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姓:
於姓,中華姓氏之壹,是壹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西周於邘叔為得姓始祖。
於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八十二位。至2010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數據顯示,按人口排序,於姓在中國大陸列第二十八位。[1] 在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於姓人口有1141萬人,占全國人口的0.92%。
於姓主要分布在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區,是壹個典型的中國北方姓氏。
於(Yú)姓主要源出:
1、出自姬姓,為周武王姬發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武王克商後,大舉分封諸侯,其第二個兒子邘叔被封在邘國。據《廣韻》所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另說第三子)於邘(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陽西北於邘邰鎮),稱於邘叔。後來,於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去邑旁姓於,是為河南於氏,史稱於姓正宗。
2、出自古復姓淳於氏,為唐代時避諱憲宗李純所改單姓於氏。據《古今姓氏書辯證》等所載,淳於公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淳於氏。唐貞觀年間所定皇族七姓,有淳於氏。至唐憲宗李純時,為避諱(“純”“淳”同音),復姓淳於氏改為單姓於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於姓恢復淳於姓,也有壹部沿襲未改的,形成此支於氏。
3、出自北魏時的萬忸於氏,為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恢復本姓於。據《路史》所載,鮮卑族的萬忸於氏原為山東於姓人,後隨鮮卑改之,孝文帝漢化改革,又復於姓。這壹支於氏雖然是從鮮卑族的萬忸於氏所改,壹向也被當作外來的姓氏看待,但在實際上,他們仍然是漢族於姓的後代,只是在漢代之時,有壹位名為於公的後代,隨著拓跋氏離開了中原,並且為了適存於鮮卑族而改姓為萬忸於氏,等到後來鮮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娘家”,復姓為於而已。居住在北方的於姓之人,多為這壹分支。
4、出自賜姓或少數民族改於姓而來
① 明朝時賜元人巴延達哩姓於名忠,清朝時,南方的部分尼瑪哈氏改於姓。
② 又有達斡爾、鄂倫春、土、回、高麗等小數民族有改於姓者。
余姓:
余姓是壹個古老的姓氏。也是壹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壹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六百五十六萬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41%左右。主要分布在湖北、廣東、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河南等省。漢族主要得姓始祖有周攜王姬余臣(黃帝直系33世孫),由余(姬余臣孫)等。少數民族余姓得姓始祖有鐵木健(成吉思汗的五世孫)等。
源流壹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宰相由余之後。由余,周攜王
余姓圖騰
姬余臣之孫。出生於春秋時天水壹帶。由余的祖先原居當時的晉地,因避亂遷入西戎。傳至由余,在西戎為官,世居歙州(今安徽黃山歙縣),成為為新安大族。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嬴任好賢德大度,遂留在秦國為臣。由余在秦國,為秦穆公謀劃了征伐西戎之計。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之計,率軍先攻占北地郡和隴西地區,割裂了西戎諸部落之間的聯系,之後逐個擊破,滅西戎十四國,拓地千裏,使秦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西方霸主。秦穆公因由余之功,賜封其為秦國上卿(即宰相)。由余的後代子孫以先祖名字為姓氏,壹部分稱余氏,壹部分稱由氏。由、余二氏同宗同源,史稱余氏正宗,讀音作yú(ㄩˊ)。
余氏族人大多尊奉由余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兒子姒罕,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源流三
源於赤狄族,出自秦、漢時期赤狄族隗姓之後,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四
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匈奴梼余(讀音為“塗”,非“魚”)部之後,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族人中有取原居地名稱為漢姓者,稱余氏。(待考)
源流五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雲南鎮雄縣余氏,自稱系蒙古族鐵木復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有詩為證:“余本元朝宰相家,洪兵趕散入西……前傳詩句詞如此,後嗣相逢系本家”。
源流六
源於地名,出自漢朝時期古蜀國褒余之道,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難》中對褒余棧道有明確的描述。世代居於褒余棧道沿途之民眾工匠、驛站官吏、商家棧夥等,皆有以居地名稱為姓氏者,稱褒余氏、褒斜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褒氏、余氏、斜氏,余氏讀音作xié(ㄒㄧㄝˊ)。
源流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尼瑪哈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壹的尼漫古不姓氏、金國時期為尼龐古部,以部為氏,滿語為Nimaha Hala,漢義“魚”,世居遼陽(今遼寧遼陽),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壹,後多冠漢姓為余氏、俞氏、於氏、勝氏等。
⑵.滿族裕瑚嚕氏,滿語為Yúhúrú Hala,以地為氏,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遊流域)、安楚拉庫(今吉林安圖松花江上遊二道河壹帶)、長白山、裕瑚魯(今黑龍江右岸俄羅斯耶拉布加),後多冠漢姓為余氏、玉氏、裕氏、於氏、婁氏等。
源流八
源於傈僳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九
源於羌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十
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十壹
源於古氐族,出自唐朝時期白馬氐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十二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苗族、彜族、布依族、土家族、白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余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