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描寫的是烏鴉,不是杜鵑鳥。
此詩句出自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詩句的意思是,明月沈落,烏鴉啼叫,寒霜 滿天,旅居的人對著江邊的楓樹和點點 漁火,伴著縷縷輕愁,漸漸入眠。霜滿 天:霜生於地而非天降,作者這樣說是 形容寒意彌漫,侵肌砭骨的感受。
楓橋: 在江蘇吳縣閶門西七裏。原詩中的姑蘇: 吳縣在隋朝時是蘇州府治,因境內有姑蘇山,所以又叫姑蘇。寒山寺: 在閶門西十裏。這首詩描寫旅人夜泊愁眠的心情躍然紙上。盡管後人有懷疑夜半和尚不壹定敲鐘,烏鴉也不壹定啼叫,但文藝所表現的形象卻往往超乎現實所給人的真實感。
千百年來讀者吟詠這首詩,總覺得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無限淒涼寂寞,並不問半夜鐘聲和烏啼是否合乎事實。愁夜淒冷,鄉愁難遣,但在淒冷中,卻別有壹番清麗、雅致的蕭瑟美。
烏鴉的特征
烏鴉是壹種常見的大型鳥類,屬於雀形目烏鴉科。它們通常有黑色的羽毛,頭部較大,嘴長而強壯,腳部適合站立和行走。烏鴉具有智商較高的特點,被認為是智慧的象征。
烏鴉在許多文化中都有各種象征和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烏鴉被視為祥瑞的象征,常與五福(壽、福、財、壽、喜)之壹的喜相聯系。在西方文化中,烏鴉常常被描繪為神秘、詭異或不祥的形象,與黑暗、死亡或預兆相關聯。
烏鴉也是壹種聰明的鳥能,它們具備較高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它們會利用工具、懂得解決問題,並且能夠記憶和傳遞信息。烏鴉還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和覓食。總體來說,烏鴉是壹種有著鮮明形象和特點的鳥類,它們在自然界和人類文化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