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山海關的詩句有:
1.《出榆關》——戚繼光
長城萬裏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
大風吹日雲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裏長城第壹關。
2.《山海關》——黃洪憲
前驅皆大將,列陣盡元戎。
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
3.《重登山海關城樓》——孫承宗
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4.《塞上曲送王元美》——李攀龍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
城頭壹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
5.《宿山海關》——函可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
馬上白雲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
6.《山海關》——閔 的
重關猶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險,危巒空白攢。
鄉書萬裏絕,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頭仔細看。
7.《山海關》——納蘭性德
雄關阻塞戴靈鰲,控制盧龍勝百牢。
山界萬重橫翠黛,海當三面湧銀濤。
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旌。
1.《塞上曲送王元美》——李攀龍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
城頭壹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
譯文:元美手持插著白羽的軍事文書,冒著霜凍的寒氣出行塞外。東北邊境的異族侵擾邊關,那報警的狼煙在相連不斷的烽火臺上壹個個燃起,直抵京城。
元美出行之時,正當拂曉,城頭上斜掛壹彎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後,壹場惡戰又會在前線爆發。戍守邊關的將士們人未卸衣,馬未卸鞍,他們正焦急地翹首等待著京城的決策到來。
註釋:
① 塞上曲:古樂府詩題,以唐代李白、王昌齡諸作最為著名。
②元美:即王世貞,與李攀龍齊名,同為“後七子”領袖。
③羽:指羽書或羽激,為古時征調軍隊或用於軍事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④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邊警,烽:即烽煙,烽火,古時邊境有敵入浸即舉煙火報警。
⑤接:接近,直抵。
⑥長安: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為中國古都之壹,西漢、 隋、 唐等朝代皆定都於此。後常通稱國都為長安,這裏實際指當時的首都北京。
⑦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
⑧征人:出征在外的將士。
創作背景:
《塞上曲送元美》是壹首送別詩,明代中期,邊事屢起,北方的韃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脅國都北京,詩人和王世貞同為明“後七子”領袖,友誼篤深,詩人作此詩送別王世貞奔赴前線,並勉勵其勤勞邊務,以分國憂。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z/q768185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