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霜降柿子紅,時至秋日終是誰寫的

霜降柿子紅,時至秋日終是誰寫的

霜降柿子紅,時至秋日終是唐·劉禹錫寫的。

劉禹錫介紹:

劉禹錫,初名珪,字秀成,紹興二年壬子科張九成榜進土。廬陵永豐人,與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同鄉。其事跡見於《同治永豐縣誌》《萬歷吉安府誌》《光緒吉安府誌》和《宋元學案補遺》第三十四卷。

軼事典故:

禹錫公“嘗詣闕上書,請乘北邊歲饑,選將調兵,復中原,修陵寢,嘉之。”虞允文表“江州觀察推官摘朝散大夫,後守鄂州,兼任荊湖北路提刑。”

禹錫公是位態度鮮明的愛國者。在南宋初期,是抗金收復失地,還是和敵以求茍安,這是擺在每個士大夫面前的選擇題。選擇戰,意味著愛國;選擇和,意味著賣國,這當中沒有任何模糊的余地。劉禹錫中進士後,“授筠州司理參軍”,按照南宋的規矩和制度走上了仕途。

但直到虞允文為左相,才得到推薦的機會,“表署江州觀察推官,擢朝散大夫,守鄂州,兼領荊湖北路提刑。”這當中劉禹錫沈寂了三十多年。

而這正是秦檜當政,不余遺力推行投降路線的時期。和胡銓、王庭珪等廬陵俊傑壹樣,劉禹錫用行動和秦檜劃清界限,放棄榮華富貴的追求,用自己的氣節撐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禹錫公又是位意誌堅定的主戰派。他“嘗詣闕上書,請乘北邊歲饑,選將調兵,復中原,修陵寢。”盡管上書極有可能在秦檜死後,然奸臣雖亡,路線還在,黨羽湯思退們仍然在頑固推行。

不曾想,金兵在海陵王完顏亮的主導下,制定了滅亡南宋小朝廷的計劃,“霍霍”的磨刀聲清晰可感。在這樣的壓力下,高宗不得不暫時倒向主戰派。因此對於劉禹錫的上書請求,皇帝出人意料嘉之。

紹興三十壹年,中書舍人虞允文臨危擔當,在軍事主帥李顯忠未曾到任時,當機立斷,以參謀軍事之任擔代理主帥之責。振奮士氣,壹鼓作氣,取得了采石磯之戰的勝利,使得南宋轉危為安。

之後,主戰派在朝廷中暫時占有上風。乾道五年虞允文拜相,這位愛才的良相,非常願意成為主戰同誌政治上的伯樂,他將劉禹錫錄入《翹材館錄》。正是虞允文的力薦,劉禹錫得以在人生晚年,還能出仕為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