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贊美偉大母愛的詩句

贊美偉大母愛的詩句

贊美偉大母愛的詩句有:《詩經·邶風·凱風》、《遊子吟》、《歲暮到家》、《別老母》,等等。

1、詩經·邶風·凱風

先秦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

和風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兒辛苦忙。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黃雀婉轉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母親養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當。

2、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歲暮到家

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譯文

母親的愛子之心是無窮無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子過年之前能夠返家。她為我縫制棉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裏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壹樣。壹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忍訴說漂泊在外的勞累辛苦。

4、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

即將去往河梁,掀起門簾依依不舍的與母親告別,愁容滿面,淒切悲涼,欲哭無淚。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淒慘地遠去,不禁感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慈烏夜啼

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譯文

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壹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

慈烏的啼哭聲仿佛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麽只有慈烏妳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妳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不奔喪。哀嘆這類的人,他們的心真是禽獸不如啊!慈烏啊慈烏!妳真是鳥類中的曾參啊!(註:曾參是孔子弟子中以孝心孝行著稱的門生。)

6、墨萱圖·其壹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

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擡頭仰望高高的樹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7、思母

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譯文

看到寒霜把蘆花摧殘,不禁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著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只好典袈裟糴米回家,奉養母親。

8、將母

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

帶著母親來到了邗溝,但家尚留在白紵。母親月圓之夜突然聽到杜鵑的聲音,想起離家在外的兒子。雖然天南地北相隔萬裏,但心中依舊是深深的牽掛。

9、送母回鄉

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

將車子停下來,茫然的回顧周邊,感覺自己就像楚囚壹般困頓窘迫。憂愁傷感從中驀然升起,悲傷的眼淚如鯁在喉。慈母剛剛得了重病,我就想要送她去拜訪名醫。

可是就在當車子急迫接送時,蒼天就無情地帶走了我的慈母!母親對自己養育之恩都無法報答,人生在世還能追求其他的東西嗎?

10、誰氏子

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壹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譯文:

既不癡癲又不狂妄,這是誰家的公子?他去王屋山當了道士。白發的老母親遮著門攔路啼哭,衣衫的袖子也挽斷了仍然留不住她的兒子出門。

眉目清秀的媳婦才二十歲,也被他休棄回娘家,哭著穿行過街市。有的說他是想學習仙人吹鳳笙,仰慕靈妃因而想比擬弄笛吹簫的蕭史又聽說是因為世俗輕視平常。

所以他著意作險怪的事情來取得高官貴仕。成仙的事雖然有傳說,但明白道理的人都知道這是誣妄不可相信的事情。而且聖明的君主與賢能的宰相也不容欺騙,妳不明不白地老死在窮山當中又能等到什麽?嗚呼哀哉!

我的心中充滿了仁善之心,想去教誨他並探討人生的究竟。罰壹而勸百是為政的大略如果勸誡後仍不聽從再誅殺也不為晚。哪壹個他的朋友和親人能夠同情他,就請寫下我的這首詩送去給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