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範仲淹主要生平事跡?

範仲淹主要生平事跡?

1、斷齏畫粥

範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 ,勵誌苦讀於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壹些腌菜佐食。?

成年後,範仲淹又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困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

壹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範仲淹卻從不叫苦。經過苦讀,範仲淹終於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

2、泰州治堰

天禧五年(1021年),範仲淹調任泰州西溪鹽倉監,負責監督淮鹽貯運及轉銷。西溪瀕臨黃海之濱,唐時李承修築的舊海堤因年久失修,多處潰決,海潮倒灌、鹵水充斥。

淹沒良田、毀壞鹽竈,人民苦難深重。於是範仲淹上書江淮漕運張綸,痛陳海堤利害,建議沿海築堤,重修捍海堰。

天聖三年(1024年),張綸奏明朝廷,仁宗調範仲淹為興化縣令,全面負責修堰工程。天聖四年(1026)八月,母親謝氏病逝,範仲淹辭官守喪,工程由張綸主持完成。

3、實施新政

慶歷三年(1043年)八月,範仲淹針對內憂(官僚隊伍龐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遼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的現狀,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綱領。

主張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整修武備、減免徭役、發展農業生產等,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科舉等各個方面和領域。

新政實施的短短幾個月間,政治局面已煥然壹新:官僚機構開始精簡;科舉中,突出了實用議論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幹的人員,得到破格提拔;全國也普遍辦起了學校。

慶歷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為首的反對派攻擊革新派為“朋黨”,仁宗外放範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敗告終。但新政雖只推行壹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

4、教子扶危

範仲淹熟治家甚嚴,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範氏家風清廉儉樸、樂善好施。壹次,範仲淹讓次子範純仁自蘇州運麥至四川。

範純仁回來時碰見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親之喪,無錢運柩返鄉,便將壹船的麥子全部送給了他,助其還鄉。範純仁回到家中,沒敢提及此事。

範仲淹問他在蘇州遇到朋友了沒有,範純仁回答說:“路過丹陽時,碰到了石曼卿,他因親人喪事,沒錢運柩回鄉,而被困在那裏。”

範仲淹立刻說道:“妳為什麽不把船上的麥子全部送給他呢?”範純仁回答說:“我已經送給他了。”範仲淹聽後,對兒子的做法非常高興,並誇獎他做的對。

5、舉賢任能

範仲淹特別善於識人,當狄青還是個下級軍官時,範仲淹就對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

狄青從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後以武官任樞密使,成為壹代名將。張載少年時,喜歡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二十壹歲時,謁見範仲淹,範仲淹壹見知其遠器。

作為將領實在屈才,對他說:“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勸他讀《中庸》。後來張載遍觀釋老,無所得反而求六經,後成為北宋五子之壹,宋明理學關學的創始人,壹代大儒。?

富弼少年時,好學有大度,範仲淹見而奇之說:“王佐之才也”,並把他的文章給王曾、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兒嫁給了富弼。

宋仁宗恢復制科後,範仲淹告訴富弼說:“妳應該由制科步入仕途”,並推舉他為茂材異等,富弼從此進入官場,成為壹代名相。

相傳範仲淹任杭州知府時,城中文武官員,大多得到過他的推薦,惟有蘇麟,因在外縣擔任巡檢,不在城裏,未得提拔。

於是,蘇麟就向範仲淹獻詩壹首,其中有兩句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範仲淹理解他的心情,便為他寫了壹封推舉信,後來蘇麟也得到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