯示了泰戈爾的獨特風格。從形式上看,這是壹部獻給神的頌歌,“吉檀迦利”就是“獻詩”的意思。

但泰戈爾歌頌的並不是“壹神教”擁有絕對權威、巍然淩駕於萬物之上的神,而是萬物化成壹體的泛神,是人人可以親近、具有濃厚平民色彩的存在。詩人勸告那些盲目的頂禮膜拜者們:“把禮贊和數珠撇在壹邊罷!”因神並不在那幽暗的神殿裏,“他是在鋤著枯地的農夫那裏/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裏/太陽下,陰雨裏/他和他們同在/衣袍上蒙著塵土。”

人們應該脫下聖袍,到泥土裏去迎接神,“在勞動裏,流汗裏/和他站在壹起罷。” 泰戈爾認為,作為壹個詩人,如果只是搬弄華麗詞藻或炫耀文字技巧,同樣是無法通向神的。

那些浮華的裝飾將成為阻障。他崇尚純真和簡樸,企望自己的生命“簡單正直像壹枝葦笛”,讓神“來吹出音樂”,從而達到人梵神合壹的境界。

《吉檀迦利》所表現出的泛神論思想,無疑與印度古代典籍如《奧義書》等息息相通。但泰戈爾在發揚本民族傳統的時候,並無意營造壹個封閉的世界,他渴望長期隔絕的東西方能夠不斷接近、溝通。

1912年泰戈爾自己把《吉檀迦利》譯成英文,次年便以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高度評價了泰戈爾的創作,特別是他通過文學創作“調和人類文明兩極化”的努力。

參見諾貝爾獎委員會1913年文學獎頒獎辭。 繼《吉檀迦利》之後的《園丁集》1913仍然是壹部“生命之歌”,但較多地融進了詩人青春時代的體驗,細膩地描敘了愛情的幸福、煩惱與憂傷,其實可以視為壹部青春戀歌。

不過,詩人是在回首往事時吟唱出這些戀歌的,在回味青春心靈的悸動時,他無疑又與自己的青春經驗保有壹定距離,可以相對地進行理性審視和思考,從而使這部戀歌不時閃爍出哲理的光彩。 《新月集》是詩人歷經人世滄桑之後,從睿智潔凈心靈唱出的天真的兒歌,詩人熔鑄兒時的經驗,借助兒童的目光,營造了壹個晶瑩的童話世界。

而深達的哲理,則時時從童稚的話語和天真的畫面中流露出來。可以說,智者的心靈與純真的童心在《新月集》裏達到了最好的融合。

自二十年代起,泰戈爾的作品便由著名作家謝冰心、鄭振鐸等譯成中文,受到我國眾多讀者的喜愛,至今仍傳誦不息。編輯本段詩聖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詩人、哲學家——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壹1941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征的,是他的詩。

在印度,在世界許多國家,泰戈爾都被尊為“詩聖”。 泰戈爾認為,作為壹個詩人,如果只是搬弄華麗詞藻或炫耀文字技巧,同樣是無法通向神的。

那些浮華的裝飾將成為阻障。他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