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於鹿鳴的詩句

有關於鹿鳴的詩句

1.關於櫻花和鹿鳴的詩句

1 李商隱 唐

無題(其四)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墻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

2「折枝花贈行」元稹 唐

櫻桃花下送君時,壹寸春心逐折枝。

別後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3雜曲歌辭·久別離 李白 唐

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

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

至此腸斷彼心絕,雲鬟綠鬢罷攬結,

愁如回飆亂白雪。

去年寄書報陽臺,今年寄書重相催。

胡為東風為我吹行雲,使西來;

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

4謝新恩 李煜 晚唐五代

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熏籠。

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

雙鬟不整雲憔悴,淚沾紅抹胸。

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

5 櫻花落 蘇曼殊 近代

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

昨來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

忍見胡沙埋艷骨,休將清淚滴深杯。

多情漫向他年憶,壹寸春心早巳灰

6 七絕·本事詩 蘇曼殊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7攤破浣溪沙·櫻花贊

冬宿寒天魄未眠,壹朝春雨洗塵煙。

風暖熏開花萬朵,醉人寰。

似錦嫣紅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癲。

夢臥花叢何所處,富士山!

8酬韓侍郎張博士雨後遊曲江見寄 白居易 唐

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行便當遊。

何必更隨鞍馬隊,沖泥蹋雨曲江頭。

9和裴仆射看櫻桃花 張籍 唐

昨日南園新雨後,櫻桃花發舊枝柯。

天明不待人同看,繞樹重重履跡多。

10雨中寄元宗簡 張籍

東風漸暖滿城春,獨占幽居養病身。

莫說櫻桃花已發,今年不作看花人。

2.詩經.小雅.鹿鳴

鹿 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 以燕樂嘉賓之心。

註釋:

大宴群臣賓客的詩篇。

呦呦(音優):鹿鳴聲。蘋:皤蒿,俗名艾蒿。壹說萍。

簧:樂器中用以發聲的片狀振動體。承筐是將:古代用筐盛幣帛送賓客。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視:示也。民:奴隸。壹說自由民。恌(音挑):佻,偷。燕:壹說通宴。式:發語詞。敖:遊逛。

芩(音琴):蒿類植物。

湛(音耽):過度逸樂。燕:安也。

壹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蘋草。我有壹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壹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壹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壹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示人榜樣不輕浮,君子賢人紛紛來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嬉娛任逍遙。壹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壹批好賓客,彈瑟彈琴奏樂調。彈瑟彈琴奏樂調,快活盡興同歡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心中樂陶陶。

3.鹿鳴 詩經賞析

原文 呦呦鹿鳴1,食野之蘋2。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3,承筐是將4。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呦呦鹿鳴,食野之蒿6。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7。視民不恌8,君子是則是效9。

我有旨酒10,嘉賓式燕以敖11。呦呦鹿鳴,食野之芩12。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13。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譯文 壹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蘋草。

我有壹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壹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

人們待我愛貓撲.愛生活}忍樂遵照。壹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壹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示人榜樣不輕浮,君子賢人紛紛來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嬉娛任逍遙。壹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壹批好賓客,彈瑟彈琴奏樂調。彈瑟彈琴奏樂調,快活盡興同歡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心中樂陶陶。 註釋 ·1.呦(yōu)呦:鹿的叫聲。

朱熹《詩集傳》:"呦呦,聲之和也。"·2.蘋:藾蒿。

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藾蒿,葉青色,莖似箸而輕脆,始生香,可生食。"·3.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幾根有簧片的竹管、壹根吹氣管裝在鬥子上做成的。·4.承筐:指奉上禮品。

毛傳:"筐,篚屬,所以行幣帛也。"將:送,獻。

·5.周行(hánɡ):大道,引申為大道理。·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7.德音:美好的品德聲譽。孔:很。

·8.視:同"示"。恌:同"佻"。

·9.則:法則,楷模,此作動詞。·10.旨:甘美。

·11.式:語助詞Q?同"宴"。敖:同"遨",嬉遊。

·12.芩(qín):草名,蒿類植物。·13.湛:深厚,毛傳:"湛,樂之久。

" 賞析 《鹿鳴》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歌。朱熹《詩集傳》雲:“此燕(宴)饗賓客之詩也。”

又雲“豈本為燕(宴)群臣嘉賓而作,其後乃推而用之鄉人也與?”也就是說此詩原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後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朱熹這壹推測該是符合事實的,直到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還引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願望,說明千余年後此詩還有壹定的影響。

詩***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在空曠的原野上,壹群糜鹿悠閑地吃著野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

詩以此起興,便營造了壹個熱烈而又和諧的氛圍,如果是君臣之間的宴會,那種本已存在的拘謹和緊張的關系,馬上就會寬松下來。故《詩集傳》雲:“蓋君臣之分,以嚴為主;朝廷之禮,以敬為主。

然壹於嚴敬,則情或不通,而無以盡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飲食聚會,而制為燕饗之禮,以通上下之情;而其樂歌,又以鹿鳴起興。”也就是說君臣之間限於壹定的禮數,等級森嚴,形成思想上的隔閡。

通過宴會,可以溝通感情,使君王能夠聽到群臣的心裏話。而以鹿鳴起興,則壹開始便奠定了和諧愉悅的基調,給與會嘉賓以強烈的感染。

此詩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它把讀者從“呦呦鹿鳴”的意境帶進“鼓瑟吹笙”的音樂伴奏聲中。《詩集傳》雲:“瑟笙,燕禮所用之樂也。”

按照當時的禮儀,整個宴會上必須奏樂。《禮記·鄉飲酒義》雲:“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

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

……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據陳澔註,樂工升堂,“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每壹篇而壹終。

三篇終,則主人酌以獻工焉。”由此可知,整個宴會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詩,而歌唱《鹿鳴》時又以笙樂相配,故詩雲“鼓瑟吹笙”。

樂譜雖早已失傳,但從詩的語言看,此詩三章全是歡快的節奏,和悅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詩開頭有“人生苦短”之嘆,後段有“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悲,唯有中間所引“鹿鳴”四句顯得歡樂舒暢,可見《詩經》的作者對人生的領悟還沒有曹操那麽深刻。也許因為這是壹首宴饗之樂,不容許雜以壹點哀音吧。

詩之首章寫熱烈歡快的音樂聲中有人“承筐是將”,獻上竹筐所盛的禮物。獻禮的人,在鄉間宴會上是主人自己,說見上文所引《禮記》;在朝廷宴會上則為宰夫,《禮記·燕義》雲:“設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

足可為證。酒宴上獻禮饋贈的古風,即使到了今天,在大賓館的宴會上仍可見到。

然後主人又向嘉賓致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諸位光臨,示我以大道”壹類的客氣話。

主人若是君王的話,那這兩句的意思則是表示願意聽取群臣的忠告。詩之二章,則由主人(主要是君王)進壹步表示祝辭,其大意則如《詩集傳》所雲:“言嘉賓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當則效。”

為什麽祝酒之際要說出這樣的話?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壹個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矯正偷薄的民風。如此看來,這樣的宴會不徒為樂而已,它也帶有壹定的政治色彩。

三章大部與首章重復,唯最後幾句將歡樂氣氛推向高潮。末句“燕樂嘉賓之心”,則是卒章見誌,將詩之主題深化。

也就是說這次宴會,“非止養其體、娛其外而已”,它不是壹般的吃吃喝喝,滿足口腹的需要,而是為了“安樂其心”,使得參與宴會的群臣心悅誠服,自覺地為君王的統治服務。 通過《鹿鳴》這首詩的簡單分析,我。

4.跪求詩經《鹿鳴》 文化內涵

《鹿鳴》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歌。朱熹《詩集傳》雲:“此燕(宴)饗賓客之詩也。”又雲“豈本為燕(宴)群臣嘉賓而作,其後乃推而用之鄉人也與?”也就是說此詩原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後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朱熹這壹推測該是符合事實的,直到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還引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願望,說明千余年後此詩還有壹定的影響。

詩***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在空曠的原野上,壹群糜鹿悠閑地吃著野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詩以此起興,便營造了壹個熱烈而又和諧的氛圍,如果是君臣之間的宴會,那種本已存在的拘謹和緊張的關系,馬上就會寬松下來。故《詩集傳》雲:“蓋君臣之分,以嚴為主;朝廷之禮,以敬為主。然壹於嚴敬,則情或不通,而無以盡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飲食聚會,而制為燕饗之禮,以通上下之情;而其樂歌,又以鹿鳴起興。”也就是說君臣之間限於壹定的禮數,等級森嚴,形成思想上的隔閡。通過宴會,可以溝通感情,使君王能夠聽到群臣的心裏話。而以鹿鳴起興,則壹開始便奠定了和諧愉悅的基調,給與會嘉賓以強烈的感染。

此詩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它把讀者從“呦呦鹿鳴”的意境帶進“鼓瑟吹笙”的音樂伴奏聲中。《詩集傳》雲:“瑟笙,燕禮所用之樂也。”按照當時的禮儀,整個宴會上必須奏樂。《禮記·鄉飲酒義》雲:“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據陳澔註,樂工升堂,“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每壹篇而壹終。三篇終,則主人酌以獻工焉。”由此可知,整個宴會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詩,而歌唱《鹿鳴》時又以笙樂相配,故詩雲“鼓瑟吹笙”。樂譜雖早已失傳,但從詩的語言看,此詩三章全是歡快的節奏,和悅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詩開頭有“人生苦短”之嘆,後段有“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悲,唯有中間所引“鹿鳴”四句顯得歡樂舒暢,可見《詩經》的作者對人生的領悟還沒有曹操那麽深刻。也許因為這是壹首宴饗之樂,不容許雜以壹點哀音吧。

詩之首章寫熱烈歡快的音樂聲中有人“承筐是將”,獻上竹筐所盛的禮物。獻禮的人,在鄉間宴會上是主人自己,說見上文所引《禮記》;在朝廷宴會上則為宰夫,《禮記·燕義》雲:“設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足可為證。酒宴上獻禮饋贈的古風,即使到了今天,在大賓館的宴會上仍可見到。然後主人又向嘉賓致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諸位光臨,示我以大道”壹類的客氣話。主人若是君王的話,那這兩句的意思則是表示願意聽取群臣的忠告。詩之二章,則由主人(主要是君王)進壹步表示祝辭,其大意則如《詩集傳》所雲:“言嘉賓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當則效。”為什麽祝酒之際要說出這樣的話?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壹個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矯正偷薄的民風。如此看來,這樣的宴會不徒為樂而已,它也帶有壹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與首章重復,唯最後幾句將歡樂氣氛推向高潮。末句“燕樂嘉賓之心”,則是卒章見誌,將詩之主題深化。也就是說這次宴會,“非止養其體、娛其外而已”,它不是壹般的吃吃喝喝,滿足口腹的需要,而是為了“安樂其心”,使得參與宴會的群臣心悅誠服,自覺地為君王的統治服務。

通過《鹿鳴》這首詩的簡單分析,我們對周代宴饗之禮——包括賓主關系、宴樂概況,可以有壹個大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