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弟愛鳥,日思得壹雛。今春,有燕自南來,竟日銜泥,築室於檐下,勞甚。未幾,啾啾之聲可聞,蓋雛已出殼矣。壹日,有雛墜於堂下,弟拾之,不勝喜,納於籠而飼之。母聞之,曰:“是乃益鳥,食蟲害,且南飛越冬,爾安得久飼之?”趣弟遽釋之。弟戀戀不舍,然視雛意甚哀,五日後遂出籠釋之。雛飛於巢,與其家人熙熙而樂也。
譯文
我弟弟喜歡鳥,壹心想得到壹只小鳥。今年春天,有燕子從南方來,整天銜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築巢,(它們工作地)非常辛苦。不久,就可以聽到啾啾的聲音了,這是因為小燕子已經破殼而出了。壹天,有壹只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撿起來,非常高興,就把它放到籠子裏飼養。母親知道了,說:“這是益鳥,吃害蟲,而且會飛到南方去過冬,怎麽能長久地飼養呢?”(母親)催促弟弟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戀戀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態非常悲哀,於是就把它放出籠子。小燕子飛回了巢,和它的家人們和睦歡樂地在壹起。
註釋
趣:古同“促”,催促;急促。也有趕快、從速的意思.
遽:就,竟。這裏解釋“馬上”
日:每天.
雛:小鳥.
勞:辛勞.
甚:非常.
爾安:怎麽能
竟日:整天.
文言知識
說“乃” “乃”除了相當於“於是”、“才”、“就”、“卻”以外,還常作斷詞用,相當於“是”。上文“是乃益鳥”,意為這是益鳥。又,“吾乃魯人也”,意為我是山東地方人;上文“此乃頑疾也”,意為這是不易治好的病。
說“趣” “趣”是個多音多義詞。壹、讀qù,指“興趣”。又指“旨趣”、“誌向”,如“父詰其趣,曰戎馬沙場”,意為父親問他的誌向,回答是做軍人浴血沙場。它又指“趣向”、“行動”。二、讀cù,指“催促”,上文“趣弟遽釋之”,意為催促弟弟馬上把雛燕放了。又指“趕快”,如“若不趣降,盡屠之”,意為如果不趕快投降,全部把妳們殺光。
啟示
人不能剝奪別人的自由,世間萬物都是自然的產物,最終也都將回歸自然.
2. 《雛燕》文言文古文《雛燕》
吾弟愛鳥,日思的哦壹雛。今春,有驗自南來,竟日銜泥,築室於檐下,勞甚。未幾,啾啾之聲可聞,蓋雛已出殼矣。壹日,有雛墜於堂下弟拾之,不勝喜,納於籠而飼之。母聞之,曰:“是乃益乃,食蟲害,且南飛越東,爾安得久飼之?”趣弟遽釋之。弟戀戀不舍,然視雛意甚哀,遂出籠釋之。雛飛於巢,與其家人熙熙而樂也。
譯文:
我弟弟喜歡鳥,壹心想養壹只小鳥。今天春天,有燕子從南方來,每天銜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築巢,(它們工作的)非常辛苦。不久,就可以聽到啾啾的聲音了,因為小燕子已經破殼而出了。壹天,有壹只小燕子掉在屋子裏,被弟弟撿到了,他非常高興,就把小燕子放到籠子裏飼養起來。母親知道了,說:“燕子是益鳥,吃的是害蟲,它們不久就要飛到南方去度過冬天,妳怎麽能養的久呢?”要弟弟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對小燕子戀戀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態非常悲哀,於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籠子放飛了。小燕子飛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們快快樂樂的生活在壹起。
3. 《燕子磯》古文翻譯妳說的是清朝王士禛的《登燕子磯記》麽?
南京自古就是都城,名山大川在疆域之內的有幾十座,燕子磯卻因為壹塊拳頭大的石頭而聞名。
燕子磯巖在觀音門東北,三面靠著大江,石壁陡削,巖石險峻,石柱林立。觀音山曲折綿延幾十裏,東面與長山相連,到這裏忽然突起了壹座山峰,孤峰秀麗潤澤,旁邊沒有附著的山,傲視群山,高聳不甘居下。長江從西面滾滾而來,燕子磯正處在吳的上遊和越的下遊,處在浩渺洶湧的波濤中,就象砥柱山,屹立在激流中。西面是鄱陽湖中的大孤山和小孤山,東面是潤州的金山和焦山,而燕子磯處於金陵上遊,因此尤為著名。
磯巖上有寺,是祭祀漢壽亭侯關羽的。向西去有個亭子,亭壁的石頭上刻著“天空海闊”四個大字,極其矯健又極其粗壯,是明朝大司馬湛若水字元明書寫的。湛公曾任南京國子祭酒,又歷任南京吏部、禮部、兵部尚書。湛公崛起於嶺南,是廣東增城人,跟從白沙縣的陳章甫學到了禪學之宗,與王陽明的學說爭高低,天下人稱他甘泉先生。關羽祠裏有南亭三間,壁上題的字,叢蕪雜亂無法認讀。只有楊繼盛(號椒山先生)的四首絕句,與文彭(字壽承,文征明長子)寫的《關祠頌》刻在同壹塊石頭上,其中壹首是:“皪皪清光上下通,風雪只在半天中。太虛雲外依然靜,誰道陰晴便不同。”讀了這首詩,就能知道楊先生的學業不是壹朝壹夕的功夫了。
轉向東去,沿臺階登上最高頂。壹座亭子象鳥的翅膀展開壹樣,廣闊遠眺千裏。長江、遠山、白雲、人物,城樓、女墻、煙火,船帆、沙洲,分明可數,獻奇爭媚於眼前。西北方的煙霧迷茫之中,壹座高塔挺然而出,矗立在江邊,那裏是浦口的晉王山。山因隋煬帝而得名楊廣稱帝前,曾渡江滅陳,被封為晉王。向東眺望京江也叫揚子江,因經過京口而得名,向西上溯南京,從東吳孫權大帝開國直到南朝梁、陳,憑吊六朝,興亡不過壹瞬。吟誦劉禹錫(字夢得)“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詩句,悵然失意了很長時間。
當時,落日的余輝橫灑在江面,映著江邊十幾棵烏桕樹,紅色和黃色相錯雜。北風颯颯地刮著,樹葉紛紛下落,與晚潮的響聲相應答。悲傷、顫栗,涼風侵骨,決不能在此久留。在亭壁上題了兩首詩,就趕快回來了。時值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二十壹日。
4. 雛燕 文言文1、原文吾弟愛鳥,日思得壹雛。
今春,有燕自南來,竟日銜泥,築室於檐下,勞甚。未幾,啾啾之聲可聞,蓋雛已出殼矣。
壹日,有雛墜於堂下,弟拾之,不勝喜,納於籠而飼之。2、譯文我弟弟愛鳥,他日日夜夜都夢想得到壹只小燕子。
今年春天,有燕子從南方來,整天銜泥,有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築巢,它們工作得非常辛苦。不久,聽到啾啾的聲音,原來小燕子已經破殼而出了。
壹天,有壹只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撿起來,非常高興,裝進籠子餵養它。母親聽說了,說:“這是益鳥,吃害蟲,而且會飛到南方去過冬,妳怎麽能長久地飼養它呢?”
擴展資料:
上文“是乃益鳥”,意為這是益鳥。又,“吾乃魯人也”,意為我是山東地方人;上文“此乃頑疾也”,意為這是不易治好的病。
說“趣”“趣”是個多音多義詞。壹、讀qù,指“興趣”。
又指“旨趣”、“誌向”,如“父詰其趣,曰戎馬沙場”,意為父親問他的誌向,回答是做軍人浴血沙場。它又指“趣向”、“行動”。
二、讀cù,指“催促”,上文“趣弟遽釋之”,意為催促弟弟馬上把雛燕放了。又指“趕快”,如“若不趣降,盡屠之”,意為如果不趕快投降,全部把妳們殺光。
二、作者簡介楊振中,上海市人,原籍江蘇無錫。1960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育研究。
現為《中學生學習報》(上海版)副主編。20世紀80年代初編寫的《中學文言文助讀》至令發行逾210萬冊。
隨後Ⅲ版的《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及《新編初中文言文助讀》發行亦已近70萬冊。《文言文啟蒙讀本》原由上海電子出版有限公司、希望出版社出版,發行逾23萬冊,現經過修訂改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它集修身、處世於壹冊,熔知識、能力於壹爐,是中學生文言文閱讀的啟蒙教材,是教師、家長引導青少年學好語文的輔助材料。百度百科-雛燕百度百科-文言文啟蒙讀本。
5. 文言文《王子敬驕子》原文及翻譯王子敬驕人
原文
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①。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遊歷既畢,指麾好惡,旁若無人②。顧勃然不堪曰:“做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之傖耳③!”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後令送著門外,怡然不屑。
譯文
王子敬從會稽郡經過吳郡,聽說顧辟疆有個名園,原先並不認識這個名園的主人,還是徑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顧辟疆正和賓客朋友設宴暢飲,可是王子敬遊遍了整個花園後,只在那裏指點評論優劣,旁若無人。顧辟疆氣得臉色都變了,忍受不住,說道:“對主人傲慢,這是失禮;靠地位高貴來做視別人,這是無理。失去了這兩方面,這種人是不值得壹提的傖父罷了!”就把他的隨從趕出門去。王子敬獨自坐在轎子裏,左顧右盼,隨從很久也不來。然後顧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門外,對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6. 滕白的燕 古文翻譯燕
作者:滕白
年代:唐
體裁:七絕
duǎn yǔ xīn lái bié hǎi yáng , zhēn zhū gāo juàn yǔ diāo liáng 。
短羽新來別海陽,真珠高卷語雕梁。
jiā rén wèi bì quán tīng ěr , zhèng bǎ jīn zhēn xiù fèng huáng 。
佳人未必全聽爾,正把金針繡鳳凰。
短羽麽,就是鳥唄,新來,大概是新年剛過的春天。
真珠?不知道 ,露似真珠也是這個真,高卷雕梁麽,就是風景吧?
佳人未必全聽妳說的?正在繡鳳凰……
沒了解過背景,不懂說的啥,春閨也不像,景也不全,名為燕,沒有頭緒。
7. 燕曉組成的成語燕雁代飛
燕岱之石
東勞西燕
燕舞鶯啼
燕舞鶯歌
魚遊沸釜燕處危巢
來鴻去燕
鼎魚幕燕
燕巢幕上
虎頭燕額
燕姞夢蘭
池魚堂燕
燕昭好馬
鶯聲燕語
鶯儔燕侶
燕語鶯聲
釜魚幕燕
燕燕於歸
兔絲燕麥
鶯猜燕妒
五雀六燕
鷹拿燕雀
燕瘦環肥
燕頷儒生
燕翼貽謀
燕巢危幕
燕市悲歌
燕約鶯期
燕燕居息
燕爾新婚
燕頷虎頸
魯斤燕削
鶯期燕約
燕燕鶯鶯
燕頷虬須
刀頭燕尾
燕處危巢
鶯飛燕舞
燕頷虎頭
幕上燕巢
燕啄皇孫
燕語鶯呼
燕雀之見
鶯吟燕舞
鶯啼燕語
8. 鷸蚌相爭文言文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戰國策·燕策二》
譯文
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遊說趙惠王:“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壹只蚌出來曬太陽,壹只鷸飛來啄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 *** 。”河蚌也對鷸說:“今天妳的嘴出不去,明天妳的嘴出不去,就會餓死妳。”鷸和蚌都不肯互相放棄,漁夫就把它們倆壹塊捉走了。現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恐怕強大的秦國要當漁夫了。所以請大王再仔細考慮這件事。”趙惠王說:“好。”於是停止了攻打燕國
9. 燕石藏珍譯文原文
宋之愚人得燕石①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之。主人齋七日,端冕玄衣,釁之以特牲②,革匱十重,緹巾十襲③。客見之,俯而掩口,盧胡④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主人怒曰:“商賈之言,豎子之心!”藏之益固,守之彌謹。
譯文
宋國有個蠢人在梧臺的東邊得到壹塊燕石,回家把它收藏起來了,認為那是貴重的寶貝。周邊的客人聽說了要求看看那石頭。主人齋戒七日,穿禮服戴禮帽,殺公牛來祭祀,皮革的箱子套了十個,橘黃色的布包了十條。 客人看了那石頭,彎下身體,掩住嘴巴,笑的發出“盧胡”的聲音說道:“這是燕石呵,和瓦片沒什麽區別。”主人發火道:“商賈的話,小人之心!”(蠢人把那)燕石藏得更加穩固,看守得更加小心了。
編輯本段註釋
1.燕石:壹種像玉的石頭。
2.端冕:古代禮服、禮帽。
3.釁:殺牲祭祀的禮儀。
4.特:公牛。
5.匱:通“櫃”,櫃子。
6.緹:淡黃色,淺絳色。
7.盧胡:象聲詞,笑聲在喉間。
8.豎子:猶小子,對人輕蔑的稱呼。
9.梧臺:戰國時齊國梧宮之臺,在今山東西北。
10.周客:即周朝(京城)的客人。
11.端冕玄衣:冕,帽子;玄,黑色。這裏指穿戴很隆重。
12.甓:磚。
13.緹巾:橘紅色絲巾。
14.歸:返回。
15.觀:看。
中心思想
1.做人不能個持己見,不能太固執,在處事上要辨別是非,多聽他人的勸告。
2.要有壹定的基礎知識,要能正確識別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