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夢璃
“誰言別後終無悔,寒月清宵綺夢回。深知身在情長在,前塵不***彩雲飛。”夢璃之詩,看似簡單易懂,其實意蘊最為豐富。“誰言別後終無悔”,此句直抒胸臆,無所顧忌。雖說“詩”貴在含蓄,切莫把話說得的過於清楚明白、直截了當,但是直抒胸臆自有可貴感人之處,例如對愛國思想的表達,如果對這種情感的傾訴,卻還深藏不露,真恰似壹個愛國思想沒有完全泯滅的漢奸!因此古人有佳句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說:“吾將從彭鹹之所居。”彭鹹,上古神巫。居,居處,在詩中有歸宿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屈原要去追隨神巫彭鹹,與其為伴,去投水自殺,以身殉國,於是便有了端午節,便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誰言別後終無悔”表達出對情感的執著,真實坦率,《呂氏春秋?初音》說:大禹出去辦事,路過塗山,由於公務在身,就沒有來得及見到塗山之女,而去南土辦事,於是塗山之女,讓侍奉他的妾女在塗山的北面等大禹回來,塗山之女,於是就寫了壹首就四個字的詩:“候人兮依。”意思是“我等妳啊”,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歌謠之壹,雖人只有四字,但這深情的呼喚卻表達了坦率的直接強烈的思念之情,“誰言別後終無悔”的美妙,就在其中。
說到“別”,有關別的詩歌不勝枚舉。古人折“柳”送別,目的就是讓客人留下,“柳”諧音“留”,而這個字有出現在夢璃的姓氏之中,為什麽呢?也許在設計構思柳夢璃人物形象時,設計者希望夢璃能夠和菱紗,天河,紫英生活在壹起的,但夢璃不得不去,因為夢璃若留,也便沒有我們眼下的夢璃了(在下期中會有詳細說明)。夢璃的設計者,同情夢璃之甚,將自己的寬慰,寄托於夢璃的姓氏選擇之上,故取“柳”,諧音“留”,暗含了設計者的細膩與用心,更表現出設計者的對夢璃的眷戀。還記得仙壹裏,靈兒,在仙靈島所吟的詩,“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需誓言。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離愁別恨實為深刻,此時無聲勝有聲,壹切盡在不言中。
“別”不知讓我國多少詩人、離人,潸然淚下。世間的種種痛苦,莫過生離死別!“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當少婦看到路的盡頭處的楊樹和柳樹,都新換淡綠著裝,又是壹個美好春季的到來,但是少婦卻別愁滿溢,真的非常後悔讓自己的夫君去參軍,去建功立業。李白於《春思》中道,“當君淮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那位閨中的婦人,想到此時的丈夫正在憧憬著回去的那壹刻,但是在這個時候,卻是婦人最傷心的時候,所盼望的人沒有歸來,來的卻是那我不認識的春風,真是“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滾滾東去的江水,怎麽更比得上我的離愁別恨綿長呢?人,皆有六欲七情,因而“情”為永恒的話題,是人,誰無情?古人雲:“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不過是離愁別恨的掩飾罷了,除非此人,非人而無情。雖說“花似伊,柳似伊,葉葉聲聲是別離,雨急人更急,湘江西,楚江西,萬水千山遠路迷,相逢終有期”,當自己喜歡的人離自己而去,我們所看到的那些美麗的事物,便成了心愛之人的寫照,回想之時,離愁油然而生,雖說“深知身在常在”,豈比得上,貪戀人間,悅然箜篌,與知己佳人相伴,秉燭夜遊,生盡歡,死無憾,“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呢?夢璃之悔,***鳴於眾人之心。
“寒月”意為嫦娥所居廣寒宮。“清宵”即清凈寂寞的夜晚。綺,在此詩中意為縱橫交錯的樣子。用此字來修飾“夢”,便有了夢境之多,錯綜復雜,猶如風下之雨,雜亂無章,交織於天地之間。回,即回神,這裏指從綺夢中驚醒。嫦娥,後裔的妻子,後裔因射日有功,西王母賜予後裔不死仙藥,嫦娥得知以後,將仙藥偷竊,吞了下去,飄飄如仙,終飛往月上廣寒宮,於是嫦娥在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就成了冷清,寂寥,無奈的代言。也許有的朋友會問,嫦娥不是自願的去偷靈藥的麽,有什麽可無奈的啊?古人李商隱有詩《嫦娥》雲:“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據此可以推想嫦娥心理,嫦娥竊藥而飛升,結果卻落個自己獨處清冷的月宮,因為什麽呢,有長生之福,無夫妻之樂,這句詩也和仙四求仙的主題相合,天河父母隱居青巒峰,便是很好的例證。“寒月清宵綺夢回”便借助寒月,使人想到廣寒宮,再想到嫦娥,借嫦娥奔月的故事說明夢璃的孤寂與無奈,也是悔的原因,“悔”便暗含在這句詩中。“誰言別後終無悔”為明“悔”,情感抒發直接,“寒月清宵綺夢回”為暗“悔”,情感抒發間接,這壹明,那壹暗,這直接,那間接,真是難舍難拋,輾轉纏綿,余味無窮啊!
“深知身在情長在”意為只要我還活著,我對妳的那份情感因為任何原因而泯滅,可見夢璃感情的忠貞。至於對“身”字的解釋,大家還記得當夢璃離去之後,夢璃的母親,為了天河、菱紗、紫英減少思念之苦,將夢璃的表象軀體化為不會講話的、只擁有夢璃技能的傀儡,據本人認為,這壹幻化的軀體,對於減少思念而言,根本不能起作用,只能回憶起對夢璃的思念,就像當我們思念壹個人的時候,如果我們看到那個人的照片,淚水就有可能決堤。還記得那最後的動畫,百年之後,紫英禦魔劍而去,身為幻冥界之主的夢璃歸來,此時,菱紗以歸為塵土,還有天河的無字碑墓,此時此刻,欲說不能,夢璃來到墓前拜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蘇軾《江城子》中的所言相對照:“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然不是十年,而是百年,不是千裏孤墳,而是於眼前,不是無處,而是有處,不是找不到向妳傾訴的地方,而是在妳墓地前,夢璃默然無語,此時夢璃問情,怎能用只字片語寫的盡,說得清,淒涼無語依然,雖景異,但情同。夢璃歸,傀儡沒。是編者美好願望,但是這樣的美好,是短暫的,猶如曇花壹現,雖短暫,僅為短暫慰藉,當傀儡隨風飄散的那壹刻,那短暫美好的壹時,卻傷痕了編者無奈的壹世,和我們永恒淒美的回憶,因為夢璃身為幻冥界之主,終將會離天河、紫英而去。就像網上評論所說,夢璃,便是壹個夢,傀儡的幻化,甚為淒美。“深知身在情長在”詞句,既有友情之問情,又有愛情之問情,兩情的結合,完美之甚。這便是傳統詩詞文化的獨特,成就夢璃,成就了仙劍,也讓傳統的詩詞文化,走進了廣大遊戲玩家的心中,大多數玩家都能倒背如流,功莫大焉。
愛情,從古到今,壹直是詩歌領域的永恒話題,是可以超於民族、國界的人性所趨。“前塵不***彩雲飛”,道出了夢璃雖“悔”,但無法去“愛”,而“離”的原由。“***”意為壹同。前塵,與“往事”略同,又與“身世”略同,總之我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彩雲飛”,出自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其壹)》:“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寶髻, 石竹繡羅衣。每出深宮裏, 常隨步輦歸。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此詩是李白奉召為唐玄宗所作,來表達某壹幼年宮女的憐愛。第壹句寫此宮女生活的地點所在,金屋意為深宮,紫微,天子所居,小小和盈盈,都是在形容宮女的嬌小可愛。第二句寫宮女的裝束。髻,古時女子的發式。頭發是被山花點綴著,穿的衣服上繡著石竹。第三句寫宮女每毎從深宮出來時的情景。輦即皇帝坐的車,步輦,以人力為動力的皇帝坐的車。此宮女的出入便跟隨著這樣的車。最後壹句抒發情感,只可惜那宮女所跳的歌舞已經隨風飄散,化作了天邊的彩雲飛走了,有壹種依依不舍的可惜之感,為什麽要用彩雲來形容舞姿美好呢,因為唐代有名舞,《霓裳羽衣舞》,這是美好舞姿的象征,其中的霓,便是彩虹,有可能古人稱彩虹為彩雲,便用彩雲才形容舞姿優美。在北宋晏幾道《臨江仙》中:“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萍初見,兩重心字羅衫。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意思是,夢醒後高高的樓臺緊鎖,酒醒後長長的簾幕低垂。去年春天惹起的恨,又來煩我,恰似落花紛墜,只有壹人孤獨佇立春光,細雨霏霏,燕子偏偏雙飛。還記得那小蘋初次的相會,羅衣上的兩重心字已相印相配,撥彈著籬笆,訴說著相思滋味,當時明月今猶在,曾經照耀著如彩雲般的倩影飛回。詞中的“彩雲歸”便是化用李白的詩句,但此時的彩雲,已經不是李白筆下的宮女了,已經成了朝思暮想的佳人了,《夢璃?離歌》中的“彩雲”正與晏幾道《臨江仙》意思相同。“前塵不***彩雲飛”,意思是只是因為自己(夢璃)的種種苦衷,不能和美好得像彩雲的妳(或妳們)壹同飛去。為什麽要說“妳”或“妳們”呢,從此詩而言,既有友情,又含愛情。
在風水驚變、懲治淮南王之後,天河等人來到陳州(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因為天河在青巒峰憋了十多年,初到比較大的城市,活躍之甚,剛進城門便沒有了影蹤,甚為可愛。經過菱紗夢璃的努力尋找,在壹歌女面前找到了天河,天河向菱紗要錢,說是要買好東西,菱紗詢問,才得知天河要買的居然是眼前的歌女,此歌女便是琴姬。又經菱紗詢問得知琴姬苦衷:琴姬自幼喜愛音律,仰慕世間的高人俠士,及笄(jī,笄禮,證明漢民族女孩成人的儀式)之後便出門闖蕩,仗著壹身武藝懲奸除惡,後來琴姬因音律結識了陳州秦家的獨子秦逸,他雖不懂武功,很文弱,與琴姬壹見相互傾心,沒過多久便結為夫妻,夫妻感情很好,但是琴姬性格外向,盡管她盡力想讓自己成為大家閨秀,但是卻無法讓婆婆接受(這讓我想起《孔雀東南飛》中的愛情故事)。漸漸地,琴姬就算有相公陪伴,日子也變得越來越難熬,於是就冒出重出江湖的念頭,直到有壹天,琴姬又惹得婆婆不高興,那壹次連相公也責怪了琴姬幾句,琴姬壹怒之下留書出走,踏上了求仙問道之路。 琴姬出走之後,雖修為有所進展,但對丈夫的思念更是愈來愈烈,她想回陳州看看相公,但是當她回來的時候,卻發現婆婆已經定下壹門喜事,為相公另娶新人,而遺憾的是,相公已因相思成病,撒手人寰了。因為不知道到相公葬在何處,琴姬只想去千佛塔在他的牌位前上柱香,請求相公原諒,由於塔中僧人不讓琴姬入內,琴姬答應相公不在使用武藝,不能強闖,無奈之下,便在陳州城街頭彈琴,以尋得好心又身懷武藝之人的幫助,於是天河等人決定幫助琴姬。到千佛塔頂層之後,天河等人發現在琴姬相公靈前有壹女子,琴姬上前詢問,正是婆婆新娶之妻姜氏,從姜氏那裏得知,在琴姬離開之後,是姜氏照顧體弱多病的相公,相公掛念琴姬,壹直為琴姬保留正妻之位(在古代女人是有名分的,正妻地位較高,而妾的地位較低),直到相公過世,姜氏也沒有坐上正妻之位。相公過世以後,姜氏怕相公孤單,便在相公靈前守護。琴姬請求為相公上壹柱香,姜氏答應,但琴姬必須答應姜氏壹條件,即離開陳州,永遠不許再回來,琴姬應允。 最終琴姬攜帶著相公生前的最愛,與琴相伴,去彈唱動人之深的《仙劍問情》,細雨飄,輕風搖,憑藉癡心般情長…… 訴說自己的後悔,和幽冥永隔的思念。
“草色沒春光,花影曳沈城。弦上情未極,泠泠動悲聲。”即便是美好的春天又能怎樣?此時的春色,已經埋沒在黯然傷感的哀草之中,春光裏情殤的飄散,就連平日裏爭妍鬥麗的春花,也低下了花瓣,搖曳著,使得滿城沈郁彌漫。妳聽,那古箏上的情愁別戀,還沒有被傾訴完滿,但是,那泠泠的,清脆的聲音,已經和催人淚下的悲情相依,相伴……
就在此刻,又有壹女子,香消玉殞。在那千佛洞秦逸的靈前,姜氏問情依舊。“相公,那個人,就是妳直到過世前都念念不忘的女子?她……比我好嗎? 相公,我從小就壹心壹意喜歡著妳,只想做妳的妻子……可是為什麽、為什麽妳要和別的女人在壹起?後來她把妳拋下,姑媽說要我嫁入秦家沖喜,妳知道……我有多高興嗎? 我想好好照顧妳,讓妳忘記那個女人,從今往後只想著我……可妳、妳怎麽忍心看都不看我壹眼!相公……妳在那邊會冷嗎?是不是很寂寞?我來陪妳好不好? 先前我只是不甘心,想要看看是什麽樣的人把妳迷得神魂顛倒,今日終於見著了,她……不過是個很尋常的女子,沒有我美……也沒有我對妳那樣好,相公,妳要記得,這世上只有我是最愛妳的,不管妳在哪裏,我都跟著……不像其他人會把妳拋下…… 同為壹個人,兩人的情殤,伴隨著《仙劍問情》,悲情交融,淒美了我們所看到的壹切……
在我國的古代社會,男女之間,極為不平,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性卻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始終如壹……可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秦逸卻因專壹的相思而瞑目,姜氏只因情願的單戀而追隨,琴姬因為不經意的失去而痛苦萬分,浪跡天涯,在相公喜歡的琴瑟中,尋求與相公的對話,琴姬沒有選擇死亡,因為知道,她沒有臉面去黃泉面對自己的相公……他們孰對孰錯,正如夢璃所言,我們怎麽能夠說地清呢?我們唯壹可以說清的,是他們愛,是可以超越自私,擁有包容的愛,仙劍就像天使壹樣,向我們真誠的訴說著愛的真諦,人性的美好,和愛情中應具有的真、善、美,怎像當今社會,那猶如打籃球式的戀愛,沒到手之前去搶,搶到手就仍,認為離婚是壹種時尚,豈不是道德的悲哀?真正的愛情,是不會去依戀這樣的人的,因為他們不懂得愛情所具備的道德與責任,正像錢鐘書在《圍城》中慨嘆的:“世間哪有愛情,壓根是生殖沖動!” 欲求婚道,先修德道,德道不為,毋以成婚。
仙劍問情,感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