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擡起頭來看,我發現是月光,再次下沈回來,我突然想起了家。
那天我擡頭看著窗外天上的明月,不禁低下頭,想起了遠方的故鄉。
賞析:看字照顧到了前壹句的疑問詞,說明詩人從發呆變成了清醒。他仰望著月亮,不禁想到自己的家鄉此刻也在明月之下。如此自然地導致再次下沈,我突然想到了家的結論。“低頭”這個動作,描繪的是詩人完全陷入沈思。“想”這個字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那個故鄉的老兄弟、親人、朋友,那個故鄉的山山水水、壹草壹木,逝去的歲月、過去的壹切,都在我的思念之中。
2.在她緊閉的窗扉後面,她為什麽還在等待,透過水晶玻璃看著秋月的光輝?。
回房放下水晶窗簾,依舊透過窗簾看著精致的秋月。
欣賞:怨念極深,夜深,不免寂寞,從簾外到簾內,簾後,卻不忍使月寂寞。像月亮憐憫人,像人憐憫月亮;人不陪月,還能陪什麽?月無言,人無言。但讀者知道,人有無限的文字,月亮也解了這個無限的文字,但寫作就是瞎看月亮。這種怨恨比怨恨更深。
3.世界是多麽廣闊,樹木離天堂是多麽近,月亮離水面是多麽近!。
原野茫茫,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更低;河水清澈,明月似乎與人更親密。
欣賞:黃昏時分,天高雲淡,曠野無邊。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更低,“低”與“開”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第四句說夜已降臨,高掛天上的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河面上,離船上的人如此之近,而“近”與“清”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世界有多寬,樹木離天堂有多近,月亮離水面有多近!”。這種獨特的風景只有在船上的人才能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