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790-816),字長吉,昌谷(今河南宜陽)人,以樂府詩著稱。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具有極度浪漫主義風格。詩中反映出對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強烈不滿,對勞苦人民的疾苦亦寄予關切。但也有壹些作品流露出人生無常的陰郁情緒。 其詩作中《李憑箜篌引》、《秋來》、《馬詩二十三首》、《昌谷北園新筍四首》、《蜀國弦》、《將進酒》、《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皆著名,尤以《金銅仙人辭漢歌》為最,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為千古麗言,感人肺腑。他為人文思敏捷(這從他馬詩居然能作二十三首足見壹斑),詩作在語言上十分講究,修辭手法極其多樣,很有研究價值(例如當代著名學者錢鐘書的《談藝錄》就辟有八章是專論昌谷詩的,可為佐證)。李長吉和杜牧壹起並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杜甫。他以二十七歲英年離世,常與王勃等為後人引作“天妒英才”之力例,然已成績斐然,假能天賜凡壽,使有圓熟之機會,則我華夏當又添壹李白矣,此誠可喟也!長吉詩結有《昌谷集》。
李賀(公元790-816年)是中唐著名的詩人,又是從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的壹個代表者。
李賀雖然只活了27歲,但存詩達200多首,詩中充分顯露他的天才。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懷才不遇的苦悶,風格幽冷淒婉。他喜歡用「死」、「血」、「鬼」、「泣」這類字眼,驅遣千奇百怪的形象,表現驚人的想像力,如《馬詩》23首,通過馬表現賢才的雄心壯誌及其不遇的憤慨。有些詩則是描寫幻想中的神仙世界,表現他的苦悶和追求。如《夢天》寫夢遊月宮,俯視人間的情景,表現了不滿現實而又無力改變它,轉而厭棄現實,逃避現實的心情。描寫人民疾苦是另壹類題材,如《老夫采玉歌》寫采玉老人的艱苦勞動,是壹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有些詩篇則是揭露統治者殘暴荒淫的詩篇,如《猛虎行》影射藩鎮割據,《苦晝短》諷刺皇帝迷信求仙。李賀還寫了壹些戀情、閨思、宮怨之作,這類詩則以形象鮮明、意境美麗、格調清新、感情真摯為特點,如《江樓曲》寫少婦等待夫婿歸來,很有生活氣息。
李賀的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白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形成獨特的冷艷風格。李賀詩歌的意象帶有很大的虛幻和想像的成分。構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間跳躍很大,常常超越時間和空間。語言極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為了求奇,便在事物色彩和情態上著力。
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具有極度浪漫主義風格。故尊稱為“詩鬼”。
詩囚——孟郊、賈島
孟郊的詩在思想內容、藝術風格上都有獨特的造詣,有著感人的生活氣息。有些詩以樸素的語句表達了深切的情思,如著名的《遊子吟》就是描寫壹種真誠而執著的情感,在人民中間廣為傳誦。
賈島壹生不喜與常人往來,《唐才子傳》稱他“所交悉塵外之士”。他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著名的“推敲”故事就出在他身上。他曾在“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這兩句並非絕好的句子旁註有壹小詩:“二句三年得,壹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冊秋。”可見他在錘煉詞句上下的工夫之深。
孟郊的創作態度嚴肅認真,但由於求險追奇,不免常有敗筆。常因為醉心於詞句的琢磨,而忽視了全詩完整藝術境界的創造。他的詩雖不乏佳句,但佳篇甚少。正因為孟郊、賈島都以苦吟著名,又“喜為窮苦之詞”,所以後人把他們二人並稱,歷來有“郊寒島瘦”之說。金人元好問稱“郊島兩詩囚“,此言雖未免過於苛刻,倒也頗能道出二人寫詩的態度和風格。
還有的:人所***知,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被人們稱為“詩仙”,杜甫被人們稱為“詩聖”;而唐代還有詩人被稱為詩佛、詩魔、詩豪、詩囚,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現介紹如下:
詩佛——王維
王維,字摩詰,名和字均取自於《維摩詰經》中的維摩詰居士,維摩詰是佛門弟子。王維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兼通音樂,書法也有很深的造詣。蘇軾評論他的詩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 21 歲中進士,得到張九齡提拔,官至監察禦史。張九齡罷相,他便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王維以詩才聞名於唐開元天寶年間,當時有“天下文宗”之稱。他寫了壹些富有積極意義的詩,許多詩的藝術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園詩更是令人大開眼界,與孟浩然等被人們稱為“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早年即信奉佛教,隨著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趨於消極,晚年更是奉佛長齋,衣不文采,居藍田別墅,與道友裴迪往來,“彈琴賦詩,傲嘯終日”,正如他自己寫的:“壹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後期的不少詩作對現實幾乎無任何積極反映,佛老消極思想濃厚,有的甚至充滿了佛空無寂滅的唯心哲理,後世也就有人把他稱為“詩佛”。
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中唐時期壹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富有情味,雅俗***賞,連普通老太太也能聽懂,流傳很廣。有書記載,白居易初到長安,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見在朝作官的名詩人顧況。顧況看到白居易的姓名,熟視半天才半開玩笑地說:“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但當他讀到“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句子時,連連贊嘆說:“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白居易遂名聲大振。
白居易的詩流傳下來的有三千首之多,由於他酷愛吟詩,“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加之他又有“惟有詩魔降不得,每逢風月壹閑吟”的詩句,後人就以“詩魔”稱白居易。
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河南洛陽人。 21 歲中進士,官至監察禦史。後來,他參加了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的革新活動,失敗後被貶往邊遠地區,劉禹錫是個非常有骨氣的人,在被貶十年後應召回京時,因不滿長安新貴們的所作所為,寫了壹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諷刺當朝新貴。詩雲:“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當權者知道後極為不滿,他因此再度被貶。可時隔十四年後他再次奉召入京時,又在《再遊玄都觀絕句》壹詩中寫下了“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晚年,劉禹錫變得性格乖戾,很少和人往來,以專門從事創作來消閑度日,自得其樂。他常和白居易往來,酬和頗多。劉“善詩精絕”,白居易贊揚他的詩說:“劉君詩在處,有神物護持。”推劉禹錫為“詩豪”,意即詩人中的豪傑、出眾者的意思,後人也就據此而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