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文言文崔翰傳

文言文崔翰傳

1. 馬璘,岐州扶風人

新唐書·卷壹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馬璘傳 原文 馬璘,岐州扶風人。

少孤,流蕩無業所。年二十,讀漢馬援傳,至“丈夫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慨然曰:“使吾祖勛業墜於地乎?”開元末,挾策從安西節度府,以奇勞,累遷金吾衛將軍。

至德初,王室多難,統精甲三千,自二庭赴鳳翔。肅宗奇之,委以東討。

初戰衛南,以百騎破賊五千眾。從李光弼攻洛陽,史朝義眾十萬陣北邙山,旗鎧照日,諸將冘疑,未敢擊。

璘率部士五百,薄賊屯,出入三反,眾披靡,乘之,賊遂潰。光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眾,雄捷如馬將軍者!”遷試太常卿。

明年,吐蕃寇邊,詔璘移軍援河西。懷恩之叛,璘引還,間關轉鬥至鳳翔,虜圍已合,節度使孫誌直嬰城守。

璘令士持滿外向,突入縣門,不解甲出戰,背城陣。虜潰,率輕騎追之,斬數千級,漂血丹渠。

帝引見尉勞,擢兼禦史大夫。 永泰初,拜四鎮行營節度、南道和蕃使。

俄檢校工部尚書,北庭行營、邠寧節度使。元日,有卒犯盜,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則人將伺其日為盜。”

遂戮之。天大旱,裏巷為土龍聚巫以禱,璘曰:“旱由政不修。”

即命撤之。明日雨,是歲大穰。

未幾,徙涇原,權知鳳翔、隴右節度副使,四鎮、北庭如舊,復以鄭、潁二州隸之。 大歷八年,吐蕃內寇,渾瑊戰宜祿,不利。

璘設伏潘原,與瑊合擊破之,俘級數萬。進檢校尚書右仆射。

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檢校左仆射知省事,進撫風郡王。十壹年,卒於軍,年五十六。

贈司徒,謚曰武。 璘少學術,而武幹絕倫。

遭時屯棘,以忠力奮。在涇八年,繕屯壁,為戰守具,令肅不殘,人樂為用,虜不敢犯,為中興銳將。

初,涇軍乏財,帝諷李抱玉讓鄭、潁,璘因得裒積,且前後賜賚無算,家富不貲。治第京師,侈甚,其寢堂無慮費錢二十萬緡。

方璘在軍,守者覆以油幔。及喪歸,都人爭入觀,假稱故吏入赴吊者日數百。

德宗在東宮聞之,不喜。及即位,乃禁第舍不得逾制,詔毀璘中寢及宦人劉忠翼第。

璘家懼,悉籍亭館入之官。其後賜群臣宴,多在璘山池。

而子弟無行,財亦尋盡。 註釋 1、流蕩:漂泊,流浪。

《玉臺新詠·古樂府·艷歌行》:“兄弟兩三人,流蕩在他縣。”蕩,壹本作“宕”。

唐靈壹《江行寄張舍人》詩:“流蕩此心難***說,千峰澄霽隔瓊枝。”沈從文《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壹課》:“民六夏我便離開了家鄉,在沅水流域十三縣開始過流蕩生活。”

2、業所:即所業。所操的職業;所作。

晉陶潛《雜詩》之八:“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唐許棠《將歸江南留別友人》詩:“連春不得意,所業已疑非。”

3、邊野:猶邊地。《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元薩都剌《題畫馬圖》詩:“入為君王駕鼓車,出為將軍浄邊野。”

明馮夢龍《精忠旗·嶽侯涅背》:“捐軀邊野,勝如枯槁隨兒女。” 4、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

謂英勇作戰,死於戰場。《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北齊朱瑒《與徐陵請王琳首書》:“誠復馬革裹屍,遂其平生之誌;原野暴體,全彼人臣之節。”

《宋史·崔翰傳》:“臣既以身許國,不願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屍足矣。”清昭連《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屍幸矣!”《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追悼歌》:“抱定決心甘願效命疆場,馬革裹屍誓不生回營。”

亦作“馬革盛屍”。金何宏中《述懷》詩:“馬革盛屍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亦省作“馬革”。《隋書·李圓通陳茂等傳論》:“終能振拔汙泥之中,騰躍風雲之上,符馬革之願,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時,焉能至於此也。”

清蔣士銓《冬青樹·勤王》:“我文天祥官樹牙旗,誌存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敵也。” 5、慨然:感情激昂貌。

漢李陵《答蘇武書》:“慰誨懃懃,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後漢書·黨錮傳·範滂》:“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範公神道碑銘》:“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壹動其心,而慨然有誌於天下。”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臺陀開納)慨然投筆,辭維也納劇場詩人之職。” 6、勛業:功業。

《三國誌·魏誌·傅嘏傳》:“子誌大其量,而勛業難為也,可不慎哉!”唐李頎《贈別張兵曹》詩:“勛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清管同《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勛業皆其末跡也。”

阿英《戎行兼言藝文事》:“將軍只手定蘇北,勛業爭傳大江南。” 7、挾策:胸懷計謀、建議。

明宋濂《序》:“周末有季楨者,與其弟眭挾策以幹諸侯。”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壹:“書生挾策成何濟,付與維南織女愁。”

李大釗《國情》:“將亦為天下挾策幹時之士裂矣。” 8、奇勞:奇功;大功。

9、累遷:即遷累。謂多次遷升官職。

《新唐書·李適之傳》:“神龍初,擢左衛郎將。開元中,遷累通州刺史,以辦治聞。”

10、王室:王朝;朝廷。《書·康王之誥》:“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東觀漢記·。

2. 文言文新唐書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卷壹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馬璘傳原文馬璘,岐州扶風人。

少孤,流蕩無業所。年二十,讀漢馬援傳,至“丈夫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慨然曰:“使吾祖勛業墜於地乎?”開元末,挾策從安西節度府,以奇勞,累遷金吾衛將軍。

至德初,王室多難,統精甲三千,自二庭赴鳳翔。肅宗奇之,委以東討。

初戰衛南,以百騎破賊五千眾。從李光弼攻洛陽,史朝義眾十萬陣北邙山,旗鎧照日,諸將冘疑,未敢擊。

璘率部士五百,薄賊屯,出入三反,眾披靡,乘之,賊遂潰。光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眾,雄捷如馬將軍者!”遷試太常卿。

明年,吐蕃寇邊,詔璘移軍援河西。懷恩之叛,璘引還,間關轉鬥至鳳翔,虜圍已合,節度使孫誌直嬰城守。

璘令士持滿外向,突入縣門,不解甲出戰,背城陣。虜潰,率輕騎追之,斬數千級,漂血丹渠。

帝引見尉勞,擢兼禦史大夫。 永泰初,拜四鎮行營節度、南道和蕃使。

俄檢校工部尚書,北庭行營、邠寧節度使。元日,有卒犯盜,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則人將伺其日為盜。”

遂戮之。天大旱,裏巷為土龍聚巫以禱,璘曰:“旱由政不修。”

即命撤之。明日雨,是歲大穰。

未幾,徙涇原,權知鳳翔、隴右節度副使,四鎮、北庭如舊,復以鄭、潁二州隸之。 大歷八年,吐蕃內寇,渾瑊戰宜祿,不利。

璘設伏潘原,與瑊合擊破之,俘級數萬。進檢校尚書右仆射。

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檢校左仆射知省事,進撫風郡王。十壹年,卒於軍,年五十六。

贈司徒,謚曰武。璘少學術,而武幹絕倫。

遭時屯棘,以忠力奮。在涇八年,繕屯壁,為戰守具,令肅不殘,人樂為用,虜不敢犯,為中興銳將。

初,涇軍乏財,帝諷李抱玉讓鄭、潁,璘因得裒積,且前後賜賚無算,家富不貲。治第京師,侈甚,其寢堂無慮費錢二十萬緡。

方璘在軍,守者覆以油幔。及喪歸,都人爭入觀,假稱故吏入赴吊者日數百。

德宗在東宮聞之,不喜。及即位,乃禁第舍不得逾制,詔毀璘中寢及宦人劉忠翼第。

璘家懼,悉籍亭館入之官。其後賜群臣宴,多在璘山池。

而子弟無行,財亦尋盡。註釋1、流蕩:漂泊,流浪。

《玉臺新詠·古樂府·艷歌行》:“兄弟兩三人,流蕩在他縣。”蕩,壹本作“宕”。

唐靈壹《江行寄張舍人》詩:“流蕩此心難***說,千峰澄霽隔瓊枝。”沈從文《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壹課》:“民六夏我便離開了家鄉,在沅水流域十三縣開始過流蕩生活。”

2、業所:即所業。所操的職業;所作。

晉陶潛《雜詩》之八:“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唐許棠《將歸江南留別友人》詩:“連春不得意,所業已疑非。”

3、邊野:猶邊地。《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元薩都剌《題畫馬圖》詩:“入為君王駕鼓車,出為將軍浄邊野。”

明馮夢龍《精忠旗·嶽侯涅背》:“捐軀邊野,勝如枯槁隨兒女。”4、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

謂英勇作戰,死於戰場。《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北齊朱瑒《與徐陵請王琳首書》:“誠復馬革裹屍,遂其平生之誌;原野暴體,全彼人臣之節。”

《宋史·崔翰傳》:“臣既以身許國,不願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屍足矣。”清昭連《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屍幸矣!”《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追悼歌》:“抱定決心甘願效命疆場,馬革裹屍誓不生回營。”

亦作“馬革盛屍”。金何宏中《述懷》詩:“馬革盛屍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亦省作“馬革”。《隋書·李圓通陳茂等傳論》:“終能振拔汙泥之中,騰躍風雲之上,符馬革之願,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時,焉能至於此也。”

清蔣士銓《冬青樹·勤王》:“我文天祥官樹牙旗,誌存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敵也。”5、慨然:感情激昂貌。

漢李陵《答蘇武書》:“慰誨懃懃,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後漢書·黨錮傳·範滂》:“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範公神道碑銘》:“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壹動其心,而慨然有誌於天下。”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臺陀開納)慨然投筆,辭維也納劇場詩人之職。”6、勛業:功業。

《三國誌·魏誌·傅嘏傳》:“子誌大其量,而勛業難為也,可不慎哉!”唐李頎《贈別張兵曹》詩:“勛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清管同《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勛業皆其末跡也。”

阿英《戎行兼言藝文事》:“將軍只手定蘇北,勛業爭傳大江南。”7、挾策:胸懷計謀、建議。

明宋濂《序》:“周末有季楨者,與其弟眭挾策以幹諸侯。”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壹:“書生挾策成何濟,付與維南織女愁。”

李大釗《國情》:“將亦為天下挾策幹時之士裂矣。”8、奇勞:奇功;大功。

9、累遷:即遷累。謂多次遷升官職。

《新唐書·李適之傳》:“神龍初,擢左衛郎將。開元中,遷累通州刺史,以辦治聞。”

10、王室:王朝;朝廷。《書·康王之誥》:“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東觀漢記·袁安。

3. ”馬革裹屍”出自哪裏

出 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東漢初的名將馬援,英雄善戰為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後來,他又率兵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 劉秀封為伏波將軍。

過了三年,馬援從西南方打了勝仗回到京城洛陽,親友們都高興地向他表示祝賀和慰問。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平時以有計謀出名,也向馬援說了幾句恭維話。

不料馬援聽了,皺著眉頭對他說:“我盼望先生能說些指教我的話。為什麽先生也隨波逐流,壹味地對我說誇獎的話呢?”

孟翼聽了很窘,壹時不知如何應對才好。馬援見他不說話,繼續說道:“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那麽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卻也被封為伏波將軍,封地多達三千戶。賞過於功,我怎麽能長久保持下去呢?先生為什麽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馬援見他還是不說話,便繼續說下去道:“如今,匈奴和烏桓還 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戰,提出當個先鋒,作壹個有誌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不用棺材斂屍,而只用馬 的皮革裹著屍體回來埋葬,怎麽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盂冀聽了,深為馬援豪邁的報國熱情所感動,不禁真誠他說道: “將軍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馬援不說空話,在洛陽僅呆了壹個多月,匈奴和烏桓又發起侵 襲,他主動請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戰。

六十二歲那年,“馬援又主動請求出征武陵。原來,那時武陵的少數民族首領發動叛亂,光武帝派兵去征討,結果全軍覆沒,急需再有人率軍前往。光武帝考慮馬援年紀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馬援見沒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說: “我還能披甲騎馬,請皇上讓我帶兵去吧。” 說罷,當場向光武帝表演了騎術。光武帝風他精神矍爍,矯健的動作不減當年,便批準了他的請求。

第二年,馬援因長期辛勞,患了重病,在軍中死去,從而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誓言。

4. 馬革裹屍

馬:戰馬革:皮革裹:包裹屍:屍體以下粘貼自漢典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

謂英勇作戰,死於戰場。《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北齊 朱瑒 《與徐陵請王琳首書》:“誠復馬革裹屍,遂其平生之誌;原野暴體,全彼人臣之節。”

《宋史·崔翰傳》:“臣既以身許國,不願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屍足矣。” 清 昭連 《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屍幸矣!”《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追悼歌》:“抱定決心甘願效命疆場,馬革裹屍誓不生回營。”

亦作“ 馬革盛屍 ”。 金 何宏中 《述懷》詩:“馬革盛屍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亦省作“ 馬革 ”。《隋書·李圓通陳茂等傳論》:“終能振拔汙泥之中,騰躍風雲之上,符馬革之願,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時,焉能至於此也。”

清 蔣士銓 《冬青樹·勤王》:“我 文天祥 官樹牙旗,誌存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敵也。”。

5. 文言文新唐書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卷壹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馬璘傳 原文 馬璘,岐州扶風人。

少孤,流蕩無業所。年二十,讀漢馬援傳,至“丈夫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慨然曰:“使吾祖勛業墜於地乎?”開元末,挾策從安西節度府,以奇勞,累遷金吾衛將軍。

至德初,王室多難,統精甲三千,自二庭赴鳳翔。肅宗奇之,委以東討。

初戰衛南,以百騎破賊五千眾。從李光弼攻洛陽,史朝義眾十萬陣北邙山,旗鎧照日,諸將冘疑,未敢擊。

璘率部士五百,薄賊屯,出入三反,眾披靡,乘之,賊遂潰。光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眾,雄捷如馬將軍者!”遷試太常卿。

明年,吐蕃寇邊,詔璘移軍援河西。懷恩之叛,璘引還,間關轉鬥至鳳翔,虜圍已合,節度使孫誌直嬰城守。

璘令士持滿外向,突入縣門,不解甲出戰,背城陣。虜潰,率輕騎追之,斬數千級,漂血丹渠。

帝引見尉勞,擢兼禦史大夫。 永泰初,拜四鎮行營節度、南道和蕃使。

俄檢校工部尚書,北庭行營、邠寧節度使。元日,有卒犯盜,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則人將伺其日為盜。”

遂戮之。天大旱,裏巷為土龍聚巫以禱,璘曰:“旱由政不修。”

即命撤之。明日雨,是歲大穰。

未幾,徙涇原,權知鳳翔、隴右節度副使,四鎮、北庭如舊,復以鄭、潁二州隸之。 大歷八年,吐蕃內寇,渾瑊戰宜祿,不利。

璘設伏潘原,與瑊合擊破之,俘級數萬。進檢校尚書右仆射。

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檢校左仆射知省事,進撫風郡王。十壹年,卒於軍,年五十六。

贈司徒,謚曰武。 璘少學術,而武幹絕倫。

遭時屯棘,以忠力奮。在涇八年,繕屯壁,為戰守具,令肅不殘,人樂為用,虜不敢犯,為中興銳將。

初,涇軍乏財,帝諷李抱玉讓鄭、潁,璘因得裒積,且前後賜賚無算,家富不貲。治第京師,侈甚,其寢堂無慮費錢二十萬緡。

方璘在軍,守者覆以油幔。及喪歸,都人爭入觀,假稱故吏入赴吊者日數百。

德宗在東宮聞之,不喜。及即位,乃禁第舍不得逾制,詔毀璘中寢及宦人劉忠翼第。

璘家懼,悉籍亭館入之官。其後賜群臣宴,多在璘山池。

而子弟無行,財亦尋盡。 註釋 1、流蕩:漂泊,流浪。

《玉臺新詠·古樂府·艷歌行》:“兄弟兩三人,流蕩在他縣。”蕩,壹本作“宕”。

唐靈壹《江行寄張舍人》詩:“流蕩此心難***說,千峰澄霽隔瓊枝。”沈從文《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壹課》:“民六夏我便離開了家鄉,在沅水流域十三縣開始過流蕩生活。”

2、業所:即所業。所操的職業;所作。

晉陶潛《雜詩》之八:“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唐許棠《將歸江南留別友人》詩:“連春不得意,所業已疑非。”

3、邊野:猶邊地。《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元薩都剌《題畫馬圖》詩:“入為君王駕鼓車,出為將軍浄邊野。”

明馮夢龍《精忠旗·嶽侯涅背》:“捐軀邊野,勝如枯槁隨兒女。” 4、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

謂英勇作戰,死於戰場。《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北齊朱瑒《與徐陵請王琳首書》:“誠復馬革裹屍,遂其平生之誌;原野暴體,全彼人臣之節。”

《宋史·崔翰傳》:“臣既以身許國,不願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屍足矣。”清昭連《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屍幸矣!”《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追悼歌》:“抱定決心甘願效命疆場,馬革裹屍誓不生回營。”

亦作“馬革盛屍”。金何宏中《述懷》詩:“馬革盛屍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亦省作“馬革”。《隋書·李圓通陳茂等傳論》:“終能振拔汙泥之中,騰躍風雲之上,符馬革之願,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時,焉能至於此也。”

清蔣士銓《冬青樹·勤王》:“我文天祥官樹牙旗,誌存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敵也。” 5、慨然:感情激昂貌。

漢李陵《答蘇武書》:“慰誨懃懃,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後漢書·黨錮傳·範滂》:“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範公神道碑銘》:“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壹動其心,而慨然有誌於天下。”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臺陀開納)慨然投筆,辭維也納劇場詩人之職。” 6、勛業:功業。

《三國誌·魏誌·傅嘏傳》:“子誌大其量,而勛業難為也,可不慎哉!”唐李頎《贈別張兵曹》詩:“勛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清管同《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勛業皆其末跡也。”

阿英《戎行兼言藝文事》:“將軍只手定蘇北,勛業爭傳大江南。” 7、挾策:胸懷計謀、建議。

明宋濂《序》:“周末有季楨者,與其弟眭挾策以幹諸侯。”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壹:“書生挾策成何濟,付與維南織女愁。”

李大釗《國情》:“將亦為天下挾策幹時之士裂矣。” 8、奇勞:奇功;大功。

9、累遷:即遷累。謂多次遷升官職。

《新唐書·李適之傳》:“神龍初,擢左衛郎將。開元中,遷累通州刺史,以辦治聞。”

10、王室:王朝;朝廷。《書·康王之誥》:“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東觀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