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全詩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全文如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粉紅色的荷花已經雕謝,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帶著秋的涼意。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登上小船。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雁群飛回來時,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壹方獨自愁悶著。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此詞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當作於婚後不久。根據李清照帶有自傳性的《金石錄後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後伉儷之情甚篤,有***同的興趣愛好。
而後其父李格非在黨爭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與丈夫時有別離。這不免勾起她的許多思念之情,寫下了多首詞篇,這首《壹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壹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