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秋風初起,偶有葉落,詩人便已深感飄零,看未黃之葉在空中隨風翻飛而不肯下落,似是不信年華已逝,不願離開枝頭。這秋風中飄零著的,是離枝的秋葉,還是詩人自己?那飄蕩的是葉子麽,還是在秋風中思念故鄉的遊子?
2.聞落葉(唐 齊己)
楚樹雪晴後,蕭蕭落晚風。
因思故國夜,臨水幾株空。
煮茗燒乾脆,行苔踏爛紅。
來年未離此,還見碧叢叢。
作者是唐晚期人,歷經唐和五代中的三個朝代,是位著名的詩僧。雪後天晴,蕭蕭晚風中樹枝空空搖曳,詩人望著白茫茫的天地,定是想到了故國唐朝。想那落葉縱是爛在泥土中,也還能歸根而不離故土,可他經歷朝代更叠,是不可能再找回故國的了,心中定是無限感慨。對於生活來說,已經失落的,將永遠失去。
3.落葉(唐 王建)
陳綠向參差,初紅已重疊。
中庭初掃地,繞樹三兩葉。
綠葉漸漸變色,葉子才有些紅色,秋天的腳步悄悄逼近,不易被人們察覺,幾片葉子依依不舍的繞樹飄飄而落,似是宣告著季節的變幻。改變總是在不經意間,這被詩人捕捉的壹瞬,和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被定格在了永恒。時間總是悄悄溜走的,人生也是在漫漫變化的,就如眼角的皺紋,不是壹夜才出現的。
4.壹葉落(唐 薛能)
輕葉獨悠悠,天高片影流。
隨風來此地,何樹落先秋。
變色黃應近,辭林綠尚稠。
無雙浮水面,孤絕落關頭。
乍減誠難覺,將雕勢未休。
客心空自比,誰肯問新愁。
同是寫落葉之詩,這位詩人只看到壹葉落,所發出的感慨顯然比上壹位詩人要深厚而沈重,也比第壹位詩人更幽怨惆悵。落葉飄零,或隨風或逐水都是自然現象,而詩人卻由此傷感生愁,原來是壹顆飄泊之心,壹界漂泊之身,遊子之思,不見葉落亦伶仃,更何況秋士易感呢。
5.登高(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七律向來都是好評,好處不用我說,大家都能感受到。體會詩意或是欣賞詩詞,不需要逐句解釋,只要想象所描繪的景物或場景,然後置身其中,就能體會其中妙處。無邊落木和不盡長江,會在不同人的心中激起不同的無盡秋思和人生感慨,正是所謂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語盡而意不盡”。
6.落葉(宋 宋伯仁)
卷地西風促雨來,掃除黃葉滿蒼苔。
垂楊蚤有青青眼,只礙梅花未敢開。
詩人善畫梅花,對梅花喜愛可見甚也。這首詩裏巧妙的西風和梅花未開來告訴人們關於季節的信息,作者身處秋風之中,而心思春暖之時,表達著對春天的渴望。這首詩雖寫落葉,卻無悲哀愁苦,而是活潑細膩,滿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