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房屋的古詩名句

描寫房屋的古詩名句

1. 關於房屋的古詩句

關於房屋的古詩句 1. 形容“房屋”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房屋”的詩句如下:

1. 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2. 唐·劉禹錫《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3. 唐·王維《春中田園作》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禦,惆悵遠行客。

4. 宋·楊萬裏《寒食上冢》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5.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 關於家的詩句和名言

家”的名言警句 ○家園,世界的樂園(德國) ○鳥自愛巢人愛家(英國) ○別人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任何壹只害鳥不會弄臟自己的窩巢(英國) ○對於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而言,家是他們的天堂(伏泰) ○我的房屋對於我如同壹座城堡,法律也無法將我從那裏趕出去---(威·斯湯福德) ★ 唐詩中的“家” ○壹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李世民《過舊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李昂《題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湧聖泉.(蔡孚《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霅溪灣裏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張誌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我家吳會青山遠,他鄉關塞白雲深.(陳子良《於塞北春日思歸》) ○黃裳元吉,邦家以寧.(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儲宮第六》) ○田家無四鄰,獨坐壹園春.(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張九齡《奉和聖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宋之問《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林塘花月下,別似壹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儲光羲《采菱詞》)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王昌齡《浣紗女》) ○萬裏依孤劍,千峰寄壹家.(劉長卿《贈元容州》)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壹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煙.(韋應物《園林晏起,寄昭應韓明府、盧主簿》) 回答者:乖寶寶_瑤瑤 - 秀才 三級 9-9 21:10★ 唐詩中的“家” ○壹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李世民《過舊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李昂《題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湧聖泉.(蔡孚《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霅溪灣裏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張誌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我家吳會青山遠,他鄉關塞白雲深.(陳子良《於塞北春日思歸》) ○黃裳元吉,邦家以寧.(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儲宮第六》) ○田家無四鄰,獨坐壹園春.(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張九齡《奉和聖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宋之問《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林塘花月下,別似壹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儲光羲《采菱詞》)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王昌齡《浣紗女》) ○萬裏依孤劍,千峰寄壹家.(劉長卿《贈元容州》)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壹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煙.(韋應物《園林晏起,寄昭應韓明府、盧主簿》)。

3. 形容房子的詩句有哪些

1、山房春事二首 唐代:岑參 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

數枝門柳低衣桁,壹片山花落筆床。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譯文:春風柔日光暖滿目蕩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時亂飛進廳房。

門前的幾枝柳條低拂著衣架,壹片山花飄落在了筆床之上。梁園之中夕陽已西下,只有點點亂飛的烏鴉,放眼望去滿目的蕭條,零零落落三兩戶人家。

園中樹木妳怎能知道,人已散盡失去了繁華,壹年壹度春風又吹過,依然開著昔日的鮮花。2、賀新郎·夢冷黃金屋 宋代:蔣捷 夢冷黃金屋。

嘆秦箏、斜鴻陣裏,素弦塵撲。化作嬌鶯飛歸去,猶認紗窗舊綠。

正過雨、荊桃如菽。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臺、湧起彈棋局。

消瘦影,嫌明燭。 鴛樓碎瀉東西玉。

問芳悰、何時再展,翠釵難蔔。待把宮眉橫雲樣,描上生綃畫幅。

怕不是、新來妝束。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譯文 夢中的黃金屋已然淒冷,可嘆秦箏上斜排的弦柱似雁陣飛行,潔白的箏弦蒙上了灰塵。

她化作嬌鶯飛回去,還能辨認出紗窗舊日的綠色青痕。窗外正吹過細雨蒙蒙,櫻桃加紅豆圓潤晶瑩。

這相思愁恨難以平靜,君可知情?它就像瓊玉棋枰,彈棋局起伏不定。孤燈相伴映出我消瘦的身影,總嫌那燭光太明。

鴛鴦樓上碰杯飲酒,玉杯碰碎美酒傾。試問她的芳蹤,何時再能相逢?實在難以嫌頭簪翠釵的麗影。

欲把宮眉畫成纖雲式樣,生綃的畫幅描上她的秀容,只怕不是時興的新妝。歌舞的彩扇、牙板如今都在,只恨無人,能將大宋隆盛的樂曲聽懂。

空虛地掩袖拭淚,獨倚著寂寞寒冷的翠竹!3、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唐代:貫休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前村後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譯文 柴門壹片寂靜屋裏米飯香噴噴,農家炊煙裊裊春雨過後天放晴。院內鮮花迷蒙山間流水清泠泠,小兒又哭又鬧索要樹上的黃鶯。

池塘黑水飄香蒲草長得密森森,鴛鴦鸂鶒在水中嬉戲好像家禽。村前村後田間地頭桑柘多茂盛,東鄰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養蠶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繭,牧童吹著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山翁好客熱情挽留我壹住在住,笑著指點西坡說瓜豆就要成熟。

4、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譯文 八月秋深狂風大聲吼叫,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沈落到池塘和窪地裏。

南村的壹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明目張膽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裏去了。我費盡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後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不久後風停了天空上的雲像墨壹樣黑,秋季的天空陰沈迷蒙漸漸黑了下來。布質的被子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個屋子沒有壹點兒幹燥的地方,雨點像下垂的麻線壹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後我的睡眠時間就很少了,長夜漫漫屋子潮濕不幹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喜笑顏開,房屋遇到風雨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山壹樣。

唉!什麽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5、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宋代: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裏江山。

譯文 饑餓的老鼠繞著床竄來竄去,蝙蝠圍著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狂風夾帶著松濤,猶如洶湧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著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發出呼啦啦的聲音,仿佛在自言自語。

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壹陣淒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裏江山。

4. 有關房屋的詩句

○壹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李世民《過舊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李昂《題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湧聖泉.(蔡孚《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霅溪灣裏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張誌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我家吳會青山遠,他鄉關塞白雲深.(陳子良《於塞北春日思歸》)

○黃裳元吉,邦家以寧.(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儲宮第六》)

○田家無四鄰,獨坐壹園春.(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張九齡《奉和聖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宋之問《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林塘花月下,別似壹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儲光羲《采菱詞》)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王昌齡《浣紗女》)

○萬裏依孤劍,千峰寄壹家.(劉長卿《贈元容州》)

5. 形容房屋的詩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6. 與“房子”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與“房子”有關的詩句有

1.《築房子歌》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自予居狴犴,壹室以自治。

二年二大雨,地汙實成池。

圄人為我惻,畚土以築之。

築之可二尺,宛然水中坻。

初運朽壤來,臭穢恨莫追。

掩鼻不可近,牛皂雞於塒。

須臾傳黑墳,千杵鳴參差。

但見如坻平,糞土不復疑。

乃知天下事,不在論镃基。

茍可掩耳目,臭腐誇神奇。

世人所不辨,羊質而虎皮。

大者莫不然,小者又何知。

深居守我玄,默觀道推移。

何時蟬蛻去,忽與濁世違。

2.《傷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群玉

八月白露濃,芙蓉抱香死。紅枯金粉墮,寥落寒塘水。

西風團葉下,疊縠參差起。不見棹歌人,空垂綠房子。

3.《食檳榔》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月照無枝林,夜棟立萬礎。

眇眇雲間扇,蔭此九月暑。

上有垂房子,下繞絳刺禦。

風欺紫鳳卵,雨暗蒼龍乳。

裂包壹墮地,還以皮自煮。

北客初未諳,勸食俗難阻。

中虛畏泄氣,始嚼或半吐。

吸津得微甘,著齒隨亦苦。

面目太嚴冷,滋味絕媚嫵。

誅彭勛可策,推轂勇宜賈。

瘴風作堅頑,導利時有補。

藥儲固可爾,果錄詎用許。

先生失膏粱,便腹委敗鼓。

日啖過壹粒,腸胃為所侮。

蟄雷殷臍腎,藜藿腐亭午。

書燈看膏盡,鉦漏歷歷數。

老眼怕少睡,竟使赤眥努。

渴思梅林咽,饑念黃獨舉。

柰何農經中,收此困羈旅。

牛舌不餉人,壹斛肯多與。

乃知見本偏,但可酬惡語。

4.《王迥子高挽章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賀鑄

我昔官房子,長懷忠穆賢。

裏無行馬第,山有臥牛阡。

當代三公後,維君五福全。

桐棺遠歸祔,追舊幾潸然。

5.《悼王子開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秦觀

我昔官房子,長懷忠穆賢。

裏無行馬第,山有臥牛阡。

當代三公後,惟君五福全。

桐棺遠歸祔,追舊幾潸然。

7. 描寫房子的古詩詞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卷長林梢

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驕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眼前何時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劉禹錫《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8. 關於房屋的古詩

★ 唐詩中的“家”

○壹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李世民《過舊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李昂《題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湧聖泉。(蔡孚《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霅溪灣裏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張誌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我家吳會青山遠,他鄉關塞白雲深。(陳子良《於塞北春日思歸》)

○黃裳元吉,邦家以寧。(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儲宮第六》)

○田家無四鄰,獨坐壹園春。(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張九齡《奉和聖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宋之問《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林塘花月下,別似壹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儲光羲《采菱詞》)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王昌齡《浣紗女》)

○萬裏依孤劍,千峰寄壹家。(劉長卿《贈元容州》)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李白《江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