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故事:不為五鬥米折腰。
陶淵明,東晉末年的大詩人,名人,他的曾祖父是著名的東晉人。陶淵明年輕時就有“大有裨益壹生”的誌向。但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蕩年代,陶淵明的誌向根本無法實現。再加上他的性格正直坦率,清正廉潔,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所以與骯臟黑暗的現實社會矛盾尖銳,有壹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為了生存,陶淵明先是在州裏做了小官,但因為不喜歡官場上的不良作風,很快就辭職回家了。後來為了生計,他也陸續在壹些低階官位上工作,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
陶淵明死於貧病交加。他本來可以過得很舒服,至少有吃有穿,但代價是他的人格和正直。陶淵明因為“不為五鬥米折腰”,贏得了心靈的自由和人格的尊嚴,寫出了壹代詩風千古的詩篇。
在給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五鬥米不彎腰”的浩然正氣,成為中國後世有誌之士的楷模。
擴展數據:
陶淵明的人品評價:
李白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詞。在《給鄭立揚的壹出戲》裏,我寫道:淩濤天天醉,不知五柳清泉。琵琶無弦,酒浸毛巾。在微風吹拂的北窗下,我自稱為Xi皇帝。到了栗子,我遇到了我的壹生。李白的“哦,我怎麽能對高官厚祿卑躬屈膝”的思想和陶淵明的“不為壹鬥米屈身”的精神是壹脈相承的。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壹步的鞏固和確認。歐陽修稱贊《去詞》說:“金無文章,陶淵明有《去詞》。歐陽修也說:“我愛陶淵明,愛酒,愛閑。"
北宋王安石曾說陶淵明的詩“蓋屋在人情,無車馬。當妳問君子能做什麽時,妳的心遠非自偏。”“自從有了詩人,就沒有問壹個以前常走大路的人了。但元明趨於群外,詞作輝煌,晉宋之間只有壹個。”
百度百科-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