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龍遊在哪兒?

龍遊在哪兒?

龍遊縣位於浙江省中西部,東毗金華婺城區、金華蘭溪市,南鄰麗水遂昌縣,西接衢江區,北交杭州建德市。旅遊資源  龍遊自古即有"東遊西遊不如龍遊"的說法,被譽為"千古之謎"和"世界第九大奇跡"的龍遊石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已成為衢州市首個國家"4A"級旅遊區,正在積極申報國保單位和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集聚眾多明清古建築的龍遊民居苑,風景旖旎的浙西大竹海,以及石佛三門源等自然、人文旅遊資源也得天獨厚。

龍遊石窟

壹個在地底沈睡了上千年、舉世罕見的浩大地下工程,自從8年前被幾個農民無意中發現後,至今仍像壹個巨大的感嘆號豎立在史學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和遊客的眼前。這就是被觀者驚呼為“曠世奇窟”的龍遊石窟。擁有良渚、河姆渡文化遺址的中國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其境內的錢塘江上遊、衢江、靈山江交匯處 ,有個並不起眼的小縣城,縣名“龍遊”。縣雖小,但其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時期,當時叫“姑蔑”,迄今為2500余年,堪稱浙江省第二大古都。龍遊石窟便位於該縣城北3公裏處的壹個臨江小山中,當地人稱此山為“童壇山”,方圓不過數裏,但山腹內竟容藏著24個大小不壹、布局精妙的工人洞窟。

龍遊民居苑

龍遊民居苑坐落在風光炫麗的雞鳴山。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地布設著極有代表性的民居古建築,是我國屈指可數的古建築集萃之地。 雞鳴山與縣城隔水相望,古塔高聳,危巖壁立,是城郊的壹處風水寶地,歷史積澱非常豐厚。這裏是重要的古文化遺址,從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的文物出土甚多。龍遊春秋時為姑蔑故都,歷史悠久,文物精湛,其中明清傳統民居,堪稱建築藝術的傑作,在江南古代傳統建築中占有重要地位。

龍遊真武山

真武山位於龍遊縣塔石鎮葉村村北邊2公裏處,距龍遊城區25公裏,是衢州旅遊勝地之壹。主峰名豸屏峰,突兀聳拔,海拔高度為458米,故真武山又名豸屏山。山上有真武廟。蹬道盤曲,終年綠蔭華蓋,翠竹幹霄,歷來是文人學士尋古探幽之勝地。

登山,“仰觀山勢接雲霄,石徑崎嶇路轉遙。西嶺不如東嶺曲,回頭壹望欲魂銷。”(清楊渭恩詩)沿著蜿蜒曲折、用碎石填嵌的小徑循東嶺或西嶺俯身攀援,擡頭仰觀,山勢陡峻,石徑崎嶇若懸梯直入去霄,徐風習習,白雲朵朵從頭頂掠去。“仙源究競殊塵俗,四面雲山青復青。”當人們用盡全力登完最後壹段極陡的石梯,準備踏上徐徐斜上的曲徑時,壹幅王摩詰的蓬萊仙境圖赫然路入眼簾:山頂平坦,方圓約有50米,四周綠蔭環抱,千年蒼古香樟聳入雲霄,幽篁修竹,青翠欲滴,桂茶花卉,芬芳爭妍,鳥語鶯歌,此起彼落,奏起了壹曲立體的交響樂。“層巒聳翠暗浮煙,石壁孤懸遠接天。試上月臺高處望,鄉村城郭小如拳。”步上高臺眺望,向北層巒疊嶂,千峰爭秀,雨時萬壑齊瀉,雲霧縹緲,陣風過後掀起千層浪,好壹幅青山雨霽圖,怎不讓人心馳神往?南瞰,十裏平川壹望無限,田疇岑巒,小橋鄉陬,溪流村道,盡收眼底,近處,人工湖泊明亮似鏡,道上行人往來,農舍雞鴨歡鳴,屋頂炊煙裊裊,壹派盎然生機。

臺上有院,稱豸屏道院,原建為道教聖地,素享“小武當”美稱,真武山壹名就此而來。後來隨著佛教的興盛,這—聖地漸漸被“阿彌陀佛”年替代。山上建有秀峰寺,系曹洞正宗,但真武兩字仍沿襲至今,所以秀峰寺又稱真武寺或真武廟。原建築白墻青瓦,樓臺亭閣,端莊古樸。可惜廟殿已在文革期間毀於壹旦。臺中還掘有壹古井,深不過壹丈,常年不涸,味甘清醇,汲之不竭,供道僧遊客之飲用。芳菲三月初三,“最是年年上已日,如雲士女***焚香。”(清余華詩)時值清明前後,春景濃麗,杜鵑花開滿山,遊客、香客不絕於道。

值得壹提的是真武山上曾有壹株千年古茶樹。其高丈有五尺余,冠蓋蔽日,花重瓣,大紅,間有淡藍、粉紅、淺黃,花期自農歷八月始至次年三月初止,歷時八個月。1939年農歷三月三日,著名學者、書畫家余紹宋先生為茶花題字勒碑,並囑人為之築起圍墻以保護這珍貴的“寶珠”。碑文為:“寶珠 明知縣萬庭謙清初教諭黃濤已有詩題詠此樹為寶珠載在縣誌今縣長周公俊甫屬書以存古跡 已卯春 余紹宋”。惜“寶珠”已於1982年終因無人培護而枯死。

-----龍遊.孫海軍

三疊巖

“群峰奔赴龍丘山,蜿蜒起伏多巖巒。就中最奇為三疊,兀然高聳如峨冠。”這是余紹宋詠三疊巖的詩句。三疊巖坐落在縣城東南15公裏處,主峰危巖兀立,石室如樓相疊三層,故名三疊巖。三疊巖風光奇美,巖洞奇特。巖洞的第壹疊,人稱皇帝洞,因朱元璋曾在此避難得名。怪石淩空飛懸,洞淺而勢險,泉湧常年不斷。有石鼓,“擊之淵淵,響徹木杪”。第二疊洞勢軒敞,宛如廳堂,深數丈,鑿壁為龕,依洞建殿,有胡公堂、羅漢堂、放生池等。第三疊巖洞在陡壁上,稱觀音洞,設千手觀音佛像。歷史悠久是三疊巖景區的又壹特色,佛事起於宋朝,南宋度宗曾“遣使祭其山”,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賜封“護國禪院”。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曾在此安營紮寨、運籌幄帷。

雞鳴山

雞鳴山遺址位於縣城南郊雞鳴山,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宋嘉佑末年,呂防於縣南山麓設義學、士之慕道從遊者甚眾。壹日登山,見雞鳴棘叢中,張羅飼之,得白金十數鎰,悉輸之官。後人因此“雞鳴”名其山。因水土流失較嚴重,遺址文化層基本破壞。遺址範圍內采集多件石錛、穿孔石鐮、石鏃、石網墜等石器,印紋陶片比比皆是,紋飾有席紋、條紋羽毛紋、方格紋、雲雷紋、回字紋、繩紋等。

竹林禪寺

竹林禪寺始建於唐貞觀七年(公元632年)迄今有1300多年歷史。竹林禪寺歷經百年滄桑、三落三起,現占地80畝,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寺院門對衢江、靈山江,猶如雙龍襯托起壹顆燦爛明珠、光耀四射、主殿“圓通寶殿”坐北朝南,高17.86米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郁閣重檐,黃琉璃頂,飛檐翹角,造型精美,別具壹格,帶有濃厚的古剎神韻。

六春湖

六春湖,又名綠蔥湖,位於龍遊縣廟下鄉境內,綠蔥湖是龍遊最高峰,海拔1390.5米,方圓7平方公裏,山勢雄偉壯觀,周圍峰巒疊嶂,終年綠草如茵,古人贊其:“滿地綠蔥供我采,壹湖碧水任人看”風光旖旎。古時候視綠蔥湖為藏龍臥虎之地,大旱之年,結隊往求“龍水”。又習慣以綠蔥湖頂峰雲層變換蔔晴雨,山上烏雲籠罩,必雨,甚靈驗。清邑人姜美瓊曾寫上《遊綠蔥湖》絕句:聞說潛龍有邊天,同濟來訪綠蔥湖,山如壁立緣藤上,人似禽飛籍翼扶。萬裏遙看皆豁渺,片時少坐盡歡娛,名山夙慕遊偏晚,今日方欣到此區。

湖鎮舍利塔

湖鎮舍利塔位於浙江省龍遊縣,為樓閣式實心磚塔,六面七級,高31.5米,它基座每面寬2.3米,須彌座高1.6米,每層每面有倚柱和佛龕。佛龕呈壺門狀,內置玉佛,倚柱間用欄額相連,並用六、五、四三道菱角牙子疊澀1,組成檐頭挑出。檐頭掛風鈴。頂部塔剎保存完整,上有銅質葫蘆,有六根鐵索相連,全塔造型精致,在浙江省宋塔中為少見。2001年06月25日,湖鎮舍利塔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