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過年從臘月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為“祭竈節”。祭竈是男人的事,家裏竈上的神像要請下來燒掉,送竈王爺上天,祭竈的時候還要預備清水、草糧,這是給竈王的馬吃的,直到了正月初壹才迎接竈王爺回家。
把竈王爺送走以後,就要開始打掃房子了,這時每家每戶都要預備壹把新的掃把,把屋頂墻壁都要打掃壹遍,這就叫做“掃塵(陳)”。
貼利是、祭祖
到了年三十,接近春節的最高潮了,這壹天上午,家家戶戶都會貼上春聯、門神、利是。利是要貼在大門口的上方,並且要貼單數,壹般是五張。海南人還在每個門口都掛上壹串用紅繩子綁著的桔子,桔子要掛偶數,表示出門“大吉大利”。
下午開始祭祖,回家過年的人這時也應該回到家了。祭祖就是要敬祖宗,燒紙錢、上蠟燭、上祭品,向祖宗行禮,接著要燃放鞭炮。這時人才能入座,入座以後也不能吃,要等長輩們發話。年夜飯就這樣熱熱鬧鬧地開始了。海南人過年少不了殺雞,有壹樣東西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魚”,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海南人過年還必備兩樣特別的東西,壹是芹菜(水芹),二是粉絲。芹與“勤”諧音,把芹菜擺上桌的意思是今日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是勤奮勞動所作的成果;粉絲則是代表著長壽,飯桌上如果孩子們吃到了壹條長長的粉絲,就要喊出壹聲“長壽”。
除夕是農歷年的最後壹晚,是狂歡之夜,這天的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守歲”。海南人過年不吃餃子,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壹些年糕糖果拿出來,全家人在壹起或看電視節目或閑話家常或開臺打麻將,開開心心地度過這個年夜。如果沒有精力撐到天明的,也可在子時後去“鬧福”(睡覺)。
賺茶、行袍
除夕子時進入大年初壹,進入正式的年節,從初壹到十五,都算過年。 初壹,開門鞭炮避邪。迎喜神,有些地方這個時候就會把竈王爺接回來。
初壹,拜神,人們清早起來後,開門先燒炮仗,祭拜天地神靈祖先,然後給小孩派紅包。這壹天壹般是不外出拜年的,但是現在人們不講究這個了,不過老人們還是希望新年第壹個登門的人是個男孩子。親戚朋友登門拜年見面時互相祝賀,說些吉祥的話,給小孩派紅包,然後圍坐喝茶、品嘗糖果,稱為“賺茶”。老人們喜歡在紅包裏面放兩顆桔子,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不過這樣的紅包壹般是送給壹些已婚的人。正月初壹這壹天忌諱頗多,不能吃藥,米缸不能空著,不能掃地,不能開後門,不能搬動柴禾?不能出口汙言,不能動手打人等等。初二,繼續拜年,出嫁的女兒帶著姑爺攜著孩子壹塊兒回娘家。如果是做生意的人初二還要祭財神。初三,老人們說初三是“破口(嘴)日”,這壹天不宜出門,以免被人說到不好的話,不過現在此風已淡。初四,迎神接神的日子,傍晚接神。初五,相傳為財神生日,從初壹到初四有很多禁忌,初五破除,祭祖的供品可以撤掉了,垃圾可倒,刀剪可動,稀飯可吃,大街小巷商店開張大吉,迎五路財神。初七,人日,眾人的生日。初八,海南人的土地爺爺生日,這壹天不能掃地,也不好把地弄臟,否則惹惱了土地公那可就麻煩。初九,玉帝誕辰,這壹天要祭拜上天。海南人從初六開始“行袍”,就是把附近廟宇裏的菩薩或神靈請下神案,敲鑼打鼓的由四名男人擡著到村裏的各家各戶去放燈、驅邪。“放燈”就是“送丁”。“行袍”的時候,各家各戶都準備壹些糕點祭拜,這個時候,老人們都叫孩子們去鉆“公祖(菩薩)”屁股,認為這樣會給來年帶來好運。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xhw&idArticle=1245
因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海南春節習俗與內地大同小異,但在歷史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中受到南洋“海”文化的熏陶,海南人過春節的習俗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春聯是壹種形式活潑的文化小品,老百姓壹般都通過春聯來表達他們對未來的企盼和祈求。海南人在春聯的挑選上,壹般都比較傳 統。在海南,貼春聯壹般都在除夕之夜降臨之前完成,並且由小孩子或年輕人來完成。與眾不同的是,海南人貼春聯的同時還貼“利是錢”,壹種紅紙制成的、滿是小圓洞的紙。只要到鄉下走壹走,便可看到,家家戶戶的大門框上都貼著四張隨風飄揚的“利是錢”,甚至在水缸、爐、竈和犁、耙等農具上,都貼上了“利是錢”。
海南人喜熱鬧,更喜追求熱烈的氛圍,而燃放爆竹是營造這種熱鬧氛圍的最好方式。在海南,如果今年哪家燃放的爆竹最多,這壹家的收成壹定很好,來年的收成也會更好。尤其是正月初壹零時到來之際,人們總爭先恐後地燃放爆竹。海南人燃放爆竹最喜燃放“萬三三”響的。“萬三三”在海南話中是指“多多”或是“很多”。如果妳現在的生活過得非常美好,壹家人平平安安,和和樂樂,妳會用什麽方式來表達這種幸福之情?海南人的習俗就是買幾條鰣魚,在除夕之夜將魚蒸好,存放到正月初二才用來祭祖。
人們也許會問,用魚祭祖為何不在除夕吃團圓飯時將魚供上呢?海南人為了慶祝過去壹年的收成大好,並想告訴先祖,今年的收成最好,過年的團圓飯最豐盛,吃的是又大又肥的雞,而且還有盈余,因此,在除夕祭拜祖先時,都挑最大最肥的雞。而到初二,魚已經在家裏存放了兩天,雞肉才剛剛吃完,寓意年年有余。
年糕,即意為壹年比壹年高。迎新春,吃年糕,表示新壹年的日子會過得壹天更比壹天好。而海南人做年糕,除了供奉祭祀,自己用吃外,還贈送親友,並祝福親友在來年的日子過得壹天更比壹天好。在文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做“糖糕”的習慣。制作糖糕的原料非常豐富,有花生、芝麻、爆米花、沙紅等。大年初壹,鄰居互相拜年時,都拿出糖糕招待,並互相祝福新的壹年日子會過得比糖還甜蜜。
文昌人還有壹個獨特的習慣,那就是去給親戚朋友拜年時,壹定得帶上自己家做的糖糕贈送給親朋們,如遇親友來家裏拜年,壹定得給親友捎上自己制作的糖糕,並祝願親友在新的壹年裏會有更好的收成,生活會更加甜蜜。如今在商店裏時時刻刻都有各式各樣的糖果、糕點出售,食用也非常方便,但海南人還是喜歡自己動手制作“糖糕”,也稱“糖恭”。
為祈求大吉大利,海南人還不忘在供奉先祖的臺上放幾個大桔子。
海南各地拜年的習俗不壹樣,有的地方是初壹二來拜年,初三四來無味,有的地方卻是初壹不能上人家裏拜年。拜年的禮品,壹般有柑桔或禮品中夾桔子葉,以表示“今年將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帶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壹年回娘家拜年,則自備鞭炮,進門前放壹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兒女婿給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這壹天,家中其他人(特別是長輩)都得在家,接受拜賀。嶽父嶽母得準備豐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兒女婿走時,還得給用紅紙包的糖果、年糕等給女兒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壹些地方叫“炒考”,即將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幹飯、吃的雞、鴨頭腳用油爆鍋炒壹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東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過去。
/question/2081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