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標題:龜雖壽 作者或出處: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譯文或註釋: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裏馬伏在馬棚裏,它的雄心壯誌仍然是壹日馳騁千裏。
有遠大誌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答案:
1、劃分節奏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2、理解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字詞:
烈士:古義 今義
不但:古義 今義
3、賞析“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4、曹操所雲:“養怡之福”指什麽?
5、比較閱讀
閱讀《龜雖壽》與《觀滄海》完成習題
(1)用橫線畫出兩首詩揭示主旨的句子。
(2)兩首詩各抒發了作者的何種思想感情。
(3)比較賞析
下列對詩詞鑒賞不正確的是( )
A、《龜雖壽》(曹操)
a、這是壹首抒發人生感慨的詠誌詩。作者以神龜、騰蛇、老驥為喻,表明宇宙萬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規律,人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望您采納
2. 文言文點擊六年級上的龜雖壽和望湖樓醉書註釋,拜托了龜雖壽註釋:(1)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
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 *** 和藝術形象於壹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此詩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後壹章。
(2)“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
壽,長壽。(3)竟:完畢,結束,這裏指死亡。
(4)“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螣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乘雲霧升天。
(5)驥:良馬,千裏馬。(6) 伏:趴,臥。
(7)櫪(lì):馬槽。(8)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9)暮年:晚年。(10)已:停止。
(11)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增長。
縮,虧,引申為短。(12)但:僅,只。
(13)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14)永:長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15)幸甚至哉,歌以詠誌:兩句是附文,跟正文沒關系,只是抒發作者感情,是樂府詩的壹種形式性結尾。譯文:神龜的壽命即使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裏馬躺在馬棚裏,它的雄心壯誌仍然是能夠馳騁千裏;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望湖樓醉書註釋1、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雲層很黑。3、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
4、遮:遮蓋,遮擋。5、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顯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壹般開闊而且平靜。
8、跳珠:跳動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點,說明雨點大,雜亂無序。9、卷地風來:指狂風席地卷來。
又如,韓退之《雙鳥》詩:“春風卷地起,百鳥皆飄浮。”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譯文:譯文烏雲上湧,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壹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3. 龜雖壽原文及字詞翻譯 是什麽龜雖壽 - 曹操 原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1.該於建安十二年(207),這時曹操五十三歲。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版)。
這首詩是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 *** 和藝術形象於壹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此詩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後壹章。 2.“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
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
3.竟:終結,這裏指死亡。 4.“螣(téng)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
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乘雲霧升天。 5.驥(jì):良馬,千裏馬。
櫪(lì):馬槽。 6.伏:趴 7.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暮年:晚年。 8.已:停止。
9.盈縮:原指人的壽星的長短變化,現指人壽命的長短。盈,滿,引申為長。
縮,虧,引申為短。 10.但:僅,只。
11.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12.永:長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13.幸甚至哉:兩句是合樂時加的,跟正文沒關系,是樂府詩的壹種形式性結尾。譯文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裏馬躺在馬棚裏,它的雄心壯誌仍然是能夠馳騁千裏;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我非常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誌向。
4. 求《龜雖壽》的賞析 200字左右《龜雖壽》是壹首極富哲理意味的詠懷詩,詩中表現了曹操樂觀自信,頑強進取的精神,對後人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全詩十四句,除末兩句為與詩句內容無關的樂譜套語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為壹節。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這四句托物起興,興中有理,以神龜和騰蛇為喻,說明世上壹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觀規律。
“神龜雖壽”,說命長;“騰蛇乘霧”,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長,本領多麽高,最後都逃不掉死亡的命運,也就是違逆不了客觀自然法則。人亦如此,長命百歲,官高位隆,最後都要成為土灰。
死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卻引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壹種認為人既然都要死,死後壹切皆空,倒不如及時行樂;另壹種則認為既然要死,就應該使生活有意義、有價值。
而詩人是怎樣認為的呢?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千裏馬已老,且又伏在槽櫪之間,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懶,還是“誌在千裏”,這就顯示了千裏馬的素質和氣概。這兩句是比喻,是為了引發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烈士暮年”和“老驥伏櫪”相呼應,“壯心不已”和“誌在千裏”相映照。曹操這時已擊敗了袁紹父子,平定了北方的烏恒,準備舉兵南下攻東吳,因此他豪情勃發,壯誌淩雲,對建功立業信心百倍。
這四句是全詩的意旨所在,也是壹直為人稱道的地方。前四句頗有暗淡傷感之意,而這四句壹出,頓改前調,鳴奏出昂揚之音,突發出慷慨之聲。
由此可見,曹操顯然主張有生之年積極創造,建立功業,名標青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們壽命最後總有終結的壹天,但壽命的長短卻有不同,這長短之期,不僅僅是天命決定的,還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
如果註意物質上的保養,又有適當的精神調養,那就可以延長生命。詩人在此好像講養生之道,其實他另有哲理,表達了壹種不服老、不信甜蜜的人生態度。
詩的最後按樂章尾聲的格式寫上“幸甚至哉,歌以詠誌。”表面賦詩明誌之意。
5. 中考文言詩文考試篇目點擊2017答案初中古詩詞必背篇目 關雎 《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蒹葭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3.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5.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6.歸園田居(其三) 陶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7.飲酒(結廬在人境) 陶潛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木蘭辭 北朝民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10.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
11.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2.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13.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4.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裏,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5.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16.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7.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18.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19.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20.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21.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22.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23.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4.望 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25。
6. 求李漁的《芙蕖》文言文及關於文言文的題目,越多,原文是蘇教版初原文 《芙蕖》(李漁)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壹歲壹生,其性同也。
譜雲:“產於水者曰草芙蓉,產於陸者曰旱蓮。”則謂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壹而足,請備敘之。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
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 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並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無壹時壹刻不適耳目之觀,無壹物壹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
無如酷好壹生。 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僅鑿鬥大壹池,植數莖以塞責,又時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謂不善養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譯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沒有木質的樹幹,是壹年生的植物,這些性質和草本是相同的。 花譜書中說:"在水中生長的叫草芙蓉,在陸地生長的叫旱蓮。
"那麽這就不能說芙蕖不是草本了。我愛芙蕖,在夏季靠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頤重復前人早已說過的話,而是因為芙蕖適合人的心意,它的長處不是壹兩點就可以講盡的,請容我壹壹說說它的好處。
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後都屬於人們經過它們而不過問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錢出水那壹天,便把水波點綴得壹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壹天壹天地高起來,壹天比壹天好看。
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 因此,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逸致。
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後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於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於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雕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於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壹枝枝獨自挺立,還象未開的花壹樣,和翠綠的葉子壹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
以上都是說它適於觀賞的方面。 適宜鼻子(的地方),那麽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至於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壹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壹時壹刻不適於觀賞,沒有哪部分哪壹點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實質而不占有五谷的名義,集中百花的長處而除去它們的短處。
種植的利益難道還有比它還大的嗎? 我視為生命的四種花草中,以芙蕖最為寶貴。可惜酷愛了它壹生,卻不能得到半畝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賴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個鑿鬥大的小水池,栽幾株來安慰自己,又時常為小池漏水而憂慮,祈求上天降雨來拯救它,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善於培養生靈而把它的生命當作野草壹樣作賤吧。 註釋: ①《芙蕖》,作者李漁,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著有《閑情偶寄》,是他對自己生活的所見所聞的總結性的書。
“予有四命,各司壹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秋海棠為命,冬以臘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亦本此。 ②茂叔: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字茂叔,他寫過《愛蓮說》。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別稱。④病其漏:以池水滲漏為苦。
作者簡介 李漁( 1611 ~ 1680 ),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 江蘇如臯人,祖籍浙江蘭溪。
李漁出生時,由於其祖輩在如臯創業已久,此時 “ 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 ” ,故他壹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後由於在科舉中失利,使肩負以仕途騰達為家庭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壹追求,毅然改走 “ 人間大隱 ” 之道。
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後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行細心 *** 後組建了以二姬為臺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回於各地為達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這也是李漁壹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壹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創作中最豐產的壹個時期,《閑情偶寄》壹書就是在這壹段內完成並付梓的。 1672 、1673 年,隨著喬、王二姬的先後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戲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漁的生活從此轉入了捉襟見肘的困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