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散文:牛年真牛

散文:牛年真牛

夜迎寒露晝披塵,沐雨經風鑄己身。豪氣十足終不變,壹犁耕暖萬園春。鼠年雖未盡,立春己過,那是牛年的召喚。在迎牛辭鼠之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那翻飛的思緒,怎麽也難以抹去那記憶的憂傷和壓抑。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我國 歷史 上極不平凡的壹年。開年就是壹場百年不遇新冠肺炎瘟疫災害,在各地漫延,國人萬眾壹心抗疫情,盡快控制了……

辭鼠迎牛,萬象更新,冬天的腳步漸行漸遠,春天的氣息正撲面而來。進入牛年,象征著吉祥如意,象征著堅忍不拔,象征著拼搏進取,於是人們有了新的期盼,有了信心和勇氣,拋卻心中陰霾,戰勝各種困難,大展身手立壯誌,牛年再創新輝煌。牛年來到,人們自然會想到牛,說說牛。牛作為六畜之首,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勤勞的象征。它,多貢獻,少索取,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它,默默無聞、溫和馴良、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壹步壹個腳印地前進。正因為如此,牛壹直是最受人們敬重和喜愛的“自然生靈”和忠誠的夥伴,並作為壹種無私奉獻、不計較回報的形象深入人心。

南宋宰相李綱就有《病牛》壹詩:“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願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壹代文豪魯迅先生曾自喻為“牛”,寫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不朽詩句,作為自己壹生的座右銘;毛澤東同誌號召:“壹切***產黨員、壹切革命者要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中華民族這種牛的精神,上下五千年,耕耘出燦爛的中華文明。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孩提時就喜歡牛。記得在春天播種的季節,田野上,牛是偉岸的。它在犁溝裏,深壹腳淺壹腳,拉犁前行。沒有牛鞭尖利的呼哨,也沒有更多的呵斥,只見犁田人手裏的繩子適時的擺動,牛和人的智慧,就在壹根繩子上交流、溝通。在壹聲聲的“呦……哦……”吆喝中,溫軟而悠遠。腳下,土地傳來花開的聲音。壹個季節的美麗和豐盈,由此展開。

在農村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年代,牛的壹生是忙碌的,幫人犁田、拉車永遠不得休閑。記憶最深的壹次是拉玉米稭,雨後田間小路泥濘,車便陷住了。人和牛都拼命地掙脫,車子仍然不動。輪下已刨出近半尺深的溝槽,牛腳印壹個套著壹個,蹬出四個巨大的泥坑。正在束手無策時,隔壁的王叔叔趕來,只見他手扶車轅,壹聲高喊:“駕”!這時的牛突然前腿跪下,後腿猛地壹蹬,車身壹震,上來了!那壹刻,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牛通人性,在我們那貧窮的家裏,牛,早已是家庭的壹員了。

那時村子裏的日子就是日子,平靜如水。誰家添了男丁,誰家娶了新人,把鞭炮聲掛在樹梢,飄了好遠;誰家走了先人,壹把紙錢哭散於風中,壹聲嗩吶竄上雲霄,奔赴下壹個輪回。牛呢?牛依然默默不語。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也是農閑時刻,這時候的牛才能在欄裏得到休閑。我常去牛欄放草,放完後就趴在牛欄的木栓上,長久地看牛吃草。牛吃著大把的幹草,囫圇地吞下去,然後臥在稻草上,靜靜地反芻。它的嘴唇左右地磨動,象石磨壹樣磨著那些艱澀的食物。我在想,也許因為反芻,牛才變得那樣安詳……它的耳朵微微的扇動,眼睛閃著明亮的光芒,淡褐色的眼珠象浸在明澈的水裏壹樣。只有用心才能體會到,牛咽下去的,是昨日或今日的憂傷,反芻的,是壹段再也平淡不過的履程。這正是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我愛牛,不僅因為牛造福於人類,更使我敬佩的,是它那純樸的品質、堅韌的精神、高尚的風格。它象征著人的品格,是人的精神圖騰,永遠是人們學習的榜樣!想起多少革命前輩詠牛言誌,互相勉勵。無數革命先烈“象條牛壹樣”,出生入死,英勇奮戰,用鮮血和生命染紅了革命的戰旗,迎來了東方的曙光。新中國成立後,又有多少***產黨員和革命者,保持和發揚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與人民同甘***苦,為祖國忘我工作,把 社會 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改革開放30年來,不管是從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還是從個人成功的角度來看,“老黃牛精神”始終是我們取得各項成績的中堅力量和堅實基礎。70年來我們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正是數不清的“老黃牛”默默無聞艱苦奮鬥的結果。

在中國文化的 歷史 中,牛是吃苦的符號,高尚的象征,任勞任怨的代名詞。牛的壹生為人類做出的貢獻,都值得我們贊頌。

今天,我們也用牛的精神來贊美那些具有牛的品格和秉性的人物:對於敢於開拓創新的人物,稱之為“拓荒牛”;對於吃苦耐勞的人,則稱之為“老黃牛”;對那些認準真理而不退讓的人,稱之為“壹頭犟牛”對年輕而不畏困難艱險的人,叫做“初生牛犢”;稱事業紅紅火火,興旺發達為“牛氣沖天”……因此,牛的精神貫穿了古今,跨越了時代,上至於古,下至於今。牛的勤勞奉獻在時間的流逝中愈發的刻苦銘心,而牛的忠誠堅忍則更歷久彌新,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現在,我們的生活、 社會 有了的變化,也正是“老黃牛精神”換來的。“老黃牛精神”不僅成就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更成就了壹種作風,壹種修養,壹種風格,壹種勇於接受壹切挑戰並戰勝壹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但是,有些人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動搖和淡化了“老黃牛精神”。有人認為,現在誰老實誰吃虧,“老黃牛”當不得;有人認為,“老黃牛拉慢車”,效率太低,活得太累,以至“老黃牛”式的人物遭冷落或被輕視;有人認為“老黃牛”是“水平不高、能力不強、思想僵化”的代名詞;還有人認為,“老黃牛精神過時了”個人利益高於壹切,追名逐利,甚至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如此不正之風,影響到民風乃至整個 社會 風尚,影響到國家建設順利進行,因此,在新的 歷史 時期,我們每個人,仍然需要學習牛的高尚品質,更加需要發揚牛的獻身精神!發揚“老黃牛”精神就是要做到“不須揚鞭自奮蹄”。

在平凡的崗位上,踏實地工作,默默地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老黃牛精神”還是壹種清正廉潔,壹種樸實無華。這些年來,在壹些地方,豪華辦公樓不斷興建,“三公”浪費嚴重,某些公務人員不講奉獻,只講索取,貪圖享受,好逸惡勞,甚至貪汙腐敗,究其原因,就是已經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忘記了自己擔當的角色,不是以“老黃牛”的精神為群眾服務,為國家的事業工作,而是以“官本位”為主,當起了“老爺”。因此,提倡“老黃牛精神”,特別需要人們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學習牛的品格,發揚牛的精神,做壹頭勤勤懇懇、奮進不輟的“老黃牛”,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牛年”說牛,我想“牛年”應當“牛”。壹個“牛”字,不僅代表了人們良好的願望,壹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壹種期待,壹種力量。“牛氣沖天”是靠艱苦奮鬥幹起來的。在新的壹年裏,不管妳是領導幹部、公務員,還是普通公民都要像“老黃牛”壹樣艱苦奮鬥,像“老黃牛”壹樣壹步壹個腳印地努力工作。

我們希望看到群眾生活有更大的提高,各項工作有更多實在的成績。而不願看到壹些吹牛、浮誇,好大喜功,作秀式的“出政績”現象,更不願看到為了嘩眾取寵,為了標榜地方經濟實力,不惜民生,大建壹些鋪張浪費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折騰工程。特別是在面對金融危機的時候,弘揚“老黃牛精神”,保持堅韌的沖力,形成沖鋒的態勢,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用牛的勇氣、牛的信心戰勝壹切困難險阻,我們的事業就會興旺發達,我們的祖國就會蒸蒸日上。正如:東風漸勁又臨春,忙煞農家播種人。牛自奮蹄求碩果,食豐衣暖是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