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洞最早的名字是貓溝洞。傳說山洞裏有壹群精制的母毛狗,經常出來害鄰居。後來母毛狗被縉雲寺的妙僧在洞中斬首,很快洞壁上生出許多像乳房壹樣的石花,因此得名。另壹個傳說是太平天國時,石達開率軍經重慶進入貴州,途經縉雲山。為了帶領軍隊進入山洞消滅躲在山洞裏的惡霸地主,壹對女孩古畫和如梅被燒死。為了紀念他們,人們把他們命名為“如花洞”。
如花洞入口醜陋,但民間流傳著壹個美麗的故事:相傳如花洞又叫五花洞,住著壹位樂於布施於人的五花娘娘。不管附近的人有多困難,她都給了她想要的壹切。尤其是鄰居的婚喪嫁娶,她窮什麽就給什麽,沒有她解決不了的問題。有壹天,壹個邪惡罕見的五花皇後,美若天仙,有邪念。他進洞耍流氓,調戲五花皇後。武華皇後再也忍不住了。她施了毀洞除邪的法術,將邪惡青年壓死在洞口。從此,洞口消失了,現在洞口只是五華洞的壹條石縫。
如花洞深157.5米,落差30米。大孔覆小孔,主孔覆岔孔,蜿蜒縱橫,縱橫交錯。洞內蜿蜒幽深,奇形怪狀,覆乳而懸,石柱、石筍姿態各異。幾個山洞,灑下縷縷陽光,頗有令人遐想的誘惑力。如花洞不是壹個普通的溶洞,它具有獨特的地質研究價值。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研究過它的結構和成因。事實上,乳化洞穴的形成與溫泉密切相關。構成如花洞的巖體不是石灰巖,而是五萬年前的溫泉沈積。那時,溫泉從嘉陵江第壹階地流出,春天的花沈積在階地上。由於這些春花位於背斜軸部,在背斜繼續受到水平擠壓的條件下,在泉的中部也出現了次生追蹤裂縫。熱水從這些裂縫中流過,使兩面墻壁上的春花溶解,導致裂縫發展成溶解裂縫和溶洞,各種喀斯特景觀在其中生成。洞穴內有石灰華沈澱,發現櫸樹科的樹葉化石,可能是橡樹類植物。洞穴中的鐘乳石用U系列法測定了年代。地核形成於56,600±500年前,外殼形成於38,400±500年前。所以科學家稱如花洞“不亞於第壹假洞”,是舉世無雙的奇觀。
如花洞的奇觀舉世無雙;如花洞之美,世所罕見。詩人蘇謳歌《如花洞》詩曰:入如花洞,猶疑如羅宮。天破,樹濕,雲重。地偏僻心偏僻,路迷茫。不用深究,就是會接上鴻蒙。在溫泉寺的石背側腳下,是宋代摩崖羅漢所在的地方。16崖上羅漢,刻於宋宣和年間(公元1120-1122),共分9尊,分別為童等1像和施主等1像。有些羅漢像還配有動物石雕,有2只猴子,1只老虎,1只龍。可惜這些羅漢的頭像都在文革中被鑿毀,現存的羅漢都被重新雕刻鑲嵌在上面,可以說是面目全非。但在羅漢像前的巨石上,刻有壹個石階圖案,很可能就是意在通往“極樂世界”的“階梯”。梯旁鐫刻“天生如意梯”五個大字,字梯完好。人們看了,自然會想到。在此觀光之後,壹位詩人吟誦了壹首詩:石壁上,十六羅漢,不唱不笑不哭,留下壹首無聲的歌。
《極樂世界》沒有復活他的夢想,《如意天梯》只留下了壹個縹緲的誘惑。石匠俯臥的身影已經消失,後來者應該猜到遙遠的謎語。下來吧,十六顆充滿苔絲的心,妳的希望在今天的中國。崖羅漢背面,唐代大畫家吳道子遊嘉陵江時,在此處崖上畫了壹尊觀音像,並作了《千裏嘉陵圖》。觀音像體態優美柔和,線條輕盈飄逸,面部飽滿圓潤,濃眉闊目,充分體現了唐代宗教藝術的特點。可惜1939修建高速公路時,開山開道,壁龕石像全部被毀。
石雕園是集溫泉寺的石像、石雕、石雕、石碑於壹處,有壹處雕刻精美的明代遺跡——盤龍石雕府。有壹尊古樸典雅的北宋石像——阿彌陀佛;有宋、元、明、清的花鳥、鳥獸石雕。最迷人的是詩碑立於森林中。雖然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序碑已不在,但大量明清詩碑顯得古色古香,流傳甚廣。石雕園是歷代考古和研究石雕藝術的最佳場所。相傳很久以前,縉雲山沒有泉水。有壹天,房客龍勝抱夢和縉雲寺主持說第二天有龍送水上山,需要擊鼓迎接。第二天,到了約定的時間,龍來到縉雲山,卻看到縉雲山的入口空無壹人,和尚們都沒有醒。突然,他聽到溫泉寺的鐘鼓很吵,就離開了泉水。
這就是烏龍碧水的由來。武隆碧泉位於公園劉翠園的上部。它是由青石制成的。它長24米,高3米。墻上雕刻著五條龍。龍的頭高聳入雲,它們從藍色的石墻中走出來,張牙舞爪。都噴出溫泉,清池,形成立體的五龍雨圖。
烏龍碧泉池旁,還有壹座青石拱橋,小巧玲瓏,掩映在綠竹之中,別有意境。這就是著名的行知橋,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字命名。抗戰時期,在吳和董的支持下,陶先生於1939在這裏創辦了著名的育才學校,培養革命烈士遺孤和抗戰軍人子女。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曾是這所學校的學生,周恩來副委員長曾多次看望師生。
在橋旁的壹片竹林裏,豎立著兩塊石碑,其中壹塊是朱德主席在1963年春天視察北溫泉時題寫的。縉雲山遇上大巴山,環抱山城,水房。重慶新工商開發區,四川天府駐重慶海關。另壹塊刻著郭沫若在1960遊覽縉雲山、北溫泉時題寫的贊美詩:惜黃梅晚,紅梅正開。玉流嘉陵,龍蛇竄銅雀臺。老虎被消滅了,飛蛾等著被保護。溫湯讓魚開心,羅漢有了新家。北溫泉公園如花洞旁的巖頂上。壹股股溫泉從石洞中湧出,像壹串串銀珠,順著陡峭巖石上懸掛的黎蒴樹根飛瀉而下。樹根空靈多彩,被苔蘚綠點染成綠色,仿佛是巧匠繡在銀色窗簾上的圖畫。古有此泉,濃於水,口高懸,似龍出山飛流而下,懸數尺,氣勢磅礴,咆哮如雷。青幹龍州知府王曾作《聞塘下夜聽瀑聲》詩:泉飛至千尺瀑,月船行。有沒有龍穴,風雨聲?寒氣寒醒客耳,脈在動。有許多新詩是為了紀念蓮西子。波回水,帆指漁城。
20世紀40年代,何路長期居住在北泉青石,飽覽瀑布風光,寫下《北泉青石壹曲》,其中說:室外飛泉轉瀑,風雨疑時更疑秋。現在我知道聲音和塵埃都是虛幻的,我在從空中收集。
瀑布下有五潭荷塘,月明風清,夜月的潭水明如鏡,能引起遊人奇妙的遐想。請看壹個詩人的感受:涓涓細流在此悄然交匯,白燕和朱慶有太多的情話要說。白天避免調皮的眼神,愛情需要冷靜的討論和思考。夜與水織圍巾,別讓風看。池底藏著多少北國春天的故事,只有水中微笑的嫦娥知道。又稱玉液池。在溫泉寺大雄寶殿和戒隱寺之間,水池呈長方形,長十幾米,寬幾米,水池中央橫跨壹座拱形石橋,造型頗為古樸。橋欄上的六塊石雕,刻有芭蕉麒麟和天堂鳥的圖畫,刀和筆呈圓形,具有濃厚的中世紀雕刻風格。據專家考證,接近唐代雕塑。清乾隆《巴縣誌》載:“泉流四周,達大雄寶殿前,融於大地。沸水中綠藻參差,紅魚遊。”《北碚誌稿》說:“大雄廟前,有園有魚塘,跨石橋,古色斑駁,六朝之物也。”
玩魚池,魚藻參差不齊,五顏六色,掛滿各種顏色的魚,成群漫遊,吸引眾多遊客圍著池塘觀看。很多人扔進去餅幹、饅頭等碎食,逗魚玩,樂趣無窮。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問過池塘裏投下的歡樂,又有多少詩句是從池塘裏撈上來的...明鄭德監督欽差大臣陸勇,在這個魚池的圍欄上撒餌,與魚嬉戲取樂。看到魚在深水肥美,活潑跳躍的景象,我感慨萬千,詩中激情四射,即興作出:峽中湯池不應存春,四時晴。魚在開水裏遊,但還是要靠藻類,火不等工資。
明代進士、重慶知府朱來訪後,有“壹池清水見魚,曲流可聞鳥叫人”的詩句。
萬歷結緣劉道開寫道:“幾只長松巢的鳥鶴,躍入壹池清水。”
青幹縣令王爾儉有詩壹首:石鬥令瀉雲,余占山怒。松風渡峽春飛,魚藻含春水質感。也許去小屋,和灰塵壹起談論坐在黃昏。洗完澡,和尚房裏的茶已經熟了,池邊的猿鳥本身就是壹群。
當代詩人有另壹種興趣。請看《在魚塘裏玩耍》這首詩:是誰把彩虹剪開,灑在池塘裏,變成五顏六色、活靈活現的魚?他們在追什麽,在找什麽?壹串串水滴形成綠色的漣漪。多麽無憂無慮,多麽快樂,像壹群不知道冬天的孩子。我把視線放入水中,捕捉到壹顆童心,寫在壹首詩裏。北溫泉公園觀音寺前,有壹棵古老的紫薇樹,是明成化年間在溫泉寺種植的。至今已有500年歷史。魏紫,又名“百日紅”。珍珠菜科小型落葉樹,光滑的褐色樹幹。葉橢圓形,頂生圓錐花序。它在夏天開花,花瓣呈紅色、紫色或白色。蒴果近球形。這株紫薇雖然看起來衰老,內心完全空虛,但空洞裏卻長出了壹棵子樹,足有碗口大小,伸出來幹枯,像壹把巨大的綠傘向四周張開。老樹逢春,枝繁葉茂。當他們被摩擦時,他們的皮膚嫩滑,就像壹個新生的嬰兒。如果是夏秋開花季節,胭脂壹點點,紅的無處不在,就更驚艷了。據公園裏的老園丁介紹,他從20年前就開始用這棵樹的枝條來扡插了。50多年來,魏紫路、魏紫森林和魏紫苗圃壹代代地在公園裏培育。今天三峽地區有幾千棵紫薇樹,都是這種老紫薇的後代。因此,她被視為兒孫滿堂的“紫薇之母”。
聽聽詩人的贊美:花開花落,呼喚生命的春天,遠古鋪綠傘。風是洶湧的,雨是溫柔的,歷史的眼睛靜靜地寫進每壹片樹葉。遙遠的旅程留下的不是腐爛,而是每壹根樹枝成為繁衍後代的胚胎基地。燦爛的花朵承載著生命的追求,永恒的秘密讓人尋求答案。文泉寺在古代是縉雲寺的下院,寺廟金碧輝煌,石刻眾多,香火鼎盛。後被北周武帝和唐武宗兩次破壞,損毀嚴重。唐真宗時期,重修該寺,並在背後的巖石間雕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鎮四年(1007),溫泉寺被朝廷冊封為崇聖寺。明清時期,可以算是文泉寺的黃金時代。這座寺廟必須重建。與此同時,廟前還建了壹座官亭。寺廟的後面正對著水流,亭子建在上翼。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遊客都可以在泳池裏洗澡。利用溫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魚塘和半月潭供遊客觀賞。
1259年2月,萌哥到達合川釣魚城。蒙哥西征所向披靡,但在釣魚城總指揮官王堅和副指揮官張玨的頑強抵抗下,始終無法過線。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擊傷,死於溫泉寺。
縉雲寺下院建於南朝劉崧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南齊設立東陽郡後,寺內香火興盛壹時,寺院輝煌,石刻眾多。後來北周武帝和唐太宗兩次都不行,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唐真宗年間,寺內由禪師在谷中重修,崖上佛像雕刻在背後的巖石間。唐乾福元年(公元874年),弘基和尚重修。宋王祥《重慶府風景下的玉帝紀勝》雲:“溫泉寺在唐幹府。”唐代詩人陳、王沫若、、等都曾在此遊覽或下榻。司空圖以此為題寫了壹首詩:山涼脈涼,不解林卻作湯。草、樹、龜、魚熏煮,勝法塔灣僧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