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我在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
思念故人,徒然誦簫賦,久而歸已非往日。
沈船旁有千船經過,病樹前卻也有爭春。
今天聽了妳給我背的詩,我就暫時用這杯酒振奮壹下。
註意事項:
(1)獎勵:謝謝,獎勵,這裏指的是用詩回答的意思。用詩來回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禮物:給(我)。
(2)巴山楚水:指川、湘、鄂。在古代,川東屬於巴基斯坦,湘北和湖北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謫後,輾轉郎州、連州、夔州、賀州等偏遠地區。這裏用“巴山楚水”來指代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鮑莉二年(826)冬被召,約二十二年。因為流放地離北京很遠,實際上要到第二年才能回到北京,所以說是23年。自暴自棄:指被貶謫的詩人本人。地點:地點。棄:降級(zhé)。
(4)懷舊:懷念老朋友。吟誦:吟誦。溫蒂賦:指西晉時湘繡寫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項修的好友嵇康、陸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後來,湘繡路過嵇康、陸安故居,聽到鄰居吹笛子,不禁心酸,於是寫下了《思舊》。序中說:路過嵇康故居,因寫此賦而記起他。劉禹錫用這個典故來紀念死去的王、柳宗元等人。
5]到達:到達。好像:好像。轉:副詞,反之。腐人:指晉人的素質。相傳晉王上山砍柴,看到兩個男孩下棋,就停下來看。到比賽結束,他手裏的斧柄(克)已經爛了。回到村子裏,我意識到壹百年過去了。我同時代的人都去世了。作者用這個典故來表達自己被貶23年的心情。劉禹錫也用這個故事來表達世態炎涼,人事完全不同,接下來的壹年就像是遠離家鄉的世界。
[6]側:旁邊。
(7)沈船病樹:這是詩人對沈船病樹的比喻。
壹首:指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
⑼ ⑼ ⑼精神:振作起來。龍:成長,加油。
揚州第壹會賞樂天賞析
“揚州第壹宴賞樂天”是對世事變遷、官員沈浮的壹種豁達表達。它表明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態度,同時也隱含著哲理,預示著新事物壹定會取代舊事物。
劉禹錫的賞詩,上承白居易的賞詩,重在抒發自己在這壹特定環境中的感受。在白的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表達了無限的感慨,最後兩句說:“我也知道合被之名,二十三年也不過分。”他壹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壹方面又贊美劉禹錫的才華和名望。這兩首詩,同情中蘊含著贊美,很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末講到二十三年,劉禹錫在詩首接著說:“巴山楚水蒼涼,二十三年自暴自棄。”我在巴山楚水這個荒涼的地區生活了二十三年。來來去去,顯示朋友間的親密關系。
然後,詩人很自然地感慨:“鄉愁空了,去了故鄉,覺得自己像個爛柯。”他說他走了二十三年,現在回來了,很多老朋友都去世了,他只能徒勞地背誦《溫蒂賦》來表示哀悼。回來就像上輩子,感覺完全不壹樣了。不再是過去的日子了。後壹句用王腐軻的典故,既暗示了他貶謫的漫長歲月,又表現了統壹後世態的變化和生疏惆悵的心境,寓意十分豐富。
在白居易的詩中,有兩句話:“風景長而寂寞,滿朝官位廢”,意思是同代人都得到了提拔,只有妳壹個人在壹個荒涼的地方孤獨地浪費了壹生,這對劉禹錫是相當不公平的。對此,劉禹錫在他的賞詩中寫道:“千帆在沈船邊,萬木春在病樹前。”劉禹錫把自己比作沈船和病樹。雖然他感到失望,但他相當達觀。在沈船的壹邊,有千帆在競爭;病樹前,萬物皆春。他從白居易的詩中挖掘出這兩句話,反而鼓勵白居易不要為自己的孤獨和虛度而悲傷,表現出對世事變遷和仕途興衰的虛懷若谷。這兩句詩與白石的詩《我無能為力》和《我也知道才子與功名的結合斷了》遙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比白石的詩高,意義也深得多。二十三年的保級並沒有讓他消沈。正如他在另壹首詩裏寫的:“說桑榆晚了,是因為天空還滿是夏天。”他的病樹還需要重新振作,迎接春天。因為這兩首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被引用,被賦予新的含義,可見新事物會代替舊事物。
正是因為《沈舟》的對聯詩異軍突起,壹改前面悲涼低落的情緒,對聯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壹曲,暫且靠壹杯酒,精神長進。”指出白居易問題的含義。詩人並不只是情緒低落,而是壹筆壹劃,互相安慰鼓勵。他還沒有完全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這首詩雖然感情深刻,但給人的感覺不是壓抑,相反是振奮。
總的來說,詩的第壹句對聯是以壹種悲涼低沈的心情回顧詩人的貶謫生活。對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長期被貶謫,表達世態炎涼,回歸後的生疏失意之情。頸聯是全詩的情感升華,也是流傳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沈船”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然屢遭貶謫,但新人輩出,也是可喜的,顯示了自己開放的心態。對聯指出了酬賞問題的意義,表達了詩人重新加入生活的意誌和他的毅力。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宗保利二年(826年)返回洛陽,途經揚州與同樣在蘇州科舉後返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遇時所作。對“第壹次見面”這個詞有兩種理解:第壹,我們以前沒有見過面;另壹個是久別重逢。沒有結論。
當時,顧淮南是王波任命的。王波在揚州設宴招待兩位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白居易在酒席上打筷子,朗誦了壹首《醉贈劉二十八使》的詩。詩中“看風景是孤獨的,滿清官位是孤獨的。”我也知道美國的名字被折疊了,23年被折疊的太多,對劉語熙的長期不幸是不公平的。劉禹錫從宗雍貞元年(805)被貶至鮑莉二年,僅22年。因為寫詩時已是歲末,預計第二年早春抵達洛陽,而劉禹錫罷課、升州刺史至今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為了達到平衡和諧、符合規矩,幹脆稱之為“二十三年”。回憶往事,劉禹錫感慨萬千,寫下了《揚州初會酬樂天》這首詩來感謝白居易。
這首詩的第壹句對聯顯示了作者非凡的抒情能力。劉禹錫因積極參與順宗王領導的變法運動而遭到迫害。在宦官和藩鎮的聯合反擊下,順宗讓位給憲宗,王被殺,劉禹錫被貶。他被貶到郎州(今湖南常德),後又貶到連州(今廣東連縣),輾轉夔州(今重慶奉節)、賀州(今安徽和縣),從未離開過官邸。閬州在戰國時是楚國之地,而夔州在秦漢時屬於巴郡。楚地多水,巴縣多山。“巴山楚水”壹般指退化的土地。劉禹錫沒有直接談及自己的清白和長期被貶的強烈不公,而是通過“蒼涼”、“遺棄”等情感詞匯的渲染,讓讀者在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流亡生活經歷的同時,感受到詩人被壓抑的憤怒,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劉禹錫用了兩個典故連詩。首先是《溫蒂賦》,指曹魏後期湘繡的《老賦之思》。湘繡和嵇康、陸安是好朋友,嵇康、陸安被司馬師殺死。湘繡路過他們的故居時,聽到鄰居吹笛子,聲音“豪爽”。湘繡嘆了口氣,寫下《思老賦》,表達對嵇康、陸安的懷念之情。另壹個是“腐爛的科曼”。據《故事會》記載,晉王進山砍柴。看到兩個男生下棋,他把比賽看完,發現手裏的“克”(斧頭的木柄)已經爛了。當知望下山回到村莊時,他意識到壹百年過去了,他同時代的人都死了。“懷古”句表達了詩人對遇難戰友王的悼念,“還鄉”句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典故恰當,感情深厚。“鄉”指洛陽。壹個叫“郡”,郡指揚州。揚州是當時淮南專員公署所在地,賀州屬於淮南道。
詩的領口與對聯緊密相連。“沈船”、“病樹”是詩人本人長期被貶謫的隱喻,“千帆”、“萬木”則是詩人貶謫後壹直以仕途為榮的新貴的隱喻。這幅對聯是劉禹錫感嘆自己人生經歷的氣話。因為它客觀上包含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所以它的意義並不局限於詩人的生命體驗感。白居易稱贊這幅對聯的“神奇”,從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景、情、理結合的角度進行了評價。後來的欣賞者和語錄者也不必拿“沈船”和“病樹”來比較自己,而只采用這種聯想所表達的哲學,來說明衰落的東西要讓它衰落,新生的東西要發展,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後人引用的意思與劉禹錫的原意並不完全壹致,也就不足為奇了。不同時代的欣賞者在欣賞壹個特定時代的特定作品時,會有壹些基本壹致的藝術感受,這種藝術感受被稱為“* * *”。但是文學鑒賞中* * *的唱法是很復雜的。不同時代的人在欣賞某壹部作品時產生的* * *的歌唱,不會和作者創作時的思想感情完全壹致。如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書香》中唱出名句“惟未能征服,已亡,英雄自哀其襖”,出於不能“傳話君堯舜”;30多年後,領導變法運動的王出於與宦官、藩鎮鬥爭失敗的悲痛,讀了杜甫的這兩首詩《哭泣》。
這首詩的結尾似乎很平淡,是關於宴會的。其實是點睛之筆,不容忽視。“龍精神”壹詞寓意深刻,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精神。
在這首詩中,劉禹錫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方法。第壹聯,詩的第壹層,首先寫的是無辜被貶的經歷,為全詩定下了憤怒的基調。這首詩的第二層對聯,通過對遇難者的哀悼和他回到家鄉仿佛與世隔絕的場景,加深了憤怒。第三層詩頸結更進壹步,把自己的隕落和暴發戶的崛起相提並論,詩人的憤怒達到了頂點。對聯,詩的第四級,急轉直下,表示不消極氣餒。要精力充沛,有進取心,重新投入生活,以自我鼓勵結束。層層深入,簡潔深刻。怒而不淺,情而不深,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劉禹錫在這首詩中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毅力,給了後人很大的啟發和鼓舞,所以從古到今壹直傳誦,為人們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