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的下壹句是什麽?
絕知此事要躬行。\x0d\《冬夜讀書示子聿》南宋陸遊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x0d\編輯本段註釋\x0d\示:訓示、指示。子聿(yù):陸遊的小兒子。學問:指讀書學習,有做學問的意思。遺:保留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壹點保留,不遺余力、竭盡全力。少壯:青少年時代。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始:才。紙:書本。終:到底,畢竟。覺:感覺,覺得。淺:膚淺,淺薄。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行:實踐。躬(gōng)行:親自實踐。\x0d\編輯本段詩意\x0d\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做學問總是竭盡全力的,即使這樣,也是從年輕開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斷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須依靠親身的實踐。\x0d\編輯本段蘊含哲理\x0d\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裏”,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於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x0d\編輯本段全詩賞析\x0d\這是陸遊的壹首教子詩,名字叫《冬夜讀書示子律》,作於寧宗莊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詩人就知識的獲取,從兩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壹是要花氣力,壹是“要躬行”。詩中表達的思想不僅是冬夜讀書的體會,更是詩人勤奮學習的經驗總結。詩的前兩句,從古人的經驗談起,其中“無遺力”三個字,概括了古人做學問用功程度;詩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學問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也強調了“少壯功夫”的重要。告誡兒子在年輕時抓緊大好時光努力學習,莫讓年華付水流,只有重視了“少壯功夫”,將來才會有所成就。詩的後兩句則是從書本知識與實踐的關系著筆,強調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比較淺薄,要經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要躬行”至少有這樣兩層意思:壹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在學習過程中的動腦、動手、動嘴就是學生的壹種“躬行”。我們現在不是提倡“啟發式”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嗎?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問、討論、練習,就是學生的壹種實踐活動。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沒有學生的“躬行”參與,就幾乎無法進行,即使古人學習內容以文史為主,學習過程也有壹個“躬行”問題,學了文章詩篇要背誦,是壹種“躬行”,不是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古訓嗎?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轉合,還要自己練筆寫作,否則,先生講得再多再妙,學生的文章還是做不好的。二是獲取知識後還要“躬行”。這個“躬行”就是社會實踐,要通過社會實踐去檢驗已學的知識,要通過社會實踐把書本知識化為己有,為己所用,還要通過社會實踐去鞏固、深化已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