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唐衰敗的詩句

描寫唐衰敗的詩句

憶昔二首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壹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其中所描述的人民安樂、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戛然而止,“漁陽鼙鼓動地來”,致使“九重城闕煙塵生”——“安史之亂”爆發了,偉大的唐朝自顛峰急劇向下滑落,中國歷史上最光輝燦爛的壹幕歷史大戲,至此燈光壹下子黯淡了。但是,江山代有英傑出。在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時代,又會有新的英雄因時依勢而出,五彩眩然,英姿勃發,令人目不暇接。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

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

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

豈逐春風壹壹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

水多菇米岸莓苔。

《早雁》是壹首借物寓意之作。杜牧生活的晚唐社會,正是唐帝國的多事之秋。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居住在塞北的回紇奴隸主貴族軍事集團,乘唐王朝腐敗之機,向南騷擾,大肆屠殺掠奪,使得邊地人民四處流散,無家可歸。詩人看到南遷的征雁,觸景興懷,表達他對苦難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懷。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馬嵬坡

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 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日聖明天子事, 景陽宮井又何人。

曲 江

李商隱

望斷平時翠輦過, 空聞子夜鬼悲歌。

金輿不返傾城色, 玉殿猶分下苑波。

死憶華亭聞唳鶴, 老憂王室泣銅駝。

天荒地變心雖折, 若比傷春意未多。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壹片傷心畫不成。

結尾兩句,感慨深沈。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正在走向總崩潰的末日,他為此感到苦惱,而又無能為力。他把這種潛在的危機歸結為“壹片傷心”;而這“壹片傷心”,在壹般畫家筆下是無法表達出來的。

另外還有壹些妳可以參考的:

皮日休的《橡媼嘆》、杜荀鶴的《山中寡婦》、聶夷中的《詠田家》、陸龜蒙的《村夜》二篇等,都揭露了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以及戰亂所造成的巨大災難,語言通俗易懂,有較高的思想性。

韋莊的《古離別》、《臺城》在藝術上較有成就,卻流露出濃厚的淒惋感傷的末世情調。

杜甫的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都是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