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朱慶餘的《閨意獻張水部》承襲我國古典詩歌的什麽傳統

朱慶餘的《閨意獻張水部》承襲我國古典詩歌的什麽傳統

此詩壹題《近試上張水部》,說明是在應試不久前獻給張籍的.張籍憐才惜士,喜獎掖後進.據《全唐詩話》說:“慶余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籍)索慶余新舊篇二十六章,置之懷袖而推贊之.時人以籍重名,皆繕錄諷詠.慶余作《閨意》壹篇以獻,籍酬之雲雲.由是朱之名流於海內矣.”壹首小詩,竟使壹個舉子聲名大振,確是詩史上壹段佳話.

在封建科舉時代,應試是決定舉子壹生命運的關鍵.因此在臨沂應的時刻,舉子們總是急於探詢自己未來的命運.朱慶余礙於情面,不好意思明問,於是就產生了《閨意》這首詩.

這首小詩之所以起到這樣大的作用,是同它的藝術感染力量分不開的.詩中托言閨意,只是剪取了新嫁娘生活中壹個小小的側面,加以細致勾勒,深入開掘,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起首二句,渲染特定情境:洞房交代了詩中人物所處的地點.就時間而言,有“昨夜”、“待曉”四字,表明了由晚至曉整整壹個通宵.“昨夜停紅燭”,是說紅燭從昨夜開始燒起.停點燃,帶有安置意,系唐人口語.拜舅姑,是說拜見公婆.從“洞房昨夜停紅燭”,到“待曉堂前拜舅姑”,表現了時間的轉換和地點的推移,也展示了人物內心感情的變化.與之相應的語言,也顯得和美流轉,自然貼切.

新婚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題材.但詩人擯棄壹般詩詞中習見的內容,緊緊扣住主題,抓住“拜舅姑”這壹貫串動作,進行描寫.然而又不直接寫她去拜見,而是寫拜見之前的環境和心理活動.其中值得註意的是壹個“待”字.它不僅具有“將要”的意思,而且側重於等待和期待.俗語說:“醜媳婦總要見公婆”,其實新媳婦初次拜見公婆,心中總是不免忐忑.在拜見公婆之前,內心裏必將充滿期待而又不安,興奮而又擔心的復雜感情.這裏著壹“待”字,便將這種復雜的感情概括出來了.

“妝罷’二字,從上句“待”字生出.隱隱點出她已梳妝了好長時間,無疑這些都是在“待”的過程中進行的.容貌打扮得如何?公婆是否滿意?自己沒有把握,得先問問新郎.於是低聲問道:“畫眉深淺入時無?”這“低聲”二字用得極其準確.因為是新嫁娘,新來乍到,對夫家的環境還不熟悉;又因為舊時女子,幼承閨訓,舉止不得輕浮,所以她才壓低了嗓子,表現出這種拘謹、嬌羞的神態.結尾“畫眉”壹句,是全篇命意所在,前面的環境鋪敘也好,心理刻畫也好,都是為了歸結到這壹句.這壹問,增加了無窮的詩意.古典詩歌的結句有多種形式,或以景語,或以情語,或以問句.此詩以問句作結,不讓夫婿作答,而讓讀者去想象.因此頗饒言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余味.

前人對此詩評價極高,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說:“朱慶余《閨意》‘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宮詞》‘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真妙手比擬.”“妙手比擬”是此詩的主要特點.如詩中將自己比作新嫁娘,將許為知音的張籍比作夫婿,將知貢舉的官員比作舅姑,又將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畫之眉.所詠在此,寄意在彼,旨在言外,確很巧妙,很能引人玩味.

由於此詩的藝術性很高,因此打動了張籍.張籍曾酬答壹詩雲:“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沈吟.齊紈未是人間貴,壹掏菱歌敵萬金.”朱慶余以比擬作試探,張水部也用比擬作暗示.囡為朱是越州人,所以把他比作“越女”.越地向以產美女著稱,西施就出在若耶溪畔,唐人還有“越女天下白”的詩句.以越女稱譽越地出生的才子,取喻恰當.不僅如此,以“明艷”對“畫眉”,以“沈吟”對“低聲”,壹問壹答,也是備極工巧.“自知”以下三句是對朱慶余的正面回答:妳的容顏已十分明艷,何必還嬌羞無那?妳的文章宛如鏡湖女郎所唱的菱歌,價值萬金,即使拿珍貴的齊紈,也不能酬謝於萬壹.這個評價是夠高的了,怪不得壹下子使朱慶余的“詩名流於海內”.朱張酬唱,真可稱得上珠聯璧合,妙趣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