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贊美廬山的古詩名句

贊美廬山的古詩名句

1. 關於贊美廬山的古詩句(贊美廬山的古詩)

關於贊美廬山的古詩句(贊美廬山的古詩) 1.贊美廬山的古詩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

望廬山瀑布水(其壹)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壹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遊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裏,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雲。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裏聞。

自己選

2.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幹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2.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遊、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願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3.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這首詩描寫了廬山五老峰的峭拔秀麗,既反映了詩人對五老峰風光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全詩寫法多變,不乏想象和誇張的趣味,把連峰際天的五老峰,形容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動,別具壹格。

4.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 陸遊《自詠示客》

陸遊在“西州落魄九年余”的五十四歲那壹年,淳照五年(1178年)宋孝宗親下詔令,調他回臨安,似將重用。但不旋踵又外放福建,壹年之後再調江西撫州供職,依然擔任管理茶鹽公事的七品佐僚。這首詩就是在撫州任內所作,是為抒發壯誌難酬的苦悶悲哀,展示憤世嫉俗之情。

5.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 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農歷三月三日為上巳節,這壹天按古風要去水邊祓除修禊,驅除鬼魅,同時也是文人聚會吟詠的日子。

3.贊美廬山的古詩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廬山詩》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 —— 孟浩然《聽鄭五愔彈琴》

若看山下雲深處,直是人間路不通。 —— 杜荀鶴《題廬嶽劉處士草堂》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 —— 江為《瀑布》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

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 陸遊《自詠示客》

4.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廬山的詩句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5.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1.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裏長江飄玉帶,壹輪明月滾金球。出自朱元璋的《廬山詩》。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自蘇軾的《題西林壁》。3.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出自李白的《登廬山五老峰》。

4.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萬裏朝滄海,千尋出白雲。

出自江為的《瀑布》。5.花映新林岸,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出自張繼的《江上送客遊廬山》。

6.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出自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擴展資料: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

介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

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廬山。

6.描寫廬山的詩句

1、《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登廬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譯文:

五老峰坐落於廬山的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壹朵盛開的金色蓮花。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在這裏巢居於雲松。

3、《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唐代:李白

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譯文:

攀登五嶽尋仙道不畏路遠,這壹生就喜歡踏上名山遊。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鬥旁,九疊雲屏像錦繡雲霞鋪張。

4、《廬山煙雨浙江潮》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譯文:

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壹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沖動妄念不過如此、並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5、《彭蠡湖中望廬山》

唐代: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崢嶸當曙空。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譯文:

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張掛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屹立曙空。香爐峰升起壹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我限於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淮海的路途不及壹半,星轉霜降又要到年冬。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隱與君同。

7.贊美廬山景色美麗的詩句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

望廬山瀑布水(其壹)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壹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遊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裏,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雲.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裏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