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譯文:青天上的明月是什麽時候升起的?我現在停下酒杯想問壹問。人追攀明月永遠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明月皎潔,如明鏡飛上天空,映照著宮殿。遮蔽月亮的雲霧消散殆盡,幽幽月光盡情揮灑出清冷的光輝。人們知道這月亮晚上從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從這雲間消失?
月亮裏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在月宮住著又有誰與她相伴?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的月亮,現在的月卻曾經照耀過古人。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過客,***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杯裏。
詩詞賞析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根據《把酒問月》題下自註,此詩是作者應友人之請而作的。有人認為作於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雲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復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並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