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沙莽莽颯風飆,赤燒連天夜氣遙。雪嶺三更人尚獵,冰河四月凍初消。
客同屬國思傳雁,地是陰山學射雕。忽憶吳趨歌吹地,楊花樓閣玉驄驕。
參照原文,譯文如下:
1、呼嘯的狂風越來越猛烈,驟然吹起大片大片的塵沙。
2、遠處點燃的野草和樹枝,沖起高高的火焰,仿佛與黑色的天空連接到了壹起。
3、不遠處的山嶺覆滿了積雪,但因為冬季糧食的缺乏,在這樣的環境下哪怕是深夜三更時分,仍然會有獵人在辛苦的捕食獵物。
4、這裏的冬季十分的漫長,哪怕到了農歷的四月,冰凍的河面才剛剛開始消融。
5、我身處在寒冷無比的異鄉,不由的想起了命運與我有極其相似的,漢朝時期的蘇武大人,他經過了十九年的煎熬,終於被皇帝鴻雁傳詔,召回了國度並委以重任,我的回京的詔書,何時才能被北飛的大雁捎過來呀。。。
6、處在這陰山腳下,雖然條件極為艱苦,匆匆數載,但我也不能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度過,我跟當地人就學會了不錯的射箭技能,也曾射下過空中飛過的雪雕。
7、此情此景不由得讓我忽然回憶起中原江南老家(今蘇州松陵鎮)的情境來,這個時節在那裏肯定是歌舞升平,春意盎然,其樂融融的樣子。
8、楊柳已經結滿了軟軟的白絮,隨風隨處的飄蕩,飄過各式各樣建造精美的瓊樓玉閣,還有在春風裏暢意奔跑的那青白色的駿馬。
註釋①吳兆騫(1631-1684)清初詩人。字漢槎,號季子,吳江松陵鎮(今屬江蘇蘇州)人。少有才名,與華亭彭師度、宜興陳維崧有“江左三鳳凰”之號。順治十四年科場案,無辜遭累,遣戍寧古塔二十三年。②屬國,指漢朝的蘇武,被扣匈奴19年,獲釋歸國後曾任典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