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螢火蟲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壹個符號,傳說是腐草所化,也有人說是死後的靈魂化成,因此從壹誕生就帶上了濃濃的悲憫意味。下面是描寫螢火蟲的古詩,歡迎閱讀。
描寫螢火蟲的古詩
《擬詠懷詩·十八》
南北朝庾信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
琴聲遍屋裏,書卷滿床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鑒賞:庾信的《擬詠懷詩》是模擬阮籍《詠懷詩》所作,寄予了相似的身世之感。自己當年出入宮禁,本想為梁朝建功立業,但自從出使被留之後,功業無成。曾幻想這不過是莊生壹夢,可惜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年復壹年,憂愁不已,淚落連珠。初秋的殘螢正像風燭殘年的自己,縱然文名日重,故國卻再也回不去了。追述亂離、感嘆身世、羈留北地、懷念故鄉,情感悲壯蒼涼。
《詠螢火》
唐代李白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鑒賞:該詩句句寫螢火,卻未見螢字。壹、二兩句以務實的筆法贊美螢火蟲,突出螢火蟲的整體視覺形象:既是雨打不滅的燈,又是風壹吹就更加鮮明的光亮。三、四兩句展開想象,以務虛的筆法為螢火蟲定位:如此不怕風吹雨打的螢火,它的走向,假若不是上天去,也壹定是月亮旁邊的壹顆星!想象奇特,引人遐思。雖然只是壹首簡單的詠物絕句,卻能看出李白的非凡功力,詩仙名不虛傳。
《秋宵月下有懷》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鑒賞:通讀整篇,發現並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飛螢”“寒影”等壹組意象畫出了壹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它既沒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狂放豪邁,也沒有“壹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的威懾,它更以它的獨特的意境,清冷的情思為後人所慨嘆。
《長恨歌》(節選)
唐代白居易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鑒賞:戰亂初定,玄宗回宮,大好河山在叛軍蹂躪之下壹片衰敗。當年金碧輝煌的大明宮,現在秋草叢生,落紅滿階。腐草化螢,若非雜草叢生,何來夕殿螢飛?物非人非,才更添傷感和思念。白天睹物傷情,夜晚“孤燈挑盡”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卻纏綿悱惻的相思,寄希望於夢境,壹生壹死分別了多少月,可“魂魄不曾來入夢”。“長恨”之“恨”,動人心魄。
《隋宮》
唐代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無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掃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揚有幕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鑒賞:李商隱不止有《無題》的深情款款,也不只有《錦瑟》的淒冷幽微,也有這首《隋宮》的憂國憂民。此詩取材於前朝亡國故實,借以諷喻當今時局,原本是常見的套路,但卻用虛實相生的手法取得了既整飭工嚴又流動活潑的藝術效果。以實詞撐住全詩,以虛詞斡旋其間,尤其是中間兩聯,句法搖曳多姿,言外有無限感嘆,無限警醒,堪稱詠史懷史的極致。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月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鑒賞:這首詩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淒涼的心境。前兩句已經描繪出壹幅深宮生活的圖景,第二句看似隨意,卻有三重深意。腐草化螢,深宮中竟有螢火蟲飛動,可見淒涼;羅扇本是夏天所用,到了秋天,就跟這位宮女壹樣被遺棄;而孤獨的宮女只能羅扇撲螢聊以取樂,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壹下壹下,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看見牛郎織女星的愛情傳說,想到自己的孤獨處境,滿懷傷感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
《早秋》
唐代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壹葉下,自覺洞庭波。
鑒賞:此詩描繪初秋景色。前四句寫早秋的夜景,五、六兩句寫早秋的晝景,落筆細致而層次井然。“壹葉落而知天下秋”,最後兩句運用《淮南子》與《楚辭》典故,渾然壹體,神氣十足,又將身世感嘆暗寓於其中。無壹字脫離“早秋”的題目,處處落在“早”字,俯察、仰視、近看、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氣足,悠然不盡。“盛唐余韻”,壹點不錯。
《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裏野人舍》
宋代蘇軾
溪上青山三百疊,快馬輕衫來壹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橫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輕軟,蒲薦松床亦香滑。
夜深風露滿中庭,惟見孤螢自開闔。
鑒賞:蘇軾的精神風貌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典範,他做不到範仲淹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境界,但也如此,才有壹個真實可親的東坡老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蘇軾可謂大仁大智,所以能娛情山水,自得其樂。本詩只是壹首簡單的寫景詠物詩,但也就是這樣放松的心境才能真正展現作者的追求和才情。以孤螢自況,雖然有前面快馬青衫壹抹而過的快意,卻也還帶了壹絲孤寂。蘇軾畢竟還是個傳統的儒人。
《悼亡三首之二》
宋代梅堯臣
每出身如夢,逢人強意多。
歸來仍寂寞,欲語向誰何。
窗冷孤螢入,宵長壹雁過。
世間無最苦,精爽此銷磨。
鑒賞:情是抽象的,必須因事因景才能寫出;至於寫得“盡意”,則尤其難得。心系亡妻,每日渾渾噩噩如同在夢中,“出門”時有人談論,還可稍解悲戚;“歸來”時則孤寂之感更甚。人在“出門”時有所見聞,回來總想向親人講講,可是人亡室空,無人可以傾訴。壹出壹歸寫出了最難寫的情意。窗中飛入“孤螢”、天空壹聲雁叫皆能察覺得到,正因為思念妻子,長夜難眠。言外含有不盡的思念。語近誇張,但非此寫不出鏤心刻骨之痛。
《 沁園春·遼鶴重來》
宋代劉克莊
遼鶴重來,不見繁華,只見雕殘。
甚都無人誦,何郎詩句,也無人報,書記平安。
閭裏俱非,江山略是,縱有高樓莫倚欄。
沈吟處,但螢飛草際,雁起蘆間。
不辭露宿風餐。怕萬裏歸來雙鬢斑。
算這邊贏得,黑貂裘敝,那邊輸了,翡翠衾寒。
檄草流傳,吟箋倚閣,開到瓊花亦懶看。
君記取,向中州差樂,塞地無歡。
鑒賞:遼鶴是思鄉的代名詞。故園如夢,但歸鄉物是人非才更添哀愁。閭裏俱非,荒草成堆,只有流螢飛舞,鴻雁南飛,壹片孤寂荒涼,也壹片傷感。但就算如此,也想風餐露宿歸家,只怕鬢角霜染,兒童不識,就算輕裘肥馬,鶯歌燕舞,瓊花爛漫也不如家鄉的流螢孤雁,到底有多深的感情才會這樣堅定決絕?後人無從揣度,可能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但他知道,外面的風光再好,也不如故鄉家長裏短,或許這也是天下遊子的***識吧。
《詠螢》
唐代:虞世南
的.歷流光小,飄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鑒賞:靈巧的身軀發出的流光很小很小,纖弱的翅膀輕輕飄搖。只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存在,獨自在暗裏飛來飛去閃閃發光。這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壹首詠物詩,詠物詩在唐代已突破了單純對物象的物理特征描繪,賦予了其文化傳統、人格氣節等內涵,因而流螢作為壹種典型意象被廣泛寫入詩中。作者這首詩便寫出了流螢雖小而不礙其閃耀光華的意象,富含理趣。
詩的首聯描寫嬌小可愛的螢火蟲在暗夜飛翔的情景,寫出了流螢的弱小。尾聯轉入寫流螢的內心世界,顯然是借物喻人:生命雖弱小,但要有追求,執著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微不足道的螢火蟲,在讀者眼中看來已不再是飛蟲,而是壹個活生生的精靈,壹個個性獨特、胸懷不凡的剛毅之士!全詩極具內蘊,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尾聯承接眼前之景,展開豐富的想象。作者由首聯寫實景轉為寫心中之景,假設流螢的去向:“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本來星星是在天上,然螢火蟲沒有到天上去,也成為月邊的壹顆星,這種想象奇特的寫法,顯然使螢火更加突出,燦若美麗星光!李白的詩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營造出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首詩便是其經典之壹。
描寫螢火蟲的詩句
1、月黑見漁燈,孤光壹點螢.(查慎行《舟夜書所見》)註釋:夜黑了,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了細細的波浪,由於水波動蕩,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了許多閃耀的星星
2、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許渾《早秋》)註釋:白露凝珠的野草棲留幾只殘螢;秋之晨雁群掠過銀河向南飛騰。
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註釋:在秋夜裏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
4、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齊·謝朓《玉階怨》)註釋:夜殿窗外的簾兒已垂下,她隔簾久立,見那簾外的流螢閃閃;它們飛著飛著,直至夜深而息。
5、霧柳暗時雲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張元幹《浣溪沙》)註釋:天上的流雲遮住了月亮,柳樹如同籠罩在霧中壹樣發暗。帶著露珠的荷葉翻動時,水光閃爍,如同飛流的螢火壹樣
6、秋風放螢苑,春草鬥雞臺.(杜牧《揚州二》)註釋:螢苑,:隋煬帝曾在城西北丘陵地帶的大儀鄉建螢苑,凡夏秋夜出遊山
7、流螢不見飛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岡.(洪?《廣陵懷古》)註釋:沒有看到螢火蟲飛到上林苑,只是聽到杜鵑鳥依然在蜀岡中啼叫
8、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李商隱《隋宮》)註釋:時值深秋,樹葉雕零,花兒敗謝,不免會讓人有找那個淡淡的傷感! 生長多年的老垂柳,也已經好像在昭示著生命即將結束,黃昏時候烏鴉在枝頭叫著,更加讓人心生感傷
9、館娃歸、吳臺遊鹿,銅仙去、漢苑飛螢.(張翥《多麗·西湖》)
10、四丁弱翅九毫身, 飲露餐風夜陌巡。不吝腹中壹點熱,化成神火照歸人夜照。(《螢火蟲》七