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白居易吧
庭松
堂下何所有?十松當我階。
亂立無行次,高下亦不齊。
高者三丈長,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臺。
朝昏有風月,燥濕無塵泥。
疏韻秋槭槭,涼陰夏淒淒。
春深微雨夕,滿葉珠蓑蓑。
歲暮大雪天,壓枝玉皚皚。
四時各有趣,萬木非其儕。
去年買此宅,多為人所咳。
壹家二十口,移轉就松來。
移來有何得,但得煩襟開。
即此是益友,豈必交賢才?
顧我猶俗士,冠帶走塵埃。
未稱為松主,時時壹愧懷。
2.關於松的詩句古詩詞壹、青松
作者陳毅 朝代現代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譯文
厚厚的壹層雪壓在松枝上,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這青松又多麽純潔多麽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後才能看到。
二、贈從弟(其二)
作者劉楨 朝代魏晉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壹何盛,松枝壹何勁!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譯文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淒淒,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三、書院二小松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
壹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
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譯文
壹雙幽暗的松樹在塵世出現,數粒稚嫩而翠綠的小松初生的枝葉掛在二尺高的松樹上,從此靜靜的書窗外可以聽這細微的松聲,如琴聲壹般常伴著讀書人。
四、尋隱者不遇
作者賈島 朝代唐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童子他的師傅到哪裏去了?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還指著高山說,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雲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五、尋雍尊師隱居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譯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遙世外不用記年。撥開濃雲尋找古老的山間古道,奇樹聽那塗塗的流泉。溫暖的花叢中臥著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鶴在眠。與雍辱師交談起來壹直到江水已籠罩在暮色裏,我只好獨自走下煙雲彌漫的寒山。
3.有關松的詩句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裏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4.描寫松的詩句 古詩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松
唐成彥雄
大夫名價古今聞,盤屈孤貞更出群.
將謂嶺頭閑得了,夕陽猶掛數枝雲.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松
唐韓溉
倚空高檻冷無塵,往事閑徵夢欲分.
翠色本宜霜後見,寒聲偏向月中聞.
啼猿想帶蒼山雨,歸鶴應和紫府雲.
莫向東園競桃李,春光還是不容君.
古松感興
唐皇甫松
皇天後土力,使我向此生.
貴賤不我均,若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
家集四百卷,獨立天地經.
寄言青松姿,豈羨朱槿榮.
昭昭大化光,***此遺芳馨.
南軒松
唐李白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
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千尺.
扶風歌》(漢樂府)劉琨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離離.
上枝拂青雲.中心十數圍.
洛陽發中梁.松樹竊自悲.
斧鋸截是松.松樹東西摧.
特作四輪車.載至洛陽宮.
觀者莫不嘆.問是何山材.
誰能刻鏤此.公輸與魯班.
被之用丹漆.熏用蘇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為宮殿梁.
5.關於松的古詩澗底松白居易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喻蒼蒼造物意,但與之材不與地。金張世祿原憲賢,牛衣寒賤貂蟬貴。
貂蟬與牛衣,高下雖有殊;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君不見沈沈海底生珊瑚,歷歷天上種白榆!白居易的《 澗底松 》作於元和四年(809)。
元和三年詩人由翰林學士轉任左拾遺,位雖不高,職在諫言。他也的確做到了“有闕必規,有違必諫,朝廷得失無不察 ,天下利病無不言”(《初授拾遺獻書》)。
不僅與憲宗當面論執強鯁,還創作了大量諷諭詩,道民疾苦 ,補察時政 。正如他自己所說:“身是諫官,月請諫紙,啟奏之外,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
《澗底松》就是這壹時期所作的諷諭詩中五十首新樂府中的壹篇。《澗底松》壹詩的命名及寓意,顯然由西晉左思《詠史》之二“郁郁澗底松”而來。
他對左思此詩感觸頗深,幾次為“澗底松”鳴不平。此前曾作《續古詩十首》(其四)敷衍鋪陳詩意雲:雨露長纖草,山苗高入雲;風雪折勁木,澗松摧為薪。
風摧此何意?雨長彼何因?百丈澗底死,寸莖山上春。可憐苦節士,感此涕盈巾。
“百丈澗底死,寸莖山上春 ”,何等沈痛!與左思詩相比,雖含蓄不及左而憤慨切直實有過之。然而白居易仍覺不盡意,又直以《澗底松》為題,寫了這首政治諷刺詩。
詩***十六句。前六句詠澗底松,後十句緊扣澗底松抒寫感慨。
“有松百尺大十圍 ,生在澗底寒且卑”。首句點明所詠之物及其特征 。
“百尺 ”,虛寫 、極言其高;“ 十圍”,以誇張渲染其粗,說明松材之良可用。次句寫松的生長環境:“寒且卑”。
氣候寒而地勢低。兩句雖十四字 ,卻起得簡潔明快 ,緊緊扣住了“澗底松”三字。
“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 。”寫因澗深山險人跡罕至,澗底松老死也不遇良工為之量材而用。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兩不知。”帝王的高堂缺少棟梁之材 ,這裏需要那裏期待卻互不相知。
首句已經點明良木,這裏用“彼有”壹詞,自然意脈貫通。以上為第壹層,詠嘆澗底松的不遇。
“誰喻蒼蒼造物意 ,但與之材不與地”。有誰能理解蒼天造物的用意,生此良材卻生非其他。
這兩句承前寫來 ,無論從詩意還是結構來看 ,都是由“緣物”到“寄慨”的既承且轉的過渡。“ 金張世祿原憲賢 ,牛衣寒賤貂蟬貴 ”。
“ 金張”,指漢宣帝時的高官金日磾和張安世 。二人奢華無度 ,後用來代指貴族 。
“原憲”,字子思,孔子門徒,為人賢能(見《史記·仲尼弟子傳 》)。“牛衣”,指牛禦寒的東西 ,以麻或草編成 。
《漢書·王章傳》載 :王章患病,貧困沒有被蓋,臥於牛衣之中。“貂蟬 ”,古代王公顯官冠上之飾物,始自漢代武官。
兩句的意思是:金張因世祿而貴,繩樞甕牖的原憲卻是大賢者;寒賤的牛衣怎能與華貴的貂蟬相比。這兩句從左思詩“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二句中渾化典實,又自鑄新詞,更覺生動形象,對比鮮明而強烈。
“貂蟬與牛衣,高下雖有殊;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這幾句承前生發,最為警策。
尤其是後兩句,以對句出之,其中“未必”壹詞,出語活脫,闡明事理未加絕對化,頗具壹種深刻的哲理和樸素的辯證觀點,是對儒家壹貫鼓吹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大膽否定 。詩人當時身為朝廷命官 ,竟然發此宏論,實在難能可貴。
結句 :“君不見沈沈海底生珊瑚,歷歷天上種白榆 ”。“珊瑚”,熱帶海生物,骨骼相連 ,形如樹枝,故又名珊瑚樹。
“歷歷”句:古樂府有“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的詩句。“歷歷”,形象分明可數。
古樂府中的“白榆”原指星星,這裏借星指榆樹。平凡的榆樹又豈能與珍貴的珊瑚樹相比。
但是榆樹卻高植上天,珊瑚卻沈生海底。足見高者不壹定賢,下者不壹定愚。
結尾兩句以比喻兼對比的修辭方式,對“高者未必賢”二句作進壹步的形象補敘。有了這兩句,詩意更加雋永,耐人回味。
以上為第二層,詩意又宕開壹步,從澗底松不幸遭際的特指進而轉入對某種現象的泛指,使題旨更加顯豁和深化。白居易的這首《澗底松》意蘊豐富。
詩人原附有題註雲:“念寒亻雋也”。“亻雋”,通俊 。
寒俊,指的是出身寒微而才能傑出的人。可見,本詩是詩人為寒俊鳴不平之作。
唐時雖以科舉取士,較之西晉時的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 ”的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有所改進 ,但真正有卓越才識的讀書人 ,若無達官顯宦薦引,也往往被委棄不用,默默無聞。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相當普遍 。
於是詩人“ 緣事而發”,“比擬恰合”(《唐宋詩醇》評語)地抓住了澗底松既寒且卑和“ 老死不逢工度之 ”,諷喻和針砭這種不平的現象,具有壹定的現實意義的。後來,白居易又在和元稹《松樹》詩中表明了他的意願。
他希望澗底松都能成為“亭亭山上松,壹壹生朝陽 。森聳上參天,柯條百尺長”;同時他為才士呼籲“ 尚可以斧斤,伐之為棟梁”;更替忠貞的“松樹 ”道出了平生之誌:“殺身獲其所,為君構明堂。”
壹片憐才惜才之意,憂國憂民之心,畢見於紙上。從詩題來看,本詩雖是詠物,但與壹般詠物詩的寫法又有所不同。
壹般詠物詩往往在狀物之形的基礎上攝物之神,。
6.描寫松樹的詩句雪壓青松
作者:陳毅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解釋:大雪越是壓著青松,青松越是直挺。要想知道青松高潔的品格,就等到雪化的時候吧。以青松表明了自己不畏艱險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
有關松樹的詩句,與松樹有關的詩句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唐·李白《古風》
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千尺
唐·李白《南軒松》
青松寒不落,碧海闊愈澄
唐·杜甫《寄峽州劉伯華使君四十韻》
君不見拂雲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
松柯:松樹枝。
唐·岑參《感遇》
蘭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李群玉《贈元紱》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時遷者,松柏也
宋·蘇軾《送杭州進士詩敘》
白首歸來種萬松,待看千尺舞霜風
宋·蘇軾《寄題刁景純藏春塢》
寒暑不能移,歲月不能敗者,惟松柏為然
宋·蘇轍《服茯苓賦敘》
松柏何須羨桃李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唐·杜甫《古柏行》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唐·杜甫《古柏行》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
唐·杜甫《古柏行》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宋·王安石《孤桐》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宋·張耒《夜坐》
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淩雲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