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與友人(題中稱“淮上”)分手時所作。與通常的告別不同,這是壹次告別:朋友們渡過江南到瀟湘(今湖南),他們北上長安。
二。作者簡介
鄭谷(約848-909),字壽宇,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在光啟做了三年秀才。他曾是壹名右拾荒者,在世界上被稱為鄭都官。因詩《鷓鴣》又被稱為鷓鴣箏。他的詩多是寫景寫物,風格清新通俗。
3.詩裏寫的是什麽風景?
“楊紫茳,劉陽,華陽,人過長江,風笛離亭”
長江:指長江江蘇儀征、揚州壹段。華陽:柳絮風笛:風中笛聲。
出發亭:驛站亭。古人常在後亭送別,故又稱“離別亭”。
柳:“柳”與“留”諧音,表示挽留之意。
在古代,柳樹也被稱為小楊或劉洋。離別贈人“柳”意為我們如膠似漆,依依不舍,依依不舍。
這首送別詩有景,有景,有情。第壹句“揚子江頭的楊”描繪了春光明媚的景色,寓意內心的喜悅。“長江頭”是地方,“春”是時間,“柳”是眼景。春光明媚的日子,妳站在長江頭眺望,卻能看到楊柳青和婷婷裊裊。
第二句“華陽憂殺渡江人”,描繪了華陽亂飛的迷蒙景象,表達了即將離別的傷感。“華陽”是壹種繪畫場景,而“人過河”是壹種悲傷的描述。“憂殺”是壹種悲傷的表達。如第壹句所見,綠柳隨風飄動,自然過渡到寫華陽。因風而亂飛的華陽是霧蒙蒙的。這位詩人有壹種漫遊世界的感覺。因為雖然詩人知道千萬株碧柳在輕輕吹拂,千萬株白楊在翩翩起舞,但這真的是壹種難得的美。然而岸邊泊著壹只小船,朋友即將渡過江南,又面臨與朋友離別的時刻,不禁心酸。
第三句“幾個風笛晚離亭”,寫晚風吹“愁殺旅人”的笛聲,致詩人與友人話別。隔著長江送別朋友,在長亭告別,覺得天漸漸黑了,觸景生情,悲戚倍增,覺得離不開。
詩和筆從河頭上的風景轉移到送別宴上,直接寫場景。驛站的送別儀式酒滿為患,河風吹來壹曲悲苦的笛子。雙方彼此神魂顛倒,卻又默默牽掛,隨風飄蕩。他們沈浸在笛聲中,還未完,天色不知不覺暗了下來,雙方都不禁倒抽了壹口涼氣。
在那句“妳去瀟湘,我去秦”的結尾,寫下了黃昏中的別離場景,表達了對朋友的祝福和安慰。在沈重的黃昏,詩人和他的朋友們不得不分手,各奔東西。瀟湘在南,秦在西,詩人和他的朋友在揚州這裏告別。從此以後,路漫漫其修遠兮,聲聲難支,也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才能再見面。我很難離開我的感情,但它也傳達了朋友之間真誠的祝願和深深的鼓勵之情。總之,全詩因情感而充滿了無限的魅力,淒美而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